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708节

对自己的这位老丈人,崇祯可谓是失望至极,不过为了天子的颜面,也为了周皇后,崇祯却还是要给周奎留几分面子,换了是别人,崇祯早就呵斥他言语荒唐,将其赶出殿外了。

陈洪范看到周钟,周奎强行出头,嘴角不易察觉地露出一丝阴笑,周奎作为国丈,本应与国同休,处处维护女婿崇祯的利益,但他目光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的一点小利,在客观上却起到了大明掘墓人的作用,处处给崇祯帮倒忙,不断地挖大明的墙角。

以周奎那粗鄙的见识,根本就想不到若是大明没有了,他就算拥有再多的财富,又如何能守得住?

他和周钟一样,视赵无忌为敌人,只要涉及到赵无忌的,一律反对,而不去想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这么做对大明有没有好处。

像周钟这样只知高谈阔论的书生,在朝堂上越多越好,陈洪范在心中阴阴地想道,看来过几日,应该再向周奎举荐一些‘贤才’了。

礼部尚书蒋德景略一沉吟,也出列禀道:“皇上,臣附议李阁老,钦州伯在西北发展民生,厉兵秣马,向来心怀国事,皇上可还记得郑主征讨我朝安南都统使司之事?”

蒋德景不提,崇祯差点都忘了,安南那个地方,距离京师太远,大明朝廷实在是管理不过来,投入多,产出少,白白浪费精力和人力物力,所以崇祯已有意放弃此地。

听了蒋德景的话,崇祯怔了一怔,“安南,安南那边怎么样了?”

蒋德景摸着胡子,呵呵笑道:“当初郑主悍然入侵我大明安南,皇上曾下旨命钦州伯率军前去迎击,昨日老臣收到安南都统使莫岱庆的书信,赵无忌心忧国事,皇上旨意未到,他便已率先派遣三千精兵,杀入安南,迎战郑主军队去了。”

“钦州伯能征惯战,有他出手,郑主不足为虑,皇上亦可高枕无忧,有如此良将镇守边疆,实乃我大明之福啊呵呵。”莫岱庆的书信里,把赵无忌一顿赞扬和恭维,这让礼部尚书蒋德景也觉得与有荣焉,感觉很有面子。

哦,旨意未到,钦州却已率先出击,这看上去很符合赵无忌的行事风格啊,崇祯在心中想道。

大明朝堂上,敷衍塞责,不敢出头做事的人很多,像赵无忌这样,为了朝廷的利益,主动做事主动出战的官员则很少。

是以听了蒋德景的话语,在场的诸位阁老,如李待问,陈新甲等人,皆都是脸上露出赞许之色,李待问更是出列禀道:“皇上,赵无忌主动为朝廷分忧,忠心耿耿,可堪嘉奖。”

崇祯听了,微微颔首。

陈洪范在下面暗道不妙,他想了想,心中便有了计较,于是急忙开口道:“皇上,臣以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皇上旨意尚未下达,钦州伯便自作主张,出兵安南,乃是逾越之举。”

陈洪范偷偷瞥了崇祯一眼,这才大着胆子继续说道:“还好这次赵无忌的出兵之举,恰与皇上的旨意相和,若是皇上不欲与郑主结怨,赵无忌此次出兵,岂不是妄自得罪友邦?”

陈洪范话音刚落,礼部尚书蒋德景当即就是一声怒喝:“陈洪范!你怎可说出如此无君无父之语!安南都统使司乃是我大明国土,郑主入侵我大明,何来友邦一说!钦州伯率军征讨入侵之敌,何罪之有?!”

陈洪范听了,饶是他脸皮极厚,此刻也禁不住老脸微红。

崇祯面色阴沉地看着殿前的众人,久久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眼看蒋德景和陈洪范两人针锋相对,皇上态度又是暧昧不明,众人一时也都不敢开口表态。

迟疑了半晌之后,崇祯终于拿定了主意,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十分清冷,一如这清冷空阔的建极殿。

“钦州伯在岭南,既要征讨郑主,又要发展海贸,担子已经很重了,由他出任征辽副帅一事,暂时搁置再议,陈新甲,前线形势如何,你兵部最有发言权,便由你兵部下文,催促洪卿,尽快解决此战罢。”

心知这便是崇祯最终的决定,蒋德景和李待问两人暗中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也只得躬下身去。

“臣等遵旨。”

十日后,钦州,赵无忌在飞马岭的临时府邸内。

夏允彝带着几封文书,匆匆走进赵无忌的书房中,却看到赵无忌正躺在一张简易的木床上熟睡,商敬石手扶佩剑侍立一旁,见到夏允彝前来,急忙对他做了个禁声的手势。

商敬石看了一眼赵无忌,这才轻手轻脚地将夏允彝拉到了书房外面,“大人昨日一夜未眠,一直在研究出兵辽东之事,吃了午饭后,方才休息片刻,夏先生,你来寻大人,可有要事?”

