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不是宋钦宗

朕不是宋钦宗 第684节


“好贼子,屡次劫掠海船,害我百姓性命,实在可恶!”陈禾跳起来喝道。

“陛下。”愚任道:“占城屡次劫掠我国海船,致使海商折损许多。

陛下降旨训斥,然其稍加收敛不久便固态萌发,今岁,陛下已经降旨两道要占城国王约束,却不见成效。

为天子威严,为海路通畅,臣请陛下降诏出兵,征讨不臣。”

“臣请陛下降诏出兵,讨伐占城!”诸人齐齐拜道。

“起来说话。”赵桓道:“诸位皆要求出兵,可有预算?”

作为三军总管,虞琪早筹谋过用兵占城,道:“陛下,欲灭占城,需兵五万,战舰五百,商船不少于两千,耗资不低于六千万贯。”

听到这个数字,政事堂各位并未表示反对,否则,他们也不会要求出兵了。

按照道理,占城海深路远,又是瘴气湿热之地,本不会进入天国上朝的眼里。

然而,一个“钱”字便足够了。

海贸兴盛,可谓日进斗金,因此沿海各地全面开放了海贸,并在沿海各路和中枢设置司舶司负责海贸管理事宜。

作为东南大国,宋国和占城之间贸易往来也是很多。

其中,大宋出口玻璃、瓷器、茶叶、丝绸、布帛、中成药、铁器等,进口主要包括粮食、水果、油料、香料、木材等。

近年来,双方贸易额几乎持平,基本不存在顺差逆差。

其一因为大宋粮食需求急剧增加,粮食进口价也增加了许多,另外也是木材的需求急剧增加。

海贸兴盛,海军扩充,造船业也是快速发展,对木料的需求无穷无尽。

国内发展日久,方便采伐的木料早已经全部砍完了,余者要么运输困难,要么质量较差。

当目光转向外界时,便发现东南半岛盛产柚木、橡木,都是造船的上佳材料。

据估算,每年从占城进口粮食花费五百万贯,进口木材花费一千余万,其他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千多万贯。

不止如此,少府寺最近已经研究出橡胶,即将又要增加一项进口大项。

于是,政事堂不愿意了。

与其每年花钱进口,白白养肥了占城等国,不如出兵占领,自己经营,终归是把肥肉烂在了锅里。

只是当初西夏战事拖延,财力不济,因此不得不忍着。

如今西夏已经平定,对大理用兵还需三两年,正好出兵占城。

“户部可能提供足额军费?”赵桓问道。

已经是政事堂的大哥罗从彦思考了一番,道:“户部可以抽出一千五百余万作为前期军费,后期军费可以通过预售占城土地,从民间筹集。”

“甚好。”赵桓笑了,道:“既然占城屡次作死,朕岂有不成全他的道理!”

国家以实物从民间集资,不但代表民间对朝廷的信心,也是一种开发占领地的手段。

毕竟,占城地属热带,水丰地沃,可一年三熟,实在是种田的好地方。

不论种植稻米水稻,还是种植香料木材,都是好买卖。

钱财不缺,赵桓当然不再放任占城继续作死,直接把它弄死!

“枢密院,可有各项预案?”赵桓问道。

虞琪看了眼自家儿子,道:“陛下,不若让海务房副承旨说?”

虞允文刚十八岁,便由赵桓特旨做了枢密院海务房副承旨,其中的偏爱不言而喻。

而且,虞允文和成德公主赵瑚儿已经订婚,即将成为皇帝的妹夫。

当然,虞琪少年聪慧,特别是军略上极有天赋,辅佐虞琪参议军机也是多有建树,朝堂内外对他都是抱有极大期望的。

因此,虞琪也不避讳给自家儿子个表现机会。

于是,虞允文就海军调动、海船筹备、军队调动、后勤保障、医药支持等方面,大略说了一番。

灭国之战牵涉甚多,当然要经过朝堂商议的,非一时半刻可以出兵。



三百五十三 稳扎稳打



“”占城首都僧伽补罗意为狮子之城,来往的宋国海商习惯与称作“大占海口”或者“林邑浦”。

此城市滨海而立,建于两河的交汇处,实乃一等一的优良港口。

占城王杨卜麻叠站在八尺高的城墙上,眺望着海面。
首节 上一节 684/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一篇:大唐声望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