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174节


而且天子在他们附近还有几根打狗棍驻扎南洋的舰队随时可以收拾他们。这样的霸主谁会去争?有争霸主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寻思着如何化夷为汉,如何让他们的封国变成自己的国家,而不至于担心夷人作乱。

“唯一能让朕感到忧虑的,恐怕还是他们的力量能不能镇抚蛮夷,毕竟,无论那一国,如果为蛮夷灭国,都会给将来的镇蛮抚夷一事带来难以想象的影响。”

听到陛下的忧虑,张煌言只是笑说道。

“陛下,不是已经决定复建藩王三卫,三卫少则万人、多则万五千人,即便是郡王,也会令其复建一卫,至于镇国将军,虽说只有一个大队的人马,可也有千人之多,这千多人马似乎不多,可实上,却足以镇抚蛮地,况且,宗室之间血脉相连如果一地起乱,周围诸国也必定不会坐视,春秋时诸夏尚知道“尊王攘夷”,今时诸宗为于夷地立足,也必定知道什么是同气连枝,知道“尊王攘夷”。”

张煌言的话,让朱明忠颇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然后盯着南洋半岛的,未来那里将会分封数百个大小不等的郡国、公国。

“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二十五年,山戎攻打邢国,“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

言道着“尊王攘夷”一词的典故,朱明忠又继续说道。

““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说白了,就是一致对外,一致对外掠夺蛮夷的土地,如果这样的话”

看着地图,尤其是平定与老挝等地,朱明忠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这里太过细碎了,也不符合镇蛮抚夷的需要,可以在这里安插几个郡国,一来郡国兵力、财力数倍于镇国,如果镇国的蛮夷势大,他们可直接兴兵助其攘夷,而且”

“而且有郡国近在咫尺,会令诸镇国更加亲近大明,毕竟,相比于朝廷,郡国近在咫尺,才会让人心怀顾忌。”

张煌言一语道破了陛下的想法。

朱明忠微微一笑,然后说道。

“不仅如此,有郡国在,只会那些镇国不至于安守城邦,而不知抚夷。”

郡国就是一条鲶鱼,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会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郡国的存在会刺激一些原本没有雄心壮志的镇国活跃起来,然后投入到镇蛮抚夷的之中,积极到邦国的竞争中。

“确实如此,他们要么是积极镇蛮抚夷、发展自身,要么就是他日为郡国吞并,陛下,如果有郡国吞并的话,朝廷到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分封诸夏,最大的隐患是什么?就是各诸侯在镇蛮抚夷的过程中,不断的扩大自身的力量,他们非但会镇蛮抚夷,同样也会兼并弱小。

“尊明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

道出这十二个字之后。朱明忠神情凝重的说道。

“说起来简单,具体操作起来,却有些困难,不过,至少在百年之内,都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说实话”

将目光从地图上收回,转身面对张煌言,朱明忠颇为无奈的笑道。

“把这么多宗室往那里一丢,他们的财力能否自理,都是个问题,毕竟,那些地方远谈不上什么鱼米之乡,如果不能财政自理的话,指不定,到时候,会有一群破产的小邦,等着朝廷去救济,这才是最让人操心的,到时候,如果朝廷救援的话,就等于朝廷背负上一笔负担,如果朝廷不救援,连最基本的财政都无法自立,那么其灭国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陛下的忧虑让张煌言颇以为然的点点头,当年在江西时,他就曾受困于粮饷不足,如果不是陛下于江北协饷,恐怕他根本无法在江西立足,他在江西如此,那些宗室于南洋未必如此。

“陛下,臣听说,最近有一家富达银行在南京倒是极为活跃。”

看着满面忧色的陛下,张煌言笑说道。

“活跃?怎么个活跃法?”

朱明忠倒是有些好奇了,张煌言怎么会提到银行。

“臣听闻,富达银行的东家,祁子英一直在游说各藩,接受其贷款,多则数百万,少则数十万,大有一副,愿意倾尽财力助各国建邦。”

愿意倾尽财力!

张煌言的话音一落,那边朱明忠像是恍然大悟道。

“这祁子英倒是知道,什么是奇货可居,于我大明来说,各国是负担,可如果操持得法的话,各国就会变成下金蛋的鸡,将来他收回贷款必定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可以趁机把业务作到各藩,现在其它银行,应该还没有这个动作吧!”

即便是偶尔有几家收不上来贷款,又有何妨?只要能收回利息就行!后世的那些小国,又有几个不是负债累累?

“富达银行”

沉吟片刻,朱明忠问道。

“朕没有记错的话,是晋人办的银行吧,他们倒了会算计”

在另一个时空中,那些会算计的晋商,让蒙古欠下了他们几亿两银子,即便是不吃不喝,恐怕也是还不清的。

“他们愿意借钱给各国,是好事,不过”

沉吟片刻,朱明忠朝着外面看了一眼,然后慢悠悠的说道。

“想要趁火打劫,恐怕朕是决不会让他们如愿的!”

第61章 商人(第二更,求支持)

在大航海时代,每一个从“旧世界”闯入“新世界”的国家,在面对“新世界”的时候,难免的都会带有各自的特色,如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他们是殖民者是军事化的。每到一处击败原住民之后,他们就要建设据点,然后传播宗教,至于金银矿,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附属物。

至于荷兰人与英国人他们则会选择沿海或岛屿的优良港口,巧取豪夺建立自己的据点设立港口炮台。然后一边与土著人进行贸易,一边积累力量发展自己,最后会逐步的向内陆扩张,最终建立以据点为依托的殖民地。

而与他们不同的是,相比于陌生人的他们,南洋各国对于大明是熟悉的,甚至是许多国家的宗主国,而且大明也屡屡向土邦重申了宗主权。大明的殖民方式就是借助宗主权在南洋进行扩张,除了通过租借、购买等方式获得的沿海据点以及附近的移民之外。一个最重要的经营方式,就是移民们经营的殖民农场。

那些农场是如何建立起来?

在过去的几年间,有不少有被流放到南洋,他们置身于异域,许多人一开始都是抱以悲观的态度,等待着局势的变化。尤其是那些出仕满清的官员家眷,更是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回到中原。
首节 上一节 1174/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