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不是宋钦宗

朕不是宋钦宗 第639节


文武分左右,拾阶而上。

进了大殿,各自站好,等待皇帝驾临。

钟鼓齐鸣,礼乐奏响,在一群内侍的簇拥下,赵桓着乘舆临朝。

“臣恭迎陛下临朝。”

在诸多大臣朝拜中,赵桓亦步亦趋走到龙椅前,落座。

只见他身着绛纱袍,腿上有蔽膝,腰束金玉大带,足穿白袜黑舄,头顶通天冠,另挂佩绶。

袍用绛色,衬里用红色,领、袖、襟、裾均缘黑边,颈项下垂白罗方心曲领一个,下着纱裙及蔽膝也用绛色。

因宋属火德,尚赤,是故衣服都是大红色为主。

当然,这也是因为生产力水平足够,且朝野崇尚素雅,而素雅中红色最为高贵,所以这红色也是社会潮流。

至于通天冠,又名卷云冠,冠上缀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宽一尺,戴时用玉犀簪导之。

衣服好说,通天冠戴着极不舒服,比头盔还要难受。

然而,赵桓必须忍着。

大朝会,不论君臣,都穿的十分正式,以示态度端正。

“臣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赵桓落座,大臣们齐齐跪下,三磕九拜时又三呼万岁。

平时觐见,叉手躬身便可,这大朝会上,却要最高的礼节。

赵桓摆手甩袖,喝道:“诸臣免礼,赐座。”

“谢陛下!”

诸人谢了,各自在安排好的凳子上落座。

此时此刻,大多是半个屁股落在上面,显得毕恭毕敬。

范致虚喝道:“太子太保,宿国公,内阁首辅郑居中,代天下臣公军民进献贡物。”

红光满面的郑居中捧着一个长条盒,拜道:“陛下英明神武,黎庶归心,特进贡物以献御前。”

赵桓起身,躬身回了一礼,道:“朕诚惶诚恐,定当铭记于心。”

说着,有内侍下殿,代皇帝接过了贡品。

本来,应该是各州官员轮流进献本地特产的,只是这个流程就要一天,实在太久。

于是,赵桓,大手一挥,由郑居中代表各地进献名册便了。

进献完毕,便是述职。

这个嘛,只是过场。

那么多军州,一个个说过去得说到什么时候去?

所以,各路转运使大略说几句做个样子便罢。

即便各流程大大缩减,正午时分也不过完成了一半。

又累又渴又饿,君臣都是疲惫不堪。

为了防止中途要出恭什么的,早晨都不敢多吃。

穷逼一碗粥糊一糊,有钱的来一碗燕窝,奢侈的燕窝里加些老参。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神仙也顶不住啦。

于是,赵桓吩咐中场休息。

诸人谢了,出殿到旁边的偏殿里喝水吃点心活动活动。

大几百人,准备茶水点心的开支其实不少,所以说皇帝不爱大朝会呢。

花钱如流水啊。

赵桓回到后面,瘫坐在椅子上,接过茶水咕嘟咕嘟灌了下去。

咬着芝麻酥饼,赵桓叹道:“这大朝会啊,还是能免则免,实在累人。”

谭稹笑道:“陛下新登基,总要让天下军民看看威风。”

“是啊,今日方知为皇帝之贵也!”

汉兴之初,刘邦与大臣们不懂朝仪,遂命秦朝旧吏叔孙通参酌秦法制订汉朝的“大朝会”仪式。

为了捧皇帝的臭脚,叔孙通竭尽全力,把大朝会的流程弄的极其庄严肃穆,完美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和威风。
首节 上一节 639/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一篇:大唐声望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