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195节


在之前转移火炮时弄的早就像泥猴似的炮手们,也迅速的跑到指定位置,像过去的训练时一样,为火炮装上炮弹。

“放!”

随着炮兵队长的口令声接连数十团烟雾笼罩了炮兵阵地,数十枚炮弹“嗖”的一声朝着越军的炮兵阵地飞去,他们首先从明军官兵的头上掠过,发出一阵尖锐的呼啸声,然后又掠过越军的头顶,就在越军步兵松下一口气的时候。炮弹落在了越军火炮附近,圆形的炮弹并没有立即爆炸,而是喷吐着白烟,片刻后在那些越军尚不知所以的时候,突然剧烈的爆炸扬起一团团烟云,滚滚硝烟瞬间吞噬了越军的炮兵阵地。尽管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的硝烟看起来着实壮观,但是实际上造成的杀伤非常有限,因为定时的引信并不会在第一时间爆炸,再加上滑膛炮的精度,所以越军的炮手大都避开了这轮炮击。

不过尽管如此,郑柞还是被那滚滚的硝烟吓了一跳,这时候,他才想起来“北朝火器犀利,堪称天下第一”的说法,再看那边被硝烟吞噬的大炮,在本能的感觉到一丝恐惧的同时,同样也意识到,这样守下去,并不是好办法。

“父王,再这么守下去的,他们就是用大炮轰,也能把咱们的人轰没了!”

世子郑根的话立即引得周围将领的赞同,他们还没有同明军打过仗,自然担心明军下一轮炮弹要是落在阵形中,肯定会轰散队形。

“大王,如果御林军的队形一乱,到时候,极有可能让敌有机可乘,以末将之见,当立即冲杀过去,杀北军个措手不及。”

丁左的话声刚落,那边又立即有其它将领纷纷言道。

“大王,北朝兵已经数年不知战事,而我大越兵卒无不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一但近身,必可以一当十!”

能不能以一当十估且不说,但确实,这郑阮之争持续数十年,这安南兵确实打了几十的仗,确实也能谈得上是久经沙场。

但是他们显然也忘记了,明军同样也是久经沙场,而且靳统武等人无不是纵横驰骋数十年,自然没有一个轻与之辈,但很多时候,人们总会一厢情愿的被自己的优势蒙蔽双眼。

不过在郑柞被众将游说的时候,宣光镇镇守武公悳的神色却变幻不定,武家世代出任宣光镇的守将。传至武公悳,称少傅宗郡公,原本地郑柞看来“他“恃其山川险远,阴蓄不臣之心,僭称王爵,伪立朝班”,又跟后黎朝的死敌莫朝余党“屡有交书往复”。”对其自然不甚至放心,不过虽然武公悳虽有这些罪状,但后朝朝廷仍顾念其先世曾参与后黎朝的中兴事业是“勋臣之后”,所以“未忍问罪”。这次北伐莫氏,自然是抽点武家精兵,可谁曾想到,却被郑柞裹胁着,一路南下到升龙。

因为并不是郑家的心腹,所以武家军被放置在前方,这原本就让武公悳心生不满,现在见众人又鼓动着大军出击,知道一冲锋,自己必定首当其冲的武公悳便于一旁说道。

“大王,大越各军虽是久经沙场,可是宣光镇兵却已经数十年不闻兵事,实在是不堪重任。”

什么是不堪重任?

冷笑着郑柞自然知道武公悳的心思,像他这样的外臣,所思所想,皆是如何保全实力,这样的人最是可恨!但现在正是用人之时,郑柞倒也不愿意显露出对武家的不满。于是就好言说道。

“此事,本王自然知晓,一会以丁将军所部为前锋,武将军所领宣光镇负责右翼,武将军以为如何?”

郑柞的安排,让武公悳一直也说不出其它的反对意见来,只是点头说道。

“全听大王吩咐。”

他这边的话声一落,又朝着那边几个与武公悳相同,都是地方镇守的将领看去,然后冷声问道。

“尔等可还有何要求说!”

尽管看似在询问,可是谁都听出来他的语气中带着不快,他们可没有武家的勋臣之功,那里还敢有丝毫意见或者要求。

“既然没有要求,那便各自率领麾下官兵,准备与北朝军决战,诸位需要知道,北朝千年来,一直欺凌我大越,如若此战我等不尽力,那么我大越三百万百姓、千里江山势必将再次为北朝奴役吞并,为我大越三百万百姓,本王望各位能与本王一同,誓死杀敌,护我大越!”

郑柞的这般动员立即让周围的将领无不是跟着表示决心,似乎对于他们来,这一刻又一次成为了极为荣誉的一刻,如果能够击败明军,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大越的英雄,从此之后永载史册。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至少对于武公悳来说,尽管郑柞看似开了恩,免去了他的前锋,可他仍然感觉到郑柞的不满。

“父亲,以孩儿看来,此战必定是凶多吉少啊!”

武公悳返回军中的时候,他的儿子武公俊一见着他就悄声说道。

“我等以小犯大,本就是大罪,即便是这一次侥幸得胜,他日如果北朝大军压境,又该如何?”

第76章 战阵(第一更,求支持)

“安南蛮上来了!准备!”

尽管说的是一口并不流利的官话,但是并不妨碍刘汉称安南人为“蛮”,其实,几年前,他也是“蛮”,只不过,他早就“归化”为汉人,当年晋王在缅甸的时候,他就已经从军了,三年前甚至还给自己起了一个汉人的名字张汉,姓刘名汉,刘是汉朝的国姓,汉就是汉人。

实际上,在军中很多人都选择了姓刘、姓李或者姓赵,这些姓基本上都是汉人的大姓,而且都对应着汉人的王朝,如果不是因为朱是国姓,非赐姓不能轻易易姓,恐怕他们更愿姓朱。

即便朱姓是国姓,也不妨碍有些精明人,在自己的名字或者父亲以及拐弯抹角的亲戚间找到一个与“朱”发音相近的音调,然后说那是他的姓,如此也就顺理成的姓上了国姓。

瞧见横队中有人没有站起,刘汉立即大声吼喊道。

“朱臣,站好了!”

朱臣也是缅北深山部落的“山蛮”,其实,晋军之中,最多的时候有足足两万多从各土司征发的山蛮,后来,他们大都定居于广东,即便是现在,也有四五千从山蛮归化的汉人。

尽管他们给自己起了汉名,可是性格上与汉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就像此刻身处最前沿队列的朱臣,他的心中就不断的敲着鼓。他是小队中四个班长中的一个,虽然当年他是被晋军拉的壮丁,可是现在,他却早就把自己当成了汉人,当成天朝人,对蛮夷可以说是打骨子里瞧不起,原本的得知要打安南的时候,他还寻思着怎么样向周围的弟兄证明,他是汉人,不是山蛮。

云南外边土司治下的历来民风彪悍。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大多自幼于山林中穿行,刀耕火种,与野兽撕杀,所以性情也算是“颇为野蛮”。因此他早就打定主意,要多杀几个安南兵。

但是不知为什么,这一次拿着火铳上战场的时候,却突然变得有些紧张。眼看着对面的越军已经冲杀过来了,他甚至不由自主的向前走了半步,这才挨了训斥。

为什么会紧张?

难道是害怕了?

当然不是,就连过去在山里的时候碰到老虎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害怕,更何况是这些不堪一击的安南蛮?

“瞧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乱的就像是一群猪。”

恰在这时,他身边的一个老兵嘲笑道。

“诶,他们那是山林里的野猴子,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打法。真以为手上拿着刀就是兵了,弟兄们,一会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是兵!”
首节 上一节 1195/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