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659节

“除此之外,前几日已有朝廷的邸报传来,宣府总兵杨国柱,在小仓山遭受清军包围偷袭,不幸战死,一万精兵皆丧生鞑子之手,此事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了。

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赵某身为皇上亲封钦州伯,广西都指挥使,岂可对此事袖手旁观,坐视不理?”

“而今已是冬季,辽东天寒地冻,不利两国用兵,本官预料,皇上再度发兵征讨辽东,去解锦州之围,当在明年春季,到时本官将会再度向皇上请战,主动请缨前往辽东,到时无论皇上准是不准,本官都会率兵赶赴辽东战场,与鞑子决一死战!”

“此乃国战!本官定要参与其中!”

夏允彝坐在赵无忌的身旁,脸上一副镇静自如的样子,内心深处却是暗暗叹息,心想这一日终于来了。

前几日他见赵无忌募兵两万,便知自家大人所图不小,恐怕又是抱了欲率军北伐的心思,今日听赵无忌亲口将此事说出来,倒也不觉得太过惊讶。

郑成功正是少年心性,年轻气盛,听闻赵无忌说得激昂,情不自禁便站起身来,抱拳说道:“师父,弟子不才,也愿随师父同去辽东杀敌!”

赵无忌望着他笑了笑,说了声好。

“明年之战,乃是国战,非同小可,本官打算率七千铁骑,前去辽东作战,其余兵马则留在广西,钦州,震慑那些不法宵小。”

虽然从后世的历史上来看,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在满清入关之前,并未入侵广西,但所谓世事无绝对,当初若不是赵无忌出手,袁时中和罗汝才差点就攻破了严关。

赵无忌的出现,已经导致了很多历史出现偏差,是以赵无忌也必须要在广西留下一部分兵马,以防备流贼入侵,或是一些其他不可预知的威胁。

此外,钦州是赵无忌的大本营,飞马岭更是赵无忌立业的根本,这里也是不能有失,也要留下兵马镇守。

这么算下来,广西,钦州两地,留下一万七千余人在此镇守,并不算多。

此番前去辽东,对手是满清铁骑,步卒跟着去用途也不大,两条腿的也追不上四条腿的。

再说到时还有洪承畴的主力大军在彼,赵无忌带去七千兵马,自忖已经足够,他只需在关键时刻,两军胶着之时,助洪承畴一臂之力,打破僵局,便可轻易扭转战局,击败满清。

李定国也站起身来,抱拳说道:“末将亦愿随大人一同前往辽东,迎战满鞑,如今皮岛,旅顺均在我大明手中,末将以为,大人可以故伎重演,再次派遣一路偏师,浮海而去,登陆辽东腹地,袭击满鞑,令其首尾不能相顾。”

赵无忌点了点头,“宁宇所言极是,本官也正有此意,来日前去辽东,定然不会少了你。”

陈国宝,刘芳亮,韩林韩勇等人亦是纷纷站起,主动请战,赵无忌见状,连连颔首不止,暗想军心可用。

“当务之急,便是这五千枪骑兵的成军,芳亮对枪骑兵的使用颇有心得,韩林则擅使火枪,你二人平时若是无事,便多来这军营转一转,协助国宝,宁宇二人,尽快帮本官将这五千枪骑兵训练出来。”刘芳亮,韩林二人也急忙答应了下来。

“此外,本官虽然略施小计,灭掉了不列颠人六艘战舰,但想来这些洋人一向凶恶嚣张惯了,只怕是不肯就此善罢甘休,本官料想,两月之后,不列颠人之战舰队必将再度气势汹汹,杀将而来,因此我等短期的头号目标,便是对付这支不列颠舰队。”

这时便见郑成功站起身来,抱拳说道:“师父,徒儿愿修书一封给家父,请家父派出兵舰,为师父运送难民的海船护航,师父安置难民于此地,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想必家父也定然欢喜不已,欣然相助,如此一来,刘文秀将军的六艘铁甲舰便可以留在钦州,全力应对不列颠人的战舰。”

赵无忌听了,心中大喜,他脸上含笑,望着郑成功说道:“明俨却是有心了,只是无功不受禄,总不好白白麻烦你父亲。”

略一沉吟,赵无忌便说道:“本官不会让你们郑家白忙的,这样吧,本官会赠送战舰用红夷大炮二十门给郑将军,作为此次护航的报酬,明俨不妨将此事说与你父亲得知。”

第八百零三章先天下之忧而忧

火炮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都是非常重要的战争武器,虽然这个年代很多国家都对外出售武器火器,但最好的火炮和火枪,依旧是无价之宝,绝不会卖到外面去。

而红夷大炮作为火炮中的佼佼者,不但市面上售价不菲,很多时候更是有价无市,想买都买不到。

红夷大炮,其名字来自于红夷,也就是荷兰人,乃是欧洲在1600年建造的舰用长炮,随后以讹传讹,变成红衣大炮。

无论是红衣大炮,还是红夷大炮指的都是一个意思,两者并无分别。

红夷大炮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一直都是战争中的利器。

郑成功听了赵无忌的话,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激动。

郑芝龙虽然号称东亚海上霸主,但他舰队的战力,更多的依靠的是以多为胜,而并非是靠着武器的先进性去与那些洋人对抗,这个年代,欧洲人在战舰和火炮的性能上,已经超过了大明。

尤其是火炮技术,欧洲人更是处于领先地位,先进的冶炼技术以及造炮工艺,使得欧洲人的火炮威力又大,打得也远。

史料记载,郑芝龙的水师主力,乃是以大型福船为主,俗称大青头,船长约十丈,载重四千担,只有两门火炮,前一后一,与那些洋人战舰动辄装备七八门火炮的情形,相差甚远。

这并不能说明郑芝龙不重视火炮,相反,郑芝龙对火炮的威力认识得很清楚,也擅用火炮,但他之所以每艘战舰只放两门火炮,乃是有他的考虑在内,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首先火炮乃是国之重器,哪个国家都不会轻易授之于人,更不会轻易拿出来贩卖,所以郑芝龙能得到的火炮数量毕竟有限,,郑芝龙火炮的来源一个是从海外购买,另一个便是利用他在倭国的关系,购买倭国制造的火炮。

但倭国制造的火炮也是仿制欧洲火炮,性能天然便要比洋人的火炮弱上一些。

再加上郑芝龙利用洋人战舰少的弱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人海战术,舰海战术,来对付这些洋人,所以他造了很多战舰。

原本火炮数量就少,这战舰一多,每艘战舰能得到的火炮就更少了,所以分摊下来,郑芝龙也只能在自己的主力舰上,只安放两门火炮。

无论是荷兰还是不列颠,葡萄牙,在海上都是郑芝龙强大的竞争对手,对东亚的海上霸权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不会向郑芝龙出手威力强大的火炮了。

所以赵无忌主动提出要送给郑芝龙火炮二十门,这个礼物既贵重,又非常实用,还表明了赵无忌并无意与郑家争霸海洋,而是视郑家为盟友的态度。

所以郑成功才会如此激动。

据郑成功这些日子在船厂时的观察,钦州工坊制造出来的火炮,性能非常之好,与洋人的火炮相差无几,有的地方甚至还有所超越。

“请师父放心,徒儿回去之后便会修书给家父,尽快让家父同意此事。”郑成功说道。

“好。”赵无忌微微颔首,这样一来,自己的六艘铁甲舰便可以留在钦州,以应对不列颠舰队可能前来的报复,此外,钦州港也确实需要一支强力的舰队在这里镇守。

“宝船厂的战舰建造,进展到什么程度了?”赵无忌望着归庄问道。
首节 上一节 659/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