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579节

听了夏允彝的话,赵无忌皱了皱眉,道:“本官确有此意,只是当今皇上,怕是不允,李公公在信中说了,皇上在旨意中特意嘱咐本官,非有朝廷命令,否则本官不得擅自离开钦州。”

“只是,如今天下一片大乱,流贼四处肆虐,祸害百姓,昔日剿灭高迎祥的名将孙传庭又被捉拿下狱,皇上心思机敏,勤勉政务,想来对此等情况必不会坐视不理。”看了杜红儿的信,赵无忌心中也颇有感慨,他没想到,自己不过才来广西几个月,北方的形势就恶化成了这个样子。

洪水泛滥,蝗虫作祟,看似是偶发的自然灾害,但是赵无忌却以为,隐藏在其中的更深刻原因,却是人祸。

若是各级地方官员都能忠于职守,平时派遣人手,多加检查,加固堤防,注意疏通河道,这样一旦洪水来了,大堤也不至于崩溃,顺畅的河道也能将泛滥的河水尽快排走。

蝗虫在中原大地已经作祟了数千年,赵无忌就不信官府和老百姓没有应对的办法,之所以洪灾和蝗灾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和损失,官府事先的失察以及事后赈济救灾的不力,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哦,这却是属下的不是了,”听了赵无忌的话,夏允彝顿时便是一脸的歉意,“昨晚属下已收到北方传来的情报,只是彼时大人已经安歇,是以属下并未禀报大人。”

“好叫大人知晓,七日之前,皇上已派遣礼部尚书杨嗣昌,以督师辅臣的身份,领军出征,统筹各路兵马,前去征讨剿灭流贼,此时杨大人想来应已离京。”夏允彝说道。

赵无忌听了,眉宇间忧色更浓。

“杨文弱此人,学问是极好的,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他久在中央,执掌军务,对兵事也是极为熟稔,属下以为,皇上命杨大人出京剿匪,乃是一步妙棋,却不知为何大人脸上殊无喜色?”夏允彝问道。

赵无忌叹了一口气,看了夏允彝一眼,“杨文弱确有才华,但本官以为,杨文弱能力不过中人之姿而已,巡抚一方或可胜任,但主持兵事,或是挂帅出征,追剿流匪,能力却是大大不足。”

“其实剿匪的最佳人选应是前西北巡抚孙传庭,只是皇上刚刚拿他下狱,总不好马上便再次起复他,孙传庭足智多谋,胜杨文弱多矣。”想起蒙冤下狱的孙传庭,赵无忌心中难免一阵蹉叹。

“属下以为,既然皇上无意让大人参与锦州之战,大人便安心在钦州,修生养息,积蓄力量也是好的。”

夏允彝瞥了杨延虎一眼,想了想,对赵无忌继续说道:“所谓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大人并非拘泥不化之人,如此乱世,岂非大人逐鹿之良机?”

“最难得者,民心也,”夏允彝看着赵无忌,沉声说道:“大人主政西北,青州,百姓归心,去岁清兵入侵,大人以数千之兵,力抗强敌,救回五十万民众百姓,如今山东河北一带,百姓均视大人为神袛一般,家家建造塑像,日夜顶礼膜拜;

而今皇上昏庸,奸佞弄权,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张献忠,罗汝才在四川锐不可当,势如破竹,官军追之不迭,状极狼狈,属下以为,这大明江山,迟早会落入流贼或是北虏之手,洪承畴与清军交战之时,大人实不宜再度北上,坐山观虎斗,方为上策。”

听着夏允彝说着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赵无忌的脸色却是十分平静,“夏先生的意思是?”

“皇上猜忌大人久矣,山东一战,大人军功盖世,所向无敌,然却被皇上明升实贬,遣来广西,大人,广西此地,号称蛮荒,向来都是朝廷发配犯人,罪官之地,皇上遣大人来此,其心可知;

清军包围锦州,局势十万火急,皇上却弃大人不顾,而以洪承畴为帅,可见皇上对大人的戒备之心;

属下以为,大人可效仿本朝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安心经营岭南一地,锦州之战,我军取胜固然最好,若是洪大人当真兵败,九边精锐尽毁,则清兵必然乘胜再度入侵,加之李闯,张献忠,罗汝才等流贼作祟,北方糜烂已成定局;

此时乱世既现,大人可命慕容先率一彪兵马自神木南下,并以察哈尔部蒙古铁骑为外援,以大人在葭州的官声和威望,则西北唾手可得;大人留一上将镇守钦州,亲自率主力于青州府登陆,以大人在山东和河北的民心,攻取山东,河北亦是易如反掌,如此下来,数年之内,北方之地当能尽数为大人所有,其后顺势南下,一统江山,建立不世霸业,岂不快哉?”

