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不是宋钦宗

朕不是宋钦宗 第373节

东宫上下不但认识到了危机,更为此做出了准备。

赵桓思忖片刻,道:“尔等知晓东宫实力么?”

“亲卫马军三千,沙门岛步军八千,地方可用军马一万五千余,总计三万不到。”虞祺道。

这个数字大体准确。

赵桓道:“如此,你们便制定计划,只是务必保密,不得泄露分毫。”

“殿下放心,我等皆守口如瓶,非但如此,从今天起,我等十余人,不再落单!

尽量避免出营,假若有人必须出营,也要三人同行,定然不泄露分毫!”虞祺道。

这个保密手段,已经相当可以了,实在不能要求更多。

感动之余,道:“辛苦大家,本宫保证两年之内,必有结果!”

“愿为殿下效死!”众人拜下。

想了想,赵桓又道:“其余人开始准备,虞祺跟我来一趟。”

“喏。”虞祺应下。

作为参谋,该问不该问的心中有数,因此无人探究赵桓要带虞祺去那。

便是虞允文,也就在军略室,并未跟随。

众人上马,直往东边走去。

不一刻,到了一片林子前。

林子颇大,草木森森。

隐隐约约地,里面有惊雷声传来。

赵桓道:l“东宫一直在研究火器,其地点就在此处,除了刘子翼以及护卫此处五百军兵,你是第一个来到此处的。”

“多谢殿下信重,臣定然仔细看,把这股力量善加谋划。”虞祺回道。

到了近前,只见树木遮蔽下,高高的围墙把庄园团团围住,墙头有军兵来回巡逻。

仔细看,这些军兵除了寻常刀枪,背后还有火枪。

护卫五百,乃是从沙门岛抽掉来的精锐,忠心是第一考虑。

因为这里面是东宫压箱底的手段。

护卫除了保证此地安全,还是操练火器的种子。

火枪还是铜制,虽然因为扩大了产量,价格略有下降,然而还是不菲。

“铁制火枪对各部件精度要求颇高,加工难度又大,因此进展缓慢。”刘子翼介绍道。

赵桓问道:“铁枪产量如何?”

“每三日成枪一把。”刘子翼很不好意思。

“无妨,慢慢来。”赵桓安慰道。

限于场地和工匠数量,产量上不去实在是太正常了。

“抬枪生产了多少?”赵桓又问道。

“以控制内城城墙计,需要抬枪三千杆,目前已经制造三百,尚需要半年时间。”刘子翼回道。

抬枪,实际上是超大号的散弹枪,两个人协同操作,不论是用来巷战攻坚,还是据险防守,皆可谓神器。

当然,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尺寸大,制造比火枪容易,体型小,价格比火炮便宜,操作也相对简单,因此成了主力。

说到底,其实是过度产品,待火枪火炮成熟,必然淘汰。

不过在这个时候,它就是神器,不接受反驳。

这,才是赵桓为政变做的终究准备!

一百八十一 局势

郓州城外,征讨大军大营内。

原本整齐有序的营帐,倒塌了无数。

无数伤员哀嚎惨叫,还有大量的尸体倒伏在地。

许多军兵失魂落魄地行走其中,收拾兵器甲胄,救助伤员,收拾尸体

外围的营墙,同样遍布缺口无数,至于鹿角、壕沟,已经被破坏殆尽。
首节 上一节 373/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一篇:大唐声望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