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第一败家子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296节

这些学童,不会从这些窟窿里面掉下来吗?
这学堂居然建设成这样子,大大的不妥啊!
发现如此重大的安全隐患,魏征忍不住跑过去。
近距离观察,这才发现,原来,这些并不是窟窿。
而是装上了一层水晶!
额,其实,安装的是玻璃。
但是魏征只见过镜子,还不知道镜子就是用玻璃制作的。
因此将这玻璃,当成了水晶。
这一发现,让魏征不由得暗自咋舌不已。
这蜀王,不愧被人成为大唐第一败家子啊。
这用水晶镶嵌的窗户,要花费多少钱财啊?
不过好在,这些都是人家蜀王自掏腰包,而不是用的民脂民膏。
鉴于此,魏征对蜀王,倒是没有太大得坏印象。
而在观看过这益州大学所教授的课程之后,魏征同样的深以为忧。
这四书五经也就罢了,这算学也算是正经学问。
但是这物理和化学到底是什么?
科举考试,根本就不曾有物理和化学的科目。
教授给孩子这些知识,不是在误人子弟吗?
这一点,魏征随身记了下来,决定回去之后,如实禀报给皇上。
不过,在微服私访了一番之后。
魏征发现,除了铁路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
还有就是教学楼修建的过于奢侈,教授的物理化学是在误人子弟之外。
其他的对蜀王的弹劾,完全是无稽之谈。
看到了想要看到得东西,魏征决定直接找到蜀王,当面询问一些东西。
……
不多时,魏征便出现在蜀王府内。
面对这位铁面无私得钦差,蜀王李愔给出了最高规格的接待。
不过,魏征对这一切,并不感冒。
魏征直接向李愔询问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铁路修建的如此狭窄,并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了大量的钢材,有什么作用?
尤其是在炼钢技术严重不达标得大唐,浪费这么多钢材,在他们看来,是一件极为可耻的表现。
此时,就连魏征都认为,蜀王应该将这炼钢的方法交出来,应用到其他地方去,而不是在这里白白浪费。
不过,这件事情,自然会有人去争,倒是不需他多费口舌。
面对魏征得询问,李愔回答道:“郑国公,本王修建铁路,耗费无数钱财、人力和物力,怎么可能没用呢?等铁路修建好之后,本王会建造一辆火车。”
“这火车,专门在铁轨上跑,能运输几十万斤得货物。能够运送数以万计得人数,能够一日之间从益州到达长安。”
听到李愔的话,魏征得脸上不由露出极为荒谬的表情。
这蜀王吹的,未免没边了吧?
这,又怎么可能呢?
额,这也怪不得魏征。
在没有亲眼见识过火车之前,谁又敢相信,火车有如此大得运载能力呢?
魏征不由说道:“蜀王所说,未免忒过匪夷所思了吧?”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敢问郑国公,本王可曾撒过谎?说过大话?等铁路修好之后,到时候郑国公自然能看到火车的运载能力。”
“这——”
你还别说,蜀王创造过太多的神奇,还真的从来都没吹过牛。
难道蜀王真的能制造出这种火车不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真的是——让人惊恐啊!

第三百六十五章:武媚娘得成长
对于火车,有没有像蜀王说的那般神奇,魏征仍然心有存疑。
不过,蜀王平时真的没有吹过牛就是了。
对于这个问题,魏征决定不在纠结不放。
毕竟,在铁路没有修建完毕,火车没有被制造出来之前,这样的争议将毫无意义。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索性就将这件事情,交给皇上定夺吧。
紧跟着,魏征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益州大学的教学楼得窗户上,镶嵌的是水晶吗?这些水晶,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些钱,是不是太过浪费?”
听到魏征得问题,李愔微微一笑说道:“郑国公,教学楼窗户上镶嵌的,并非是水晶,而是玻璃。实际上,就连镜子,都是用玻璃制造出来的。而玻璃的造价,要比水晶低得多。”
当然是低得多,至于低多少,李愔并没有说出来。
而魏征,听说居然是玻璃,就是制造镜子的原料。
其实,并没有认为会比水晶低到哪儿去。
不过,也没有继续在这间事情上纠结。
而是直接问出了他的第三个疑问:“殿下,不知你益州大学里面,教授的物理和化学科目,究竟有何用处?科举根本就不考这两门学问,教授给学童这些知识,岂不是浪费时间,误人子弟?”
也多亏这两门学科是蜀王开设的,而蜀王曾经多次创造出奇迹。
不然的话,魏征必然会斥责这两门学科是歪门邪道。
不过,既然这是蜀王说出来的,那么就算是魏征,都不敢这么说。
而李愔在听到魏征得问题之后,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
物理和化学有用吗?
自然是有用的,并且有大用。
但是,在大唐,空口白牙得,很难解释的清楚啊。
因此,李愔淡淡地对魏征说道:“郑国公,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学科,自然是有用处的。最多五年时间,就能有所体现。”
面对李愔的解释,魏征微微皱起眉头,表示不能接受。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作为钦差,他此来的目的,就是查清楚事情的真相。
至于如何裁决,回去之后,自有皇上定夺。
而问到现在,魏征得任务,算是圆满完成。
接下来,李愔设宴,准备为魏征接风洗尘。
不过,却是被魏征给断然拒绝了。
魏征直接辞别蜀王,离开蜀王府,住进了驿站之内。
到了第二日,魏征便原路返回,准备回长安去复命。
不过在临行之前,买了一套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这三本书中,除了千字文是早就有的启蒙书。
像三字经和百家姓,都是蜀王书写的。
魏征认为,这两本书的意义,丝毫不弱于千字文。
尤其是三字经,要比千字文更加适合启蒙,这种书籍,最好是能够在整个大唐范围内推广。
只不过,想要达到益州那般,人人向学的地步,还真不容易做到啊。
……
不提魏征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却说这一日,武媚娘前来找到李愔,提出自己得一个构思。
原来,种田的工作,武媚娘开展的有条不紊。
而现在,更是合理的利用人手,将权利下放下去。
目前,整个种田已经步入正轨。
首节 上一节 296/10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节度使

下一篇:大明春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