夏允彝皱了皱眉,也是低声说道:“这里有杜千户的一封密信,上写大人亲启,此外还有几封朝廷的邸报。”

“那,等大人醒来再说吧,如何?”商敬石低声问道。

“什么事?”一道温和的声音在两人身后响起,两人急忙转身看去,只见赵无忌打着哈欠,扶着房门站在那里对着两人微微笑着。

夏允彝急忙上前,脸上露出歉疚之色,“属下不知大人在此休息,还请大人恕罪。”

“无妨,无妨,”赵无忌随手接过夏允彝手中的文书,“让本官来看看,最近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片刻之后,赵无忌便将几封文书一一看完,随即便把文书递给了夏允彝,“夏先生也看看吧。”

那两份邸报夏允彝早已看过,他便只取了杜红儿那封信,看了起来,赵无忌的目光投向窗外,幽幽地出了会神,仿佛是自言自语道:“真没想到,王喜还这么有胆略。”

夏允彝此刻也已看完书信,听了赵无忌的话,夏允彝随手放下书信,也是点了点头,“身在敌营,周遭形势危机四伏,却依旧想着要拯救那些被劫掠到辽东的大明百姓,此人确是不凡。”

第八百五十一章故人来援

“勇气可嘉,不过他的任务是潜伏,刺探,本官并不需要他去做这个,”赵无忌有些烦躁地说道,“本官稍后便会回信给杜千户,命她通知王喜,立即停止拯救奴隶的计划,满清主管城防的是济尔哈朗,此人阴险毒辣,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本官只希望王喜能将辽东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过来,便是他对大明做出的最大贡献。”

“确是此理,拯救那些被劫掠去的百姓,声势太大,很容易被人发现,”夏允彝脸上露出了怜悯之色,“只盼大人此次出征,旗开得胜,助洪大人一举荡平辽东,到时营救那些百姓,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大人,杜千户信中还提及了两件事,一件是兵部尚书陈新甲催促洪大人迅速结束战争,另一件则是朝廷已经派出三位钦差,前往三处通商口岸,核查账目,督促检查税银的收缴情况,巧合的是,派到咱们钦州来的,正是那位刚从钦州离去不久的嶯山先生刘宗周。”

“嗯,咱们钦州这边,一切账目都是清清楚楚,不怕人查,刘宗周为人虽然迂腐,人品却是纯良正直,不会搞什么幺蛾子小动作,知道是他来,本官也便放心了,只不过广州和月港那边,压力估计会很大。”

夏允彝想了想,嘴角不由得浮起一丝笑意,“大人,看来当今皇上很不喜欢这位嶯山先生啊,这都御史一职还没上任,便把他又打发到岭南来了,属下猜测,这嶯山先生,只怕又是上奏折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惹恼了皇上。”

赵无忌想起刘宗周的迂腐性子,脸上亦是露出一丝微笑,想了想便说道:“嶯山先生的学问还是很厉害的,此人本质上,还是一个钻研学问的人,让他做官,却是做不来,在本官看来,嶯山先生学问渊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才是他最适合的工作,若是能把他留在南阳书院,就好了。”

夏允彝瞥了赵无忌一眼,心知自家大人是起了爱才之心,于是便笑道:“当今皇上,满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打退清兵,平定流贼,筹集军饷,解决财政危机之事,嶯山先生偏偏不识时务,屡屡上书,向皇上推销自己那套慎独之学,这在皇上看来,俱是无用的陈词滥调,看得久了,也难怪皇上会发火。”

“大人若是想留住他,却也不难,皇上对他如此态度,想来嶯山先生的贬斥之日,亦是不远,属下看嶯山先生对南阳书院也非常感兴趣,来日属下略施小计,定然叫他乖乖留在钦州教学。”夏允彝笑着说道。

赵无忌听了,微微颔首表示同意,他看中刘宗周的,不仅仅是他那一身儒学上的学问,同时也看中了他的人品和名望。

赵无忌前来钦州不到一年时间,虽然将钦州发展的很快,但广西这里,在大明各地的百姓民众心中,依旧是蛮一处夷之地,位于天涯海角,极为偏远。
首节 上一节 708/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