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不是宋钦宗

朕不是宋钦宗 第234节

心理很不好受。

原轨迹中,李成确实趁国朝中枢名存实亡时投靠了金国。

然而那种情况下,投金者车载斗量,其实不可计数,只是因为李成本事出色,方才凸显出来罢了。

正是知晓这点,赵桓其实并未对李成有所芥蒂。

而且李成投靠东宫后,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与东宫上下的关系也处的不错。

却不想,太子一念之差,他丧命此处。

人死如灯灭,再怎么懊恼也无济于事,赵桓收拾了心情,打马到了河边,叫道:“对面何人做主,出来答话!”

对面早看到这边有人了,一直都在留意着。

听到赵桓喊话,一将打马到了河边,叫道:“吾乃圣公麾下大将,歙州王寅,尔是何人?”

“逆贼,东宫殿下当面,胆敢如此嚣张?”周昂怒喝道。

“区区手下败将,何足道哉!”王寅冷笑道。

从始至终,他都是端坐马上,丝毫未把东宫放在眼里。

周昂还待怒骂,却被赵桓抬手阻止。

“口舌之争实无意义,鹿死谁手且看将来。”赵桓道:“东宫大将战殁此处,本宫不愿他抛尸荒野,可否允许本宫赎回?”

“你说的可是擅用箭的那个?”王寅问道。

“不错。”赵桓回道。

“那厮本事不错,只可惜遇到了某家,该有此劫。念他刚烈,便把尸体交换,也不必提赎回了。”王寅道。

李成突施暗箭,看似卑劣,其实这才是两军交锋该有的态度,因此王寅并不小觑,也愿意交还尸体。

“承情,若是以后落入我手,定当给你一个痛快。”赵桓拱手道。

“哈哈哈~”王寅仰头大笑,道:“看在你体恤下属的份上,待来日圣公拿下了开封,必然赐你一个国公,好让你安度晚年。”

赵桓看他得意,冷笑道:“你还不知道,你家圣公吃了一箭,怕是没有来日了。”

“不可能!”有一将惊呼道:“吾五百破你三百兵,吾父千人,又有石宝、庞万春、司行方、方杰随行,即便被你侥幸逃脱,又如何能被你所伤!”

见他手持方天画戟,又称方腊为父,赵桓便猜到了他的身份。

定然是方腊定国后的安南王、太子方天定无疑。

只是时未过境已迁,若是还让方天定做了太子,便算赵桓无能。

“是真是假,待你回去便知。”赵桓叫道。

“等着,来日必取你狗命!”方天定撂下狠话,挥动画戟,喝道:“撤!”

隔着条河,想干也没办法干。

泅渡过去,要么被人射死在河心,要么被人捅杀在河边。

来日方长,先放两句狠话,坐等以后再会。

看方天定走了,贼兵纷纷跟上,只有王寅派了两个人,把李成的尸体放到了河边。

“多谢!”赵桓再次拱手致谢。

待王寅等人走的远了,赵桓选了两个水性精熟的过河,把李成带了过来。

胸口好大一个破洞,可见心肺,血液已经凝固。

“迎敌而死,死的壮烈!”赵桓躬身行了一礼,以示尊重。

众人见了,无不感动。

储君行礼,是仅次于皇帝行礼的最高礼节,从中可见太子对李成的尊重。

赵桓回身,道:“今日阵亡者,吾当于东宫建灵庙日日祭奠。

同时,吾当上奏陛下,为各位讨要追封。

若是中枢不准,待吾登基必有追封,绝不亏待。”

“谢殿下恩典!”众人拜下。

追封对死者其实一文钱作用也没有,然而活人封建迷信,最讲究身后名,都看重这点。

因此,士气大振。

赵桓又道:“即日起,凡为东宫,为国家捐躯者,其父母妻儿,吾尽养之,绝不亏待!”

锵~赵桓拔剑在手,喝道:“若有亏欠半分,便如此发!”
首节 上一节 234/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一篇:大唐声望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