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705节

袁时中抬头说道:“请大人放心,水师上下官兵,无不枕戈待旦,时刻等待大人命令行事,此战乃国战,我等必将全力以赴,不负大人所望!”

赵无忌看着两人,含笑点头。

“乔怎么没跟你们回来?”乔统率着由六艘盖伦船组成的强大舰队,驻扎在岘港,大战在即,赵无忌也已去信,命乔速速前来钦州,而今袁时中已到,而乔却没有到,这就有些奇怪了。

“据刘玉尺所言,乔小姐早在大人信件来到之前,便已经率军离开岘港,前去印度一带作战,据说有一支非常强大的海盗舰队在那边不断地袭击过往商船,乔小姐率军前去剿灭那些海盗去了。”袁时中解释说道。

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印度洋出现了海盗作乱,逼得乔不得不率军前去讨伐,赵无忌从中嗅出了一种浓浓的阴谋味道,这让他有些隐隐不安和担忧。

赵无忌担忧的不是自己,而是洪承畴。

先是满清,荷兰,倭国三方势力同流合污,满清睿亲王多尔衮更是亲自出现在了钦州,主持大局,企图盗窃庆记工坊的先进技术和轮胎,弹簧等物,随后又有印度洋奇怪地出现了海盗之事件,迫使乔不得不离开岘港前去征讨,如此种种,无不说明敌人的部署已经日渐紧锣密鼓,一步紧似一步,大战即将来临的紧迫感仿佛已经扑面而来。

少了乔的舰队,对赵无忌的出征有一定影响,不过即便如此,他目前手头的水上力量也已足够,刘文秀那里有六艘铁甲舰,而假托海盗之名的袁时中,赵无忌后来又给他补了三艘战舰,也给他凑成了六艘战舰的舰队,两支舰队加起来一共十二艘战舰,这在东亚海域上,已经是一股十分令人畏惧的海上力量。

护航兵船前去辽东,应是绰绰有余。

“属下已经吩咐刘玉尺,命他速速派人前往印度,尽快将大人的命令送到乔小姐那里去,只要乔小姐一旦得知此事,定会马上赶回钦州。”袁时中说道。

赵无忌想了一会,便摇了摇头,“不必了,印度那边也很重要,剿灭海盗也是大事,先不要叫她回来了,待到她剿灭海盗之后,再叫她回来也不迟。”

黑旗军全军出动之下,钦州的水师力量顿时便是一片空白,赵无忌打算待乔回来后,让她暂时负责广西附近海域的警戒护航事宜。

“对了,安南都统使司那边,现在局势如何了?”赵无忌转身问夏允彝道。

“势如破竹,秦将军率白杆兵,杀得那些土人人头滚滚,溃不成军,今早秦将军还发来战报,说道已经基本收复安南全境,向大人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夏允彝摸着胡子,面露微笑,前方传来的捷报,让他心情很好。

“哦,这样,命韩林马上率三千兵马,进驻安南都统使司,同时传令给秦将军,命他尽快返回钦州。”

第八百四十七章争议

安南都统使莫岱庆已经被郑主给打怕了,郑主的大军此番来势汹汹,一路连战连胜,杀得莫岱庆手下军队溃不成军,节节败退,若不是赵无忌及时派兵出手救援,只怕此刻郑主早已一统安南全境。

白杆兵抵达安南后,在秦翼明的指挥下,首战便以三千兵马,一举击破郑主两万大军,马万年更是冲锋在前,一枪挑死郑主手下大将郑俊,莫岱庆看到明军如此神勇,加之对郑主的畏惧,便向赵无忌提出希望能派兵常驻安南都统使司的想法。

安南之地可比钦州大多了,掌控这样一个地方,对赵无忌也是大有益处,于是赵无忌便派夏允彝去和莫岱庆商谈此事,谈了几日之后,最终谈下来的结果是赵无忌应邀派兵驻守安南,而莫岱庆则会每年给钦州提供粮食十万石以为报酬,并允诺会为庆记,和记商行在安南的经商活动提供便利。

安南都统使司那边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稻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提供十万石粮食对莫岱庆来说,非常轻松。

黑旗军驻军为莫岱庆提供保护,而赵无忌则可以借机开辟安南这个市场,安南的港口也可以为广西水师提供便利,双方合作可谓双赢。

“你们先去工坊吧,本官吩咐唐先生为你们准备了一种新式武器,这几日你们好好练习练习。”赵无忌看着袁时中和朱成矩,温言说道。

“属下遵命!”

