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036节


当然,这是百姓们良好的愿望,而这样的愿望同样也存在于张煌言、吕留良等士宦官员的心中。也正因如此,在传出朱明忠是烈皇帝的流言之后,许多人才会选择相信,他们甚至觉得,也只有紫禁城,才能培养出像淮王那样的人物,甚至曾暗自寻思着,如果淮王真是烈皇帝的子嗣,那就再好不过了。而现在看到这块玉玺之后,本就有的期待与面前证据,让他们不加怀疑的选择了相信。

怀揣着这种心态的张煌言,知道天下不知多少人和他一样,都怀揣着这样的心思,现在听大王还想要继续“隐瞒”身份,立即大声反驳道。

“臣以为,大王勿需如此谨慎,今日已非往日,往日帝尚在,而大王落于民间,不意因此引得纷乱,今日既然帝已逝,大王自当继承大明皇位,以为正统,以此玺授印,下旨晋、闽两藩讨逆,如此,天下不日便可平定。”

张煌言的话声刚落,那边吕留良又跟着说道。

“司马所言甚是,大王,方今天下人谁人不感念烈皇帝?谁人不期盼天下共主尚在?他日大王不意因已而起纷争,从而令大明陷入内讧,大王仁义如此,天下谁人不知?今日既先皇已去,大王既是烈皇帝之子嗣,理当继承大明皇位,以安天下士民人心!”

劝进!

此如朱明忠所面对的劝进,与李子渊截然不同,李子渊所面对的不过只是所谓的“天下有德者居之”,而朱明忠所凭借的却只是两个字“正统”,他是烈皇帝与烈皇后所出嫡子,自然是大明皇位最正统的继承人。

有了这个正统的存在,普天之下的士民都不会生出丝毫反对之心。当然,张煌言、吕留良他们之所以会如此信心满满,是因为那块“天子宝”,否则他们绝不会这么自信。

当然,对于他们的劝进,朱明忠不需要拒绝,不需要遵循古制要“婉拒三次”,毕竟,他是大明皇位真正的继承人,既然如此,那么继承皇位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也就不需要拒绝了。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有了张煌言的“劝进”,有了“正统”这个招牌,朱明忠便可以以朱慈炯之名,顺理成章的继位为帝,然后再以“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去号令天下,号令天下忠臣义士兴兵讨逆。

当然,与过去朱由榔只能寄希望予他人不同,对于手握强兵的朱明忠来说,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晋藩、闽藩对他的承认。对他大明皇帝身份的承认。

这种承认,并不仅仅只是一方“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所能换来的,或许一方天子宝,可以打消世人的疑虑,但是想要得到闽藩、晋藩的认可却是另一回事,而没有他们两藩的认可,一切都只是空谈。

“闽藩那里,臣会在返回江西的途中,亲自去南京游说闽王,若是臣所料不差,闽王应该不会拒绝,毕竟,殿下是其姑丈”

对于张煌言的这番话,朱明忠只是不以为意的笑了笑,所谓的“姑丈”在利益面前不过只是一张薄纸罢了,对于闽藩他早有了其它的打算。

“再就是晋藩,殿下有大恩于晋藩,若是殿下能修书一封与晋王,并晓之以大义,想来晋藩亦不会有丝毫反弹之心,唯一让臣担心的,还是李贼,他既然弑君,就是为了篡位为帝,加之现在洪承畴领西南数省以及四川归降李贼,令其实力大增,若是其调动洪贼数十万大军,其实力雄厚,恐怕远胜于我”

听到张煌言的担心,朱明忠只是哈哈笑道。

“洪承畴他那里,我可还真不担心,他洪承畴表面上是以数省相投,麾下数十万人马,可那些人马,又有多少是他的?别忘了,还有吴三桂、还有李国英哪!”

第145章 生死路(第二更,求支持)

永历皇帝突然暴病驾崩的消息,就像是一道惊雷似的,在中华大地传递着,不过只是几日功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同样也传到了位于西南极边之地的云南。

云南作为遥远的天涯之地,曾是大清最后攻克的大明省份,而此时主政云南的正是当年引清军入关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以吴三桂守云南,是满清朝廷的最佳选择。吴三桂追随清朝这么多年,未犯有大的过失,凡所到之处,总是旗开得胜,或反败为胜。当年因汉中是为三秦门户,四面皆冲,所以满清才特命吴三桂镇守,以对付四川、陕西、湖北诸地的农民军余部和南明的军事威胁,阻止他们向北发展。他自顺治五年直到十四年出征贵州,镇守汉中近十年,稳定了局势,有力地阻止了反清力量的进攻,并且不断地消灭他们。连陕西巡抚张自德也称赞吴三桂镇汉中,使地方安定。他担心吴三桂“一旦移镇于滇,反清的残余部众还在“蠢动”,他深感忧虑。吴三桂镇汉中,地方军政官员皆以他为保障,担心他一调走,失去一威望人物,兵力大为减少,他们不能不提心吊胆。那时吴三桂无论在军队,或是在地方,已形成很高的威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即使他的敌人,一听他的名字,尽管恨之入骨,但是却也有几分胆寒!对此顺治和廷臣们完全了解三桂的情况,正是利用他的威望和实力来镇御更为难守的云南!

