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不是宋钦宗

朕不是宋钦宗 第112节

“是。”胡越得了吩咐,令人取酒来。

一桶酸败的酒,同来的,还有两个平素负责蒸酒花露的仆役。

仆役请得允许后,于桶中注入酒液,生火煮了起来。

火光照耀中,酒水渐热,浓郁的酒香弥漫开来。

“好香的酒!”王伦抽动鼻子叹道:“若是李太白在此,怕不是立刻要替储君脱靴。”

“殿下欲仿前唐烧酒乎?”惊问中,杨时领着陈东走了进来。

“李肇之国史补有言:酒则有剑南之烧春;雍陶曾作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引经据典一番,杨时又问道:“敢问殿下,彼烧酒可是此烧酒?”

“先生博闻。”赵桓回赞一句,答道:“前唐烧酒是否此酒,尚待考证,然本朝无此制酒法,此乃东宫秘技。”

“此言甚是,前朝便有,失传了亦是无,此法自当为东宫所有。”杨时道。

滴答~

一滴酒滑落,滚进了陶瓮里。

众人都拥挤过去看。

只是量少,其实也看不出什么来,让众人好不失望。

片刻后,铜管突然留下了涓涓细流。

酒香越发浓郁,彻底盖住了原本的酸味。

“出酒了,出酒了。”杨时惊呼道。

若非看到是他,旁人定然以为是朱凤英在呢。

只是此时别人也无暇理他,只定定地看着。

“似清泉出龙首,莫如便叫龙泉,如何?”

趁着其他人尚未反应过来,杨老先生果断抢了命名权。

然而他学问高,当然是他说了算。

“龙泉,只闻这香味,便不虚此名了。”朱孝荪叹道。

“太子神乎其技,变废为宝,比点石成金亦不遑多让。”胡越亦叹道。

“只是旁支末节,于国于民益处不大,太子偶尔为之尚可,却不宜沉浸其中。”

左庶子发言,立刻冷场。

“不忙评论,且待老夫尝上一尝。”

说着,杨时立刻取过碗,接了一碗出来。

“先生且慢!”赵桓阻止道:“此乃头酒,其性最烈,饮多伤身,且待二道酒再饮不迟。”

“无妨。”

咕嘟,一大口下肚。

“唔~哈~”

只见杨时立刻张嘴哈气,老脸瞬间通红。

“好烈的酒。”赞叹中,他的身体也摇晃了起来。

赵桓连忙扶住,道:“陈庶子,且送先生回房休息。”

“殿下,饮酒误事,只此便知,请引以为鉴。”

抓住机会劝谏了一句,陈东扶着杨时走了。

目送杨时师徒离开,赵桓哑然失笑,道:“果真人不愿近,只此便知。”

“唯殿下胸怀天下,方得用之。”胡越道。

赵桓哈哈一笑,道:“蒸酒便是如此,尔等勤以钻研,多加改进,作为东宫钱财来源,勿使有失。”

“殿下放心,定然万无一失。”胡越保证道。

赵桓看向两个仆役,问道:“两位可有名?”

仆役拜道:“小人张三,与王九一起,负责花露制取,并无名。”

此时穷人有姓无名乃是常态,大多按照排行称呼,因此赵桓不记得两人姓名实属正常。

赵桓沉思片刻,道:“即如此,本宫赐名于尔等,可好?”

“多谢殿下抬举!”张三王九跪下。
首节 上一节 112/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一篇:大唐声望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