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030节


“我们已进来了多时,方才听王兄提高论道,说大清所谓败于火器,不过只是借口,到是让小弟好奇的很,还请王兄接着往下讲。”

大家重新归座,待上了茶后。王化行才说道。

“好,我就接着方才的话题说下去,方才我说这西安城中大都说什么,大明火器犀利,非人力所能敌,所以才有今日之败,其实这些不过只是借口。”

玄烨听了笑问道。

“哦,为何只是借口?”

喝了一口茶,王化行笑道。

“夷狄所畏中华者,火器也!崇祯八年的军器图说尚有此说法,这中华火器犀利又岂是一时之事?”

明珠听到王化行提及“夷狄”脸上不禁变色。他转过脸朝皇上看看,见皇上专心致志地听着,并没有任何反应,便放下心来。

“大明火器犀利又岂是一时,为何他日大清可以不惧其火器,起于满洲,而今日却不能挡大明火器,尽言今日之败皆于火器?”

“这是为何?”

玄烨看着王化行急声问道,他之所以显得如此急切,是因为现在满朝上下皆言大明火器如何犀利,如何非人力所能当,甚至之所以操练神机营,也是为了能够在火器上与大明拼上一拼,可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当年大清为何不惧火器。

王化行的唇角微扬,然后说道。

“咱们还是说当年吧,当年大明亦有火器,而大清于满洲时又以何克制明军火器!”

端起李大明刚刚为他倒上的一杯茶,见众人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王化行显得有些得意,不由便卖起了关子来。

“在下虽说不是旗人,可是来西安后,却也接触过不少旗人,其中不乏当年曾于辽东与明军撕杀的老卒,于他们口中,倒也知道,当年清军如何克制火器。”

一听是从旗下老丁那里得知来的,玄烨便急切的问道。

“哦,那当年他们是怎么克制火器的?”

“其实倒也简单,无非就是楯车而已,所谓楯车也称为盾车或牌车,顾名思义,就是用厚木头包覆一层牛皮、一层铁皮,来做成移动式防御工事,这种盾车不仅大小砖石击之不毁,铳弹亦不能洞穿,于是,八旗军在对战之时,会让步兵和骑兵躲在这种盾车后面,来逐步推进,等接近到一定距离,再用弓箭手掩护骑兵冲锋,让明军不敌溃败。”

听到这里,明珠差点没笑出来,他是旗人,自然知道楯车是什么,甚至可以说非常熟悉。当年太祖皇帝起兵时每牛录中每百人就配备四辆楯车,由三十名士兵操作,占比达三成,可见其地位。在满洲与明的战争中,楯车一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不知多少次大清的军队便是依靠楯车逼近明军车营,近距离对明军发射枪炮、弓箭射击才击溃了明军。也正因为楯车举足轻重的地位,满洲军队甚至定下了“遇敌若无楯车,切勿出战”的军令,甚至有将领因为作战中未携带楯车而被治罪。在楯车的帮助下,满洲在于明朝的战争中始终不落下风。

“哦”

一听其提到楯车,玄烨立即有些失望道。

“楯车,我倒也有所耳闻,只是今日明军火铳非但可破重甲,亦可破楯车,其火器犀利,实非当年鸟铳所能及。”

楯车确实是大清国击败明军的关键,甚至为了防止汉人得知其秘密,入关后,面对无鸟铳、火炮的明军,清军自然无需使用它,而且为了能让“江山永固”,出于保密的原因,在史籍中尽可能地抹去了曾在明清战争中极为关键的楯车。

而在明军夺据江南之后,京中亦有人提出用楯车抵挡,可是用通过各种渠道弄来的明军火铳射击之后,他们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熙如老弟有所不知,这楯车当年确实能挡明军火器,可是今日明军火器却不同往日,老弟可知道,当年明军鸟铳弹重多少?今日明军鸟铳弹重多少?”

明珠的反问,让王化行看了他一眼,然后摇摇头。

见其摇头后,明珠便说道。

“当年明军所用鸟铳弹重三钱,弹轻药少,自然不能洞穿重甲、楯车,如此我大清以楯车、重甲自然可破明军中军,而今日明军火铳,非但以石发取代火绳,且其弹重八钱,弹重药多,两百步可破双重重甲,即便提以楯车阻挡,亦能洞穿楯板,再创板后之兵!”

众人听得入神,而王化行只是沉默着。解释了一番之后,明珠才笑道。

“熙如只闻楯车,却不知今日明军火器已经截然不同于过去,自然不能再以楯车抵挡了。”

王化行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说道。

“那为何不能加厚楯板?”

“楯车上的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铁皮复合而成,这样制成的楯车“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可这楯车总归要靠人力推动,若是想要抵挡火器,就必须再行加厚至一尺余厚,到时就非人力所能推,如此,这盾车自然也就无用了。”

明珠的面上带着笑,在解释之余,他又特意补充道。

“况且,当年太祖皇帝在得到三顺王所献火器之后,我大清便大铸红衣大炮,盾车虽利,可却稍显笨拙,其远不及红衣大炮,所以,今日我大清才会造石发铳1,练神机营,正是为了以火器克制火器。”

明珠的回答,是满清在吃尽了火器的苦头后,才做出的决定,现在西安城外就有火器作坊,有工匠在那里铸造火炮、打制火铳,甚至还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明军火铳,虽说现在清军火器在数量上远无法同明军相比,但至少让满清上下看到了一线希望。毕竟过去,面对明军的火器,他们往往只有被动挨打的份,而现在至少有了一搏之力。

“嗯,确实应该如此,明军火器既然犀利非常,那自然应该加以效仿,只是”

话声略微一顿,王化行反问道。

“明军有数十万火铳兵,大清又有多少火铳?以已之所短,攻彼此所长,又岂是用兵之道?”

1清时对燧发枪称呼。

第141章 旧法(第二更,求支持)

以已之所短,攻彼此所长,又岂是用兵之道?

王化行的反问,让玄烨、明珠两人无不是一愣,而玄烨的眉头更是紧皱着,与其它人不同,他曾与伊里亚佩尔菲利耶夫等西洋人接触过,从伊里亚等人的口中,他了解到,明军的火器犀利甚至就西洋亦无法与其相比,尤其是其石发铳,即便是于西洋也是极为少见,而且铳管制造更是精良非常。

现在西安制造的石发铳,虽说瞧着模样与明军的石发铳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实际性能却差之甚远,明军的石发铳于百五十步外对七尺长宽的木板,几乎是百发百中,而大清造的却甚至不能击中半数。也正因如此,朝廷才会不惜高价求买明军火铳。

以已之所短,攻彼此所长。这绝不是用兵之道。
首节 上一节 1030/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