而吴三桂也没有让满清失望,他镇守云南后,全力征伐明军,很快安抚了人心,局势也日趋稳定起来。明朝李定国虽是屡战不降,但是最终其却不得不领残部撤入山林,而在走投无路之下,更有明军络绎不绝地前来昆明向吴三桂投诚归降。

吴三桂的功劳同样得到了满清的赏识,顺治和吏兵两部把云南的人事权、民政、军事、钱粮及一切事务都授给吴三桂掌管,由他直接请示顺治批准。地方官员,从总督、巡抚到各政府部门都不得干预。吏部、兵部甚至把任免官吏权也交给他,凡他提名的,吏部兵部不过履行任免手续罢了。这样,吴三桂于云南集军民政财大权于一身,成了凌驾于地方官之上的“太上皇”,实为世祖钦定的代理人。

满清之所以对云南对吴三桂实行了特殊的政策,除此,在任何他省都无此规定。这是由于云南的特殊情况而采取的特殊政策。因为云南为“远徼重地”,又是初定,局势还不稳定,不得不由一强有力的人物掌管一切,事权归一以便应付紧急情况的出现。责成三桂掌管一切,也只是暂行办法,不是永久不变,等数年后,云南形势“大定”,各职权仍归各官负责。

不过,现在随着满清的败退,身为云南太上皇的吴三桂成为了云南实际上的统治者,满清朝廷的命令于云南再也没有丝毫作用,不过尽管满清朝廷的命令于云南变成了废纸一张,甚至就连昆明的数千旗兵,也于月前,被吴三桂尽数坑杀于昆明城外。

“长伯,为何待到今日才杀我?”

神情痿迷的爱星阿,看着已经换上一袭明式官袍的吴三桂,大声质问道。顺治十七年,他领定西将军偕吴三桂进征。尽管表面上他官衔在吴三桂之上,可以云南他却不得不依靠吴三桂,甚至在吴三桂反叛之后,根本没有任何一搏之力。

他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他知道,昆明的汉军之外的满蒙旗兵都已经被吴三桂杀害,从几个月前,其摆下鸿门宴时,这一天就已经在他的意料之中。现在,终于轮到他了。

“吴某是受洪大人之命!”

一句洪大人从吴三桂的口中吐出时,爱星阿只是无奈长叹口气。

他吴三桂反叛了朝廷不假,洪承畴同样也反了,尽管吴三桂于这云贵形成太上皇,可是对于洪承畴却是惟命是从,他们早在关外降清前,就已经结成世交,吴三桂更是以晚辈待洪承畴,对其十分敬重,两人关系可谓是极深。降清后,他们同样也保持极为密切关系,而此次又一同征云贵,对吴三桂洪承畴同样是无处不关照他。

“洪亨九,这次又把自己卖了个什么价钱?”

盯着吴三桂,爱星阿的唇角一扬,话间尽是嘲讽。随后,他盯着吴三桂说道。

“长伯,洪亨九以五省之地降明,自然可以得明朝重用,只是你吴长伯,降明之后,又该如何?当年洪亨九上书朝廷提出以一王镇守云南,仿元、明两朝成例,世守此地。并举荐你吴长伯世守云南,只是降明之后,这云南本是沐家世守之地,明朝又岂会任由你吴长伯世守此地?”

盯着吴三桂,爱星阿试图用言语煽动着吴三桂,他所想的并不是为了活命,而为了让离间吴洪两人之间的关系。

“吴某人的将来,自然不劳爱大人操心。”

吴三桂看了一眼爱星阿,并没有理会他的嘲讽,冷笑着他对身边的人吩咐道。

“送爱大人上路吧!”

待到滴血的人头被捧在盘中送到面前的时候,吴三桂只是看了一眼,坐于亭中的他,便若有所思的看着山下的昆明城。

“吴某的将来”

或许他可以平静的杀死爱星阿,但是他也知道爱星阿所言不虚,随洪承畴降清之后,这云南,无论如何,他恐怕都呆不下去了。

当年引清军入关,离开辽东时还是一个刚满三十岁的青年人,到此时已在外奔波十八年,论年龄,也已四十八岁,离开昆明之后,又能去那?重回辽东吗?即便是他愿回辽东,朝廷又岂会让他回去?这一点也可以肯定,吴三桂明白,朝廷是不会把让他回辽东的。

“王爷可知道,今日之大明,是绝不会有王爷立足之地的!”

穿着一袭青色长袍的李亭白,看一眼若有所思的吴三桂,见其不说话,他便反问道。

“王爷以为,若是李楚篡位称帝其胜算几何?”
首节 上一节 1036/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