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不是宋钦宗

朕不是宋钦宗 第426节

此间详情,尽可询问高俅,想来他自知死到临头,并无隐瞒之必要。”

咳咳咳~

赵佶突然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旁边的小太监见状,连忙从旁边的书架上取过一只瓷瓶递给赵佶。

赵佶从里面倒出一颗黑黝黝的药丸,也不用水,直接吞服了下去。

闭目调息片刻,赵佶道:“童贯,你说,审问高俅是何说法?”

“殿下。”童贯道:“臣侥幸擒获高俅,立刻进行了审问。

其言,最早高达被发配时,东宫便勾连了梁山贼人,另外,宋江曾经进入开封,拜谒的也是东宫。

这些说法,与范琼其所言不谋而合。

因为事关重大,臣不敢将高俅押解回京,只待陛下定夺。”

“父皇,高达无足轻重,亦是死不足惜,用于安抚梁山众人再合适不过。

且宋江入京,亦是为了谋求招安,其于汴京城内并无途径,正好因为高达事,便来东宫,欲让儿臣从中周转。

梁山上下,多豪杰猛士,兵丁能征善战,比大多数禁军强了许多。

当时图谋对西夏用兵,又要收回幽云之地,禁军并不堪用,儿臣便寻思招安梁山,以为国用。

其虽然人多势众,然而拆分开来,且于各地消耗,即便有剩下的,也不足为患。

征剿劳民伤财,损兵折将,如何比得上招安划算?

高俅出发之前,儿臣料想官军胜梁山不得,因此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得伤了三哥,这也是三哥能够回到济州的原因。

却不想,项元镇狼子野心,居然杀了三哥,此乃儿臣意料不到的。”赵桓一五一十地说道。

“一派胡言!”王氏叫道:“都怪你,若非你泄露大军军机,高俅如何会败?高俅不败,楷儿如何身亡?你就是罪魁祸首!”

“王小娘。”赵桓解释道:“十五万大军,上到领兵大将,下到一营指挥使,皆是高俅自选,童枢密也调派了不少,东宫并无半分干涉。

大军出征后,其行进举止,东宫一概不知,如何有泄露军机之说?”

“大军出征之前,统兵大将,军兵构成,不是机密?”王氏反问。

“呵呵,机密?”赵桓轻笑一声,继续道:“确实是机密,然而在这开封城内打听,看看有几个不知道的。”

“陛下,此事几乎已经是公开的了。”梁师成难得的插了句话,道:“上次去赵元奴家,其不也把八都监,十节度、党氏兄弟、闻焕章等人挨个点评了一番么。”

“呵呵!”王氏冷笑,道:“逆子,你敢说当初沟通贼寇,没有篡位的想法?”

“父皇,国朝一百六十年有余,素无太子被废的前例。

当时儿臣储位稳固,并无忧虑,何必要行那有百害而无一利之事?

儿臣心愿,父皇也是清楚,招安宋江乃是为了应对金辽,非是为了自己。”赵桓道。

结合当时赵桓吐露的心迹,想来赵佶是能够理解的他儿子的。

真的不理解,赵桓也没办法。

抬头偷看,只见赵佶脸色阴晴不定,显然在权衡利弊。

若是赵楷没死,赵桓十有八九要倒大霉。

说白了,东宫勾结巨寇,培植势力,这篡位的嫌疑是怎么也洗脱不了的。

“陛下。”梁师成拜下,道:“太子素来纯孝,必无谋逆之心,沟通梁山定是为了国事。

只是太子年轻,行事难免冲动了些,也是情有可原,只略做惩戒便是。”

“不行!”王氏尖叫道:“事关皇权,如何能够轻放?若是不加严惩,天下臣子亲王皆效仿,国家如何稳固,皇权如何保障?”

“陛下,太子也是为了国家,方才起意招安,否则安居东宫,如何有此事端?

只是那样的太子,不过中庸之主罢了,如何继承陛下基业?”梁师成再劝道。

“罢了。”赵佶举手阻止了两人继续说话,道:“东宫行为不端,擅自越权,去王爵、开封府尹,转道州防御使。

即日起至明年前往道州,无特旨不得出东宫一步,此条禁令,由王氏遣人监督!”

闻言,赵桓轻松下来。

只要储位没问题,那就没问题。

何况,赵佶没剥夺他的军权,已经是相当开恩了。

天家也是人家,但是涉及皇权,其实没多少亲情可讲。

也就是本朝,若是唐之前,私通巨寇绝对要被剥夺储位,打入冷宫的。
首节 上一节 426/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一篇:大唐声望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