同一时刻,紫禁城中。

雄伟壮丽的建极殿平台之上,崇祯与几位阁老重臣,正在此处议事,虽然如今已是五月,但京城的天气,依旧寒冷而干燥,望着有些空荡荡的建极殿,崇祯皇帝的心中突然涌起了无尽的悲凉。

各地的噩耗不断传来,弄得现在崇祯的心理已经接近麻木了。

李自成,张献忠如今正在大明的各个腹心之地,到处作乱,烧杀劫掠,所过之处鸡犬不留,无数原本富庶的府县城镇,俱是化为一片焦土,左良玉,贺人龙两员大将,也只能无奈地跟在贼人背后吃灰,两人看起来不像是在追捕,倒像是在送行。

杨嗣昌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面对狡猾的流贼,左,贺二将既不敢追的太快,生怕中了贼军的陷阱,又不敢追的太慢,担心被朝中御史参上一本,弹劾其玩忽职守,剿匪不力,故意放纵贼人的罪名。

崇祯皇帝最近的心情很不好,他每日都能收到各地的官员弹劾左,贺两将的奏折,弹劾两人军纪败坏,纵兵劫掠百姓,更有官员直言‘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称两将手下的军队,给当地带来的伤害更甚于流贼。

面对这些如雪片般飞来的奏折,崇祯皇帝不得不一律留中不发,他像一只鸵鸟一样,大难临头之际,便把头往沙子里面一扎,仿佛这样便看不见周围即将到来的危险。

左,贺二将,虽然军纪不好,但毕竟还算是大明目前比较有战斗力的两员骁将,所谓国难思良将,崇祯还要倚仗他们,所以对这两人的嚣张跋扈,也只得捏着鼻子忍了。

然而反贼终究是反贼,他们目光短浅,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就连李自成也一直抱着被招安的打算,只要明军从辽东腾出手来,收拾这些人也不过分分钟的事情,真正令崇祯发自内心恐惧的,是在辽东虎视眈眈的皇太极。

而今日的主要议题,便是正在进行中的辽东之战。

前几日洪承畴曾有战报传来,言道在宁远城下,击退了来犯的满清英亲王阿济格,斩首数百清兵,明军小胜一场。

不过因为这场胜利,洪承畴受到的压力反而更大了,这几日来,围绕洪承畴此次的用兵方略,朝中群臣明显分为两派,一派为速战派,以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另一派为持重派,以礼部尚书蒋德景为首,两派人马这几日在朝堂上吵得十分厉害,崇祯一时也不知道该支持哪一方好,十分头疼。

今日朝议刚开始,陈新甲便出兵禀道:“皇上,今早臣又接到了来自锦州祖大寿将军的求援文书,言道锦州城中粮食即将耗尽,望皇上尽快派兵救急解围,皇上,臣心中着急啊。”

沉默了半晌,崇祯皇帝方才有些疲惫地问道:“洪卿如今还在宁远?”

“正是如此,皇上,主帅为一军之魂魄,洪大人如此怯敌如虎,恐怕非我军之福啊。”兵部武库员外郎陈洪范禀道。

按陈洪范的官职,他原本没有资格参与这种殿前奏对的朝议,不过陈新甲以其‘知兵’并有过和清军交战的经历为由,破格将其带到了建极殿中。

崇祯有些迷惑地看了一眼陈洪范,这个人在皮岛之战中率先逃跑,给了他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但是随后国丈周奎大力举荐此人,称其是非常难得的干才,手中无人可用,病急乱投医的崇祯于是便将其再度启用,这次崇祯把陈洪范安排到了兵部。

而在这段时间里,兵部尚书陈新甲对主管武库的陈洪范也多有溢美之词,称其精明干练,雷厉风行,在其管理武库期间,大力撤裁闲散无用的工匠和项目,将武库的经费一举下降了两成,生产制造出的武器却反而多了一成,可谓是人才难得。

望着一脸忠心耿耿,笑容谦卑和气的陈洪范,胆怯逃将和难得干才两个印象在崇祯脑中激烈碰撞,让崇祯一时有些迷迷糊糊的,搞不清楚哪一个才是真实的陈洪范。

“陈大人此言太过了,”礼部尚书蒋德景上前一步,禀道:“皇上,洪大人乃是我朝名帅,与李闯,张献忠等贼人交手,无往不利,连战连捷,洪大人统兵用兵能力,可见一斑,臣以为,洪大人用兵持重,乃是有他的考虑在内的,前方局势瞬息万变,我等实在不宜妄自干涉洪大人的用兵。”

“蒋阁老此言差矣,岂不闻一鼓作气乎?洪大人若是迟迟守城不出,时间长了,只怕我军士气也已消耗殆尽。”翰林院庶吉士周钟一脸正气地禀道。

第八百四十八章财政窘境
首节 上一节 705/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