赵无忌面无表情地望着夏允彝,半晌没有说话,一旁的商敬石和杨延虎对视一眼,于是也双双上前,拱手说道:“大人,夏先生所言有理,我等俱愿为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无忌看着三人,怔了半晌,突然仰头哈哈一笑,“你三人这番说辞,本官若是依了,岂不成了又一个曹操?皇上虽然猜忌本官,但是皇上总归还是待本官不薄,又命本官主政钦州,文武之事尽在本官一人之手,本官深受君恩,如何会起兵谋反?此事三位再也休提!”

三人还要再劝,赵无忌只是摇头不允,却道:“取纸笔来。”

片刻之后,便有仆人上前,将纸笔拿了过来,赵无忌取了狼毫,稍一沉吟,便饱蘸墨水,唰唰唰不多时便写了一副对联出来,于是便将毛笔投于地上,说道:“本官以此联,聊表心志,也与诸君共勉。”

说罢,赵无忌对三人笑了笑,便离了开去,夏允彝带着二人上前观看,只见宣纸之上,龙飞凤舞,写下两排大字。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夏允彝盯着这幅对联沉吟良久,方才回顾商敬石,杨延虎二人,说道:“大人之意,吾已明了,此事,休要再提。”

第七百二十五章钦州码头

次日清晨,钦州港。

如今正是辰时,阳光下,赤裸着上身,只穿着短裤的粗豪汉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着天,古铜色的肌肤,强壮的体魄,旱烟味,汗臭味,鱼虾味混在一起,糅合成一种复杂难闻的气味。

聊到高兴处,汉子们也会哈哈大笑,只是时不时地,他们便会瞥一眼身后的码头,若是发现有新的货船来到,热闹的聊天立刻便宣告结束,汉子们纷纷散开,向着船只靠岸的方向聚拢而去。

他们是码头的搬运工,靠着自己的双手在这里讨生活,钦州港规模不小,每日前来此地的货船总有几十艘,这些搬运工生意倒也是十分兴隆。

除了搬运工之外,这里还有卖吃食的小贩,挑夫,卖茶水的伙计,前来迎接家人朋友的民众百姓等等,码头上熙熙攘攘,极为热闹。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远方响起,片刻之后,码头上骚动了起来,二百名全身披挂着铁甲的骑士们出现在了这里,又过了一会,又有几百名官军步卒的身影出现,与骑士们一样,这些步卒也都是一身铁甲,手中握着或是长长的火枪,或是锋利的陌刀,令人望而生畏。

这些士卒们一身的剽悍之气,他们并不说话,一个个面色沉稳,队列整齐,一名将官模样的人对他们大声地吩咐了几声,随着这声命令,士卒们很快便井然有序地分布到了码头各处,开始站岗戒严。

昨日赵无忌得到消息,刘文秀率领的水师舰队,会在今日到达钦州港,水师舰队护送着几十艘大海船,这里面不但有从山东来此的七八千平民百姓,也有赵无忌的家眷,以及造船厂的部分工匠。

是以一大早,刘芳亮便带着手下的士卒,前来钦州港,既为迎接,也为护卫。

刘芳亮骑着马,带着几名亲卫梭巡在码头上,他那锐利的眼神不时在来往的人群中扫过,巡视了半晌之后,眼看一切正常,刘芳亮这才松了一口气。

扭头回顾左右,刘芳亮说道:“稍后钦州伯会亲自前来码头迎接家眷,大家一定不要疏忽大意,一旦发现可疑人等,必须马上拿下,不得有误,若是发现持械凶徒,可以当场格杀,不必请示。”

众亲卫齐齐应了下来,刘芳亮想了一想,正待继续开口吩咐,却听到码头的远处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哭喊声,他皱了皱眉头,对身边一名亲卫说道:“你带几个人去看看,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那名亲卫匆匆而回,来到刘芳亮面前禀道:“将军,那边是不列颠人的船队,准备今日出海离去,刚才的那阵哭声,乃是这些洋人在大明采买的一些奴婢所为,听说不列颠人打算将这些人运到海外。”

刘芳亮眯着眼睛想了一会,总觉得这事有些奇怪,他皱着眉头盯着哭声传来的方向看了半晌,终于下定了决心,“走,尔等跟随本将前去看看。”

刘芳亮带着十余名精锐骑兵,策马奔驰,如旋风般很快便来到了码头的另一侧,只见这里,正有七八艘大海船停在码头边上,码头上摆放着大量的货物,堆垒整齐,长长的木质跳板搭在码头上,一些搬运工人正弯着腰,吃力地将一箱箱的货品通过跳板,向船上运去。

在货物的另一侧,大约七八百人被绑住了双手,或坐或蹲在地上,这些人有男有女,刚才的哭声便是从此处传来。

刘芳亮定睛看去,只见这些人既有青壮的男子,也有妇人和小孩,这些人满脸都是恐惧之色,女人们正在那里低声抽泣着,也有小孩子直接放声大哭。
首节 上一节 579/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