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第一败家子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665节

经过一番研究之后,科研院的一帮科研人员,马上将这辆坦克惊为天人。
因为这辆坦克的科技含量实在是太高了,高到里面很多的应用,他们都看不懂的地步。
他们觉得,就算再给他们十年的时间,他们都未必能够制造出这辆坦克出来。
这时候,他们终于想明白,王爷为什么没有透漏给他们那么多了。
原来就比如眼前的坦克,就算给他们一样实物,他们都制造不出来,甚至连看都看不懂的地步。
不过,这坦克上的很多科技,都给他们一种眼前一亮,触类旁通的感觉。
不断的研究这辆弹劾,他们觉得,他们在好多领域的水准,都能提高一大步。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益州冬天标志性的事件,哪就是冬捕。
这一次,李蓉、李宝玉还有李浩然三个小家伙,都跟了过去。
亲眼看了一次冬捕的全过程,虽然小脸蛋被冻的红扑扑的,但是每个人都非常兴奋。
并且,他们每个人都抢了一条鱼,一路抱回了家,还不让别人帮忙。
冬捕过后,就要开始准备过年了。
这一次过年,越发的热闹起来。
李蓉、李宝玉和李浩然这三个小家伙,仍然吵吵嚷嚷着要跟着大人一起守夜。
就连李睿和李湘这两个小一岁的,也跟着起哄。
不过,实际情况是,还不到半夜的时间,他们就睡了过去。
过完年之后,初一那天,依旧是各部下络绎不绝的前来拜年。
不过李愔敏锐地发现,上官长史脸色隐有忧色,心里似乎藏着很重的事情。
李愔看在眼里,表面上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则是暗暗记在了心里。
初三那天,上官仪宴请李愔,李愔赴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上官仪不由将服侍的丫鬟都清了下去。
李愔微微一笑,心道上官仪必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对自己说了。

第六百一十章:李世民驾崩新皇登基
李愔微笑着看向上官仪,然后问道“上官长史,看样子,你是有话要对本王说啊!”
上官仪叹了口气,然后向李愔问道“王爷,属下有一事不解,还希望王爷能够解惑。”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不知上官长史有何疑惑?但说无妨?”
上官仪不由问道“王爷,属下疑惑的是,王爷明明有机会登上宝座,为什么不争呢?”
是的,如果当初李愔没有推荐齐王李恪,而是选择自己要上位的话,李世民必定会封他为太子。
听到上官仪的询问,李愔不由摇了摇头“是我当太子,还是我兄长当太子,不是一样的吗?”
上官仪摇头说道“当然不一样了!王爷,并非属下贪图荣华富贵,想借着王爷荣登大尊,实现加官进爵的目的。”
“而是王爷的实力,实在是太过强大了啊!强大到,足以威胁到皇位的地步。属下实在不知,有哪一位皇帝,能够容忍这种事情存在的。”
不错,就凭李愔目前的实力,如果他想的话,可以很轻易的打到长安。
就算新皇是他的胞兄,就算他现在记念着李愔的好。
但是时日一长,必然会对李愔有所猜忌,甚至最终会对他动手。
李愔的存在,必定会让他如同眼中钉,肉中刺,必然会除之而后快。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哈哈一笑说道“上官长史,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你放心就好了,这种事情,是不会出现的。”
“本王早就给你说过,外面的世界很大,天下之大,绝非只有大唐。海外,还有比大唐疆域更加辽阔,土地更加肥沃的地方呢!”
“那里,甚至不需要耕种,只要把粮食撒下去,就能够收获粮食,更有丰富的物产和矿产。”
“所以,你所担心的问题,是永远都不会出现的。”
听完李愔的话,上官仪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最终,深深地看了李愔一眼说道“殿下,是属下目光短浅了。刚才属下有大不敬的言论,还往王爷赎罪。”
李愔哈哈笑道“上官长史所言,都是为本王担忧,本王又怎么会怪罪你呢?”
……
又是一年二月时,狄仁杰带领益州科学院,成功地研制出了电报和电话。
这里研制出的电话,自然是有线电话。
接下来,李愔开始着手铺设电话线。
首先是在整个剑南道开始进行,与此同时,长安也在同步架设。
现在既然李恪为太子,那么蜀王李愔,就不在是威胁,而是太子的坚实后盾。
在蜀王李愔没有倒下之前,任何人,都威胁不到李恪的位置。
也正因为这样,铺设电话线的事情,一路绿灯。
甚至就连李世民,在听说过电话的功能之后,马上意识到电话能够带来的战略意义。
然后李世民下旨,命大唐所有的州,都开始架构电话线。
有了朝廷的参与,电话线的构架速度飞快。
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益州和长安的电话线便都构架完毕。
当然了,益州的电话可以联通。
长安的电话,也可以通话。
但是长安和益州之间的电话,还是不行的。
长安和益州之间,足足一千多里的路程,想要短时间内完成联通,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光是长安还有益州两个城市之间的电话开通,也给人太多的新奇。
就算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只要拿起电话,拨打号码,两人就能隔空对话。
这电话实在是太神奇了。
听说,等到电话线全部开通之后,在整个大唐范围内,都可以实现随便通话的目的。
而除了电话之外,还有电报。
电报的铺设,还要简单一些,只是收报员,需要专门培训。
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已经初步培训出了一批人才。
现在长安到益州之间,已经可以传递电报。
有什么消息,可能只需要一刻钟的时间,就能将消息传递到长安去。
而电报目前被定为专用线路,只传递国家大事,暂时没有开通民用通道。
大概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够在整个大唐内,完成电报联网。
到时候,大唐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在最多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将消息传递到长安。
这实在是太快捷了。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安史之乱爆发,地方官员用八百里加急,大概用了七八天的时间,才将消息传递到长安去。
而如果当时有了电报呢?只需要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传递过去。
并且朝廷可以马上商议之后,然后给出解决的办法。
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可以将朝廷的旨意传递回去。
这一来一回,就能节省半个月的时间。
而半个月的时间,能做多少事情?
所以说,有了电报,可以迅速提升大唐帝国的机动性。
……
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五月,李世民罢黜了李世勣,把他贬为叠州都督。
同时,还有一些官员受到罢黜。
这些任命,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
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
只是很小的一点错误,就做出如此严厉的惩处。
如果魏征还在的话,只怕又要死谏皇上了。
现在李世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糟糕。
很多大臣都觉得,现在皇上一定是糊涂了,才会做出如此昏聩的决定。
当然了,还是有明眼人能够看出。
其实并不是皇上昏聩了,这是在为太子铺路啊。
首节 上一节 665/10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节度使

下一篇:大明春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