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32节


“这他么就是送上门的功劳,弟兄们,都瞧好了,瞧瞧今个张爷是怎么一炮轰塌了它”

嘴里这么嚷着的时候,他又冲着另一边轻蔑的挑了挑嘴唇。

“他么的,净整邪门歪道”

张世杰这么说着的时候,在不过处的一个坟茔旁,朱明忠亲自领着几个亲兵在那里正忙活着。

靠着坟茔的掩护,使得朱明忠并不需要担心自己会被清军发现,而两名亲兵则跟着他,在他的指挥下不时的挥铲,挖着土坑,在土坑挖好之后,瞧着将军目中全是好奇之状。

穿着一身劲装的朱明忠前摆塞在腰带上,半跪于地,开始测量这个斜坑的角度。

“差不多有40度吧!”

看着简易的半圆木板上的吊下锤量,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角度,然后他才将一个装着五斤火药的木箱放入坑内,出于防潮的考虑这个木箱不仅填过缝而且浸过桐油,而且内层还有一层防潮的油纸,然后又将竹管套在导火索上,而那个导火索又连着后方土坑里的一个陶罐,在连好陶罐后。他才开始埋土,在将木箱上覆盖了一层厚土之后,然后这才将另一个装有十斤火药的用麻布、铁丝扎紧的木箱放在夯实的覆土上,然后将两根导火索系在一起,随后又往后到了土坑边的陶罐处,半导火索引入罐底后,然后又小心的用湿布擦了下陶罐上的陶盖,随后才对身边的亲兵说道。

“火炭!”

一块燃烧的木炭,随之被小心翼翼的放到陶盖上,陶盖上又盖了个盖子,用一些土盖住陶罐后,朱明忠才领着亲兵撤到林中。又等了一会,王大牛跑了回来。

“总兵,一共七十六个,一个不差,全都设好了,近的有五十来丈,远的至多只有八十丈,每一个都连着火罐”

王大牛口中的“火罐”,其实就是明代军中普遍使用的地雷引火装置,所谓的火罐很简单,就是多层的陶罐,在陶罐下方装有火药池,火药池上方是陶盖上搁着木炭,用时只要拉动绳索,陶盖松动时,火炭落入火药池中,就能引燃导火索进而引爆地雷。现在朱明忠则把这个原始的“拉发引信”,用到了另一个“地雷”上在三百年后的世界,这叫做炸药抛射,不需要任何器材,只需要两个炸药包,借助火药或者炸药爆炸的力量,将炸药包推送到两百米外。

这是因为没有炮逼出来的法子。虽说土了点,但效果很好,更重要的是没有比清军的营寨更合适对象了因为营寨里头都是清军,没有平民,用起来自然不会有任何顾虑,只管可尽的轰便成。

“搁了几块炭?”

因为这种拉发引信的可靠性完全靠炭火保证,所以火炭则是其中的关键,为了保证可靠性,朱明忠自然吩咐他们多放一块火炭。

“按着总兵的吩咐,每个里头都两块,至少能着小半个时辰!”

“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朝着前方看了一眼,朱明忠又问道,

“弟兄们到位了吗?”

发动的时间,就是接敌的弟兄到位的时候,只要他们靠近清军的营寨,就可以点火放雷。

差不多等十几分钟,前方传来了信号,领着一标两千多兵丁的于小宝等人已经就位了。

没有丝毫犹豫,朱明忠立即说命令道。

“点火!”

他的声音不大,拉火的兵丁的动作也很轻,不过只是轻轻一拉,前方十几丈外的土地里,突然冒出一团火焰,那是火药池被点着时烟焰,然后一道烟迹冒了出来。

导火索被点燃了。

朱明忠的双眼却盯着那于田间冒出烟焰。

“15、16”

在心中默数着记时,他甚至连忙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此时他的心里捏着一小把汗,尽管早已经试验过,但实际应用还是第一次。

书上写的、是书上写的,关键是

突然,就在这里,只听到数十丈外传来一声有平地惊雷般的巨响,然后又是一声巨响,然后被吓了一跳的朱明忠才看到,前方的地面突然被炸开了,在一团白烟、黑土中,一个灰色的布包拖着导火索的白烟朝着远处的清军营寨飞去

静夜中,这接连响起的剧烈的爆炸声只震得众人无不是一惊,甚至几个兵丁更是被吓的一尼股坐在地上,毕竟这爆炸来的太过突然了。虽说同样被吓了一跳,可朱明忠的眼睛却盯着那空中的那道白色。

呈抛物线抛去的白色烟迹,速度看起来很慢,它在空中飞行着,拖着一道白色的药烟迹,在数了差不多十秒后,它便落进了营寨之中。

“一、二、三”

没炸?

第118章 夺营 上(求推荐,求收藏)

“轰!”

又是一声旱天雷在营寨中炸响,那震耳欲聋的雷声传来时,在那大帐前却响起一声女子发出的惨叫声,被几个兵丁扛抬着的女子不断的咒骂着,咒骂着这些帐中的人们。可那些兵丁并没有因为她的咒骂而放下手头的活计,几人狞笑着将她按在门板上。

“把她的手给老子按老实了”

一手拿钉、一手拿锤的兵丁叫嚷着,同时将那铁钉猛的钉地女子的手中。

“叮”

随着女子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指粗的铁钉被钉在女子的手掌,一旁的兵丁又拉过她的另一只手。

“快,快,这边”

又是一锤又是一钉,又是一声惨叫,女子这会已经没了多少气力。

“把她的腿掰开!”

“把钉钉上”
首节 上一节 132/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