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不是宋钦宗

朕不是宋钦宗 第352节

爱国救国之心,拳拳可见。

河东失陷后,李彦仙前往陕州拜见守将李弥大,李弥大请教西北防务,他中肯建议,详尽回答,被留为裨将,驻守崤渑之间。

随后金兵又犯汴京,永兴军帅范致虚统帅六路大军增援,开拔前,李彦仙建议:“崤渑险要,难以驻军,军兵行进困难,易致溃散。应分道并进,择机出关。还应当以一半军兵扼守陕西,才可进一步采取行动。”

范致虚刚愎自用,不听劝告,反而责怪李彦仙贪生怕死,沮丧军心,将李彦仙革职调离。

随后范致虚进兵到千秋镇,果然被金兵打得措手不及,全线溃败,士卒逃散。

这个范致虚,就是刚晋升不久的政事堂相公。

事态发展也如同李彦仙所言,可见其料敌先机之韬略。

建炎元年,金兵进犯陕州,经制使王燮抵挡不住,率部逃跑。

咳,这个王燮就是东宫少詹事。

想想,这两个李彦仙的猪队友,一个和东宫亲善,一个就在东宫里,着实让赵桓心情复杂。

当然,感慨转瞬即逝,赵桓继续回想李彦仙的战绩。

王燮溃逃后,李彦仙以石壕尉收拢安置百姓,训练军兵,坚守三嘴山。

不久,金兵来攻,有一凶悍金将站在山寨前高声骂阵,李彦仙抖擞神,单枪匹马冲下山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生擒活捉,挟回山上,震惊两军。

得民心,能治军,有勇力,不可就是名将?

开战后,李彦仙先派部分精兵埋伏,后同金兵正面厮杀,双方拼斗正酣时,伏兵突从后掩杀过来,金兵猝不及防,大乱溃逃。

李彦仙率部乘胜追杀万余人,夺取战马300匹,一战成名,消息传出,四方百姓争相投靠,队伍迅速扩大。

李彦仙接着兵分四路,接连攻下金人50余座营垒。

金兵进占陕州城时,让降顺顷者和未逃散的士卒驻守,李彦仙暗派兵士混入其中,并约定时日,内应外合攻打陕州城。

建炎二年,李彦仙率兵攻打陕州南门,城中弟兄放起大火,又有预伏的水军从城东北潜入,与城外军队呼应夹击,一举克城。

李彦仙乘胜渡过黄河,接连告捷,收复大片失地。

后来,邵兴率众来归,这是在东宫的神队友,不多说。

金都统娄宿敬重李彦仙才能,企图派使者劝降,李彦仙断然拒绝,并斩杀来使。

建炎三年,娄宿率1军十万进攻陕州。

李彦仙端坐樵楼之上,气定神闲,一边饮酒,一边令手下人役大作鼓乐,暗地里却令士兵深挖地道,直通至金兵大营。

入夜后,派健卒出地道袭营,自率大军冲杀出城,金兵大溃,后退数里扎营。

然敌众我寡,陕州城陷入围攻中,李彦仙被金人炮火所伤,全身糜烂,仍自酣战。

兵力微弱,粮草不济,外无援兵,最终城破,李彦仙不屈抵抗,左臂被砍断。

为免被俘吃辱,李彦仙渡河逃脱,中途闻金兵屠城,不愿苟活,遂投河而死,年仅36岁。

其全家也被金兵屠戮,仅一弟一子幸免于难。

这样忠孝无双,有勇有谋的良将,赵桓如何不发自内心地喜爱?

“殿下。”见赵桓自己沉思,王进不禁出言提醒。

他当然看出来了,太子对对眼前这人颇为青睐。

“观孝忠贤弟体格,必是良将无疑,闲置禁军之中着实耽误了,不如请调到东宫来?”王进又道。

“多谢两军抬爱,然刘都指挥使已经外放,正在清点沿边军武,想来不日即对西夏用兵。

小将以为留在禁军之中,迟早能去征讨西夏,因此不愿进入东宫。”李孝忠道。

聪明!赵桓暗赞。

刘法外放不是秘密,然而整顿沿边军队,不是有心人根本不知道,更不要说联想到征伐西夏了。

“征伐西夏,非三五年准备不足以成行,你在禁军着实浪费时间,何不进入东宫加强本事?”赵桓劝道。

闻言,李孝忠犹豫了。

说到底,他只是个十人将,能看到征讨西夏已经是极限了,具体计划肯定不知道的。

三五年的等待,实在是太久了。

宿元景还不错,然而侍卫司的禁军,这就那么回事,即没出征的机会,也不可能学到东西,在里面只能浪费时间。

思忖片刻,李孝忠拜道:“承蒙殿下抬举,小将愿入东宫。”

“好好好~”赵桓扶起他,又问道:“未知孝忠,可愿改个名字?”

李孝忠不解,却没多问,只拜道:“但凭殿下做主。”
首节 上一节 352/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一篇:大唐声望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