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100节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泪水差点流了出来,他本是书生,那年北上访友时,被入寇的后金兵掠走,后来又被发给女真人为奴,直到十年前,当地女真人被俄罗斯人打败,他成了俄罗斯人的俘虏,他从不曾想到会有活着回到江南的一天。

现在,即便进入江南,他又怎么能不激动?

“子铭兄,你看,咱们进了微山湖了,这基本上,就已经进入京畿道的地界了。”

看着发须灰白的吴子东,想着其当了近三十年的奴仆,张林不禁再次同情起眼前的这个人来。

“京畿道?”

吴子东不禁有些诧异。

“对,现在咱们大明,有北直隶,也有南直隶,不过,南直隶却有南京和中都,再加上凤阳,所以在迁都清河后,陛下便将淮安府、凤阳府以及徐州分出南直隶,另设京畿道”

无论是设立京畿道将江南省一分为二,或者是湖广拆分为湖南、湖北,都是为了避免一省过大的局面,当然,相比于湖广的分家,京畿道的设立同样也是基于治理淮河的需要,相比于过去,现在治黄、治淮已经关系到了大明中都的安危,毕竟,中都就位于黄河的北岸,紧临黄河。

不过张林可没考虑到这么多东西,他只是按照官方的一些说法在那里解释着,而他所说的一切,对于吴子东来说,都是极为好奇,甚至在听到中都没有城墙的时候,更是惊骗的说道。

“没有城墙?这怎么可能?中都是京畿重地,怎么能没有城墙呢?难道就不怕”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张林用极为骄傲的话语说道。

“陛下曾言,国势若强,又何需城墙?北京城墙坚固否?南京城墙坚固否?依然先后为人所克,而我明军攻城更是如揭薄纸般,如此易克之城?又岂需要再浪费民力、财力?所以,与其筑坚城,不如练强军,况且,以我大明官军今日之强,又岂需筑坚城?”

想到当时这番话通过报纸传来的时候,张林不由微微一笑,那神情中尽是得意之色,这才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大明就已经恢复了今天的气势。若是再有几年,自然就是大明中兴盛世之时。

“如此,如此”

被张林的这番话给惊呆的吴子东,好一会才说道。

“陛下如此武功,恐怕也只有高皇帝、成祖能与之相比”

他的称赞,换来的却是张林大笑。

“想当年,陛下以布衣投军,先以千人克江阴,又以数千兵卒克南京,随后伐江北,又区区数万新兵力败达素十万精锐,不过短短数月,便练就十万精锐,两年前,于山海关,陛下亲领七万忠义军,大战李贼二十万大军,不过一日一夜,既然让李贼兵败,命丧于通州若是论练兵、用兵,以本官看来,纵观史书,无人能出陛下之左。”

换句话来说,就是高皇帝和成祖皇帝都不如陛下!

这样的话,张林当然不会说,而且也不能说,毕竟,这是大明朝,高皇帝、成祖皇帝,那都是兴乾帝的祖宗,陛下是重振了祖宗了基业。

尽管不能说,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去想。张林尽管没有说大不敬的话,但吴子东却忍不住会去想,他的脑海中甚至浮现出了之前见过的明军,现在的明军确实与他记忆中的完全不同,不仅仅是军服和武器的区别,还有什么地方不同于过去呢?

“他们确实是一群非常优秀的军人!”

又一次,哈巴古耶夫盯着后面那艘船上的明军,暗自于心中寻思着,这一路上,对于明国的军人,他已经从陌生变为熟悉,不仅仅知道他们全都使用在欧洲只有少数贵族使用的燧发枪,而不是落后的火绳枪,同样也注意到,他们的纪律极为严格,尽管并不知道他们的队列训练如何,但通过平常的表现,仍然可以猜测一二。

不应该与这样的国家为敌!

回到雅库茨克之后,一定要警告总督大人!

就在哈巴古耶夫心里冒出这样的念头的时候,伊万诺维奇却悄悄的来到他的身边,悄声说道。

“老爷,这几天我已经打听到了,在明国人的城市之中,就有火枪行,只要拿白银就可以买到火枪,等到了中都,我们可以在城中买上一些。”

曾几何时,火绳枪是哈巴古耶夫等人面对鞑靼人的底气所在,但是现在,面对明军的燧发枪,他们却根本就提不起丝毫勇气,毕竟他们还使用着落后的火绳枪。

“你是说,他们的城市中就有卖火枪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买?”

哈巴古耶夫惊骇的问道。

“是的,谁都可以买!”

显然伊万诺维奇并不知道哈巴古耶夫到底是在震惊什么。

“所有的城市都有,我的上帝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国家”

哈巴古耶夫在震惊之余,甚至不由自主的在胸前划起了十字,他之所以如此的震惊,是因为他们俄罗斯人使用的火枪,往往都是从欧洲购买的这是因为俄国本土的军工厂产量有限,因此俄国不得不像西欧大量购买军火。比如1631年一年就购买了19000支火枪以及5000把军刀。

如此一来,他自然震惊于伊万诺维奇的这番话,更是被他的回答给吓到了。他不知道,面对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庞然大物。他们可以向民间出售燧发枪,就表明他们的军队拥有数量充足的燧发枪。

明朝的皇帝有亿万臣民!

明朝的皇帝有百万军队!

想到曾经从吴子东那里得知的情报,在这个时候,他只感觉到一种惶惶不安的感觉在他的心头弥漫着,而这种感觉甚至随着越来越靠近中都,而越发的紧张起来

第4章 中都事(求支持,求月票)

中都,大明曾有一个中都,就是高皇帝的老家凤阳,洪武二年,大明开始在凤阳营建中都。至洪武六年,皇城及禁垣的城墙和基础基本建成,中都外城也已筑成。在当年四月高皇帝以“劳费”为由放弃了建都凤阳的计划。后来中都逐渐荒废,到崇祯年间,中都建筑悉数为闯贼焚毁。

而现在大明的中都,既是其京师所在,只不过,这个中都并不是凤阳,而是黄河北岸,紧邻黄河的清河这里曾是淮安府治所所在,也是兴乾皇帝潜龙江北时的府治所在。

在过去的几年间,无论是作为江北的府治,亦或是作为大明的都城,这里都远比北京更适合作为首都,就人口来说,因为数十万旗人随满清北逃,京城人口不过二十万,而清河人口却超过三十五万。

就经济上而言,以清河为首都不需要经过大运河解交数百万石粮食供应京师以及北方军队食用,可以减少糜费数百万两。而在另一方面,京师的南迁,不需要再像当年永乐北迁之后,两百多年来不得不选择“保运治黄”的饮鸩止渴的治黄策略,让其重回北方故道,疏通淮河令淮河重归故道入海,不仅可以让旱涝不断的淮河两岸重新成为鱼米之乡,更能使中都可以就近获得粮食。

总之,迁都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天子守国门”,现在建奴据潼关窃西北,按照“天子守国门”的道理,于清河倒也算是“守国门”。
首节 上一节 1100/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