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096节


而金之俊同样也看着这位相貌与先帝极为想像的淮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个玉玺是怎么来的,可是,在见到淮王本人的时候,他却有些怀疑了,怀疑自己的判断。

难道他真的是先帝的儿子?

从来到紫禁城,从皇极殿前的那句话,再到此时淮王进入殿内,看到已经发生变化的宫殿时,那眉头身皱的模样,最后把目光投在了龙椅上。

作为老臣的金之俊自然知道,这宫殿之中,只有龙椅没有变,这龙椅仍是宫中的旧物。它是明朝嘉靖年间制作的。

“这里也变了,只有这没变”

这句轻喃传入金之俊的耳中,同样也传到许多老臣的耳中,他们的脸色无不是微微一阵激动,所有的怀疑,在这一瞬间,都淡去了他们看着大王走向龙椅的时候,甚至有种错觉似乎看到了当年先帝登基的模样。

在那些老臣们似乎泪眼朦胧时候,一句有如雷鸣般的话语,在他们的耳边响起。

“京城为虏据十数年,胡气之重,已经积重难返!孤意欲迁都,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什么?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惊骇之间,人们甚至忘记了朱明忠还没有登基为帝,慌乱间,却用了“陛下”这名称谓。

对于这个称呼朱明忠并没有拒绝,不过他并没有坐上那张曾经充满着渴望的龙椅,而只是站在那里,看着殿中的众人,看着他们诚惶诚恐的试图劝自己收回成命的模样,他向前数步,然后沉声说道。

“普天之下,唯我独尊。朕意已决,有何不可!”

一句霸道的没有任何解释的话语,从朱明忠的口中道出时,他只是冷眼看着这些人,等待着他们的回答。这些降官,都是历经数朝的“老油条”,他们会如何应对这十六个字?

这一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那些原本还准备劝皇上不,劝监国收回成命的众人,无不是被这句话给惊呆了。

他们惊骇的看着置身于大殿中央七层台阶的高台上的淮王,他们突然意识到,这位大王或许相貌与孝烈皇帝相像,但他绝不同孝烈皇帝,不同于大明的许多皇帝。他的性格更像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皇帝因为他打下了江山,这意味着,他永远不可能像其英宗之后的历代大明皇帝一般,为大臣左右,更不可能为大臣摆布。

这意味着,如果他们以“臣死谏”来阻止的话,那么,所面对的结果必定是“臣死都迁”,换句话来说,他们会白白丢掉性命!

几乎是一瞬间,所有人都想通了一切。

他们甚至觉得,恐怕这也是帝王心术的一部分陛下是在用迁都来测试众人,如果他们如前朝一般用“臣死谏”去对付他的话,那么,他就可以毫不犹豫的把刀子落下来。没有任何人会去记较此时“杀奸臣”的举动,是的,他们都是奸臣,都是顺来降顺,清来降清,李来降李的“奸佞”。

他们通通该死,只是大王是在找一个理由!

瞬间,原本还在为已经保住一条性命的众臣,无不是脸色微微一变,他们知道这大王的试探,自然也知道试探的结果。

如果抗拒,那么下一瞬间,火铳队的铅子可能就会打在他们身上。如果选择顺从,那么从此之后,大明的官员恐怕就只能像太祖、成祖那会一样,温顺的驯服于皇权面前。

“普天之下,唯我独尊。朕意已决,有何不可!”

所有人的心中,都在念叨着这句话,这句霸道至极的言语,淋漓尽致的向天下人展示出了皇权的霸道。

皇权是不容质疑的,也是不容挑战的!

过去,或许,他们以及他们的前辈们,曾经左右过朝政,但是,现在,他们不可能再去左右一切!

因为皇帝才是一切!

只有皇帝才能左右一切!

第1章 库伦(求支持,求月票)

兴,中兴、兴盛;乾,八卦之一,代表天。

兴乾二年,清明将过,尽管这个时候,大江南北的积雪已经消融,但是,在塞北许多背阳的山坡,依然可以看到些许积雪,那斑驳的积雪下,曾枯黄的草原此时已经再次返青,而那斑驳的积雪点缀其中,就像是草原上的羊群一般。

尽管此时从北方刮来风依然带着些许寒意,但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那些牧民们却已经忙活着在草原着放牧着羊群,与积雪间走过时,分不清那里是积雪那里是羊群。

数百座蒙古包点缀于这片肥美的牧场边,而在河畔旁的高地上耸立着一座堡垒,又与一旁的蒙古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头上一名年轻的军官正手持望远镜,不时的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不过短短一年时间,塞北草原上的风沙,便将朱湘玉身上的书生气吹了个干净。现在的于他的身上,再也找不到那个翩翩公子的模样,面貌黝黑的他,看起来与普通的军官没有任何区别。

相比于江南的繁华来,草原上不仅是贫瘠的,同样这里的生活无疑是枯燥乏味的,这里既然不会有秦淮河的佳人,更不会有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这里的一切都是单调的。对于驻守于此的朱湘玉来说,他非但不知道,就在几个月前,在春节的时候,他的舅舅获封忠义伯他是兴乾朝唯一封伯的官,而且是带有特殊含意的“忠义”。

对于这一切,朱湘玉并不知道,对于他来说,只有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以及每日例行的操练与巡逻,当然,再就是与草原上牧民的把酒言欢。

整整一年了!

一年前的春天,他奉命进驻草原这片草原上的蒙古人,根本没有能力抵挡他们的进军,内蒙古二十四部四十九旗近八成丁壮,都被满清征发,留下的或老或残或幼,自然不能抵挡大明王师的进驻。科尔沁部王公直接选择了称臣纳贡。

在过去的一年间,进驻蒙地的驻军,在内外蒙古修建了上百个据点这些据点是商业性的,而且这些据点之中,只有少数驻点有的驻军,但却象征着大明在这里的统治。当然,大明所需要并不是这里的税赋,而是对于这片土地的统治。

只不过,这种枯燥的生活却让驻扎于此地的军官感觉到有些焦躁。

当初没有赶上山海关大战的朱湘玉,可是怀揣着封狼居胥的豪情壮志,主动要求来调往蒙古库伦。他们来到这里库伦,是为了传递皇帝的对蒙古的思赐为了表示对于蒙古各部在反清时表现出来的“大义”,兴乾皇帝特意降旨为蒙古各部贝勒修建防城,并为其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敖尔告”,也就是宫殿、宫邸。作为喀尔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锡地“敖尔告”是移动场所,位置并不固定,在草原上游牧。

一座宫殿是对他的赏赐,而朱湘玉一行一个大队的步兵,正是护送工匠前来,按照计划,在宫殿完工之后,他们会继续驻守于此。

曾几何时,朱湘玉以为他来到这蒙古,来到这片“西虏”的地盘,应该会立下军功,但是已经一年多了,别说是是军功了,他甚至都没有机会向草原上的蒙古人展示火铳与火炮的威力。

内蒙古二十四部向朝廷纳贡称臣,使得大明朝不费一兵一卒便收复了整个内蒙古草原。而外草原上喀尔喀三汗似乎也极其顺从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并顺从的按照当年与皇太极约定的“九白”之贡进贡大明,每年进献一匹白驼与八匹白马。面对大明皇帝赏赐的宫殿,他们自然没有拒绝。

喀尔喀三汗的顺从,自然阻止了战争的爆发,也让朱湘玉发现自己没有了用武之地。
首节 上一节 1096/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