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322节


“现在也是有公费的学校了,不但学费全部免除,而且还提供生活费,和师范学校一样连零用钱都有。”

在大明师范学校是免费的,可那并不是林东所愿考取的,他并不愿意做当学校里的教书先生,那怕是县学、府学里的那些每月能拿几十两银子的教书先生,也不是他所愿意的。

“哦?除了师范,还有这样的学校?在什么地方啊?”

“当然是中都啊,全国最好的学校,都在那里。”

“是什么学校啊”

“大明陆军学校。”

“这是什么学校?”

“军人的学校!”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林东不解的看着王鸣九,对于这所学校,他是陌生的。其实,在兴乾之后,陆军学校的招生,并没有扩大,尽管第一期和第二期已经在校学习了,但是,因为当时收编的郑家军、江西明军、李定国晋军等地方武装的军官都需要在校培训,所以第一期、第二期学员的数量并不多,甚至还没来得及在全国公布,这个学校的第一二期前来应考的基本上都是南直隶以及周边的那些消息灵通的人。

而这次招生第三期的消息,是在官府的名义发布的,传到太原的时候,已经入冬了。

“其实”

王鸣久看着林东说道。

“这也是个机会啊!新朝重军功,没准还是可以功成名就的。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过去根本没想过啊!”

林东轻声说道。到目前为止都是为了考入书院而在努力学习的。现在突然被问道想不想去当兵,叫他如何回答呢?

而且传统中,读书人是瞧不上武官的。

或许新朝重军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军队里,肯定充斥着大量的功臣以及他们的曾经的部下,或者部下的亲友,即便是他考上了,将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呢?

“肯定不好考吧!毕竟,功臣的亲朋故旧可不少啊。”

“当然有不少,可是这是学校,是要考的,只要是大明人谁都可以去考,只要考试,就肯定很公平。”

如果说传统的科举,给了中国的读书人什么影响,那就是他们相信考试是公平的。

“我也可以吗?”

“你也可以,我也可以,他也可以,谁都可以!”

王鸣九指着外面的路人说道。

“我说过,现在,既然已经没有了科举正途,那么,作为寒门子弟,想要读书院,就只有公费这条路可走,所以我才特地这样来告诉你的。贫困子弟首先要选的是“不要钱”的路来自救。喜欢还是不喜欢,不在考虑范围内。”

确实,寒门子弟没有选择权,即便是考书院,也是首选愿意提供奖学金的。

林东这样想到。

“想去的话,现在不马上赶到中都,去交考试申请书的的话就来不及了,哦,还有一件事,就是需要知县的推荐信。”

知县的推荐信很容易,只需要到县衙里去一趟,在没有犯法的提前下,知县会非常乐意为他开推荐信,毕竟,为国荐才也是他的责任,而且他也乐意如此。

其实,如果需要的话,他本人甚至都不需要前往县衙,只需要写一封信就可以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顺利,在拿到知县的推荐信后,林东立即离开了太原,过黄河经河南,到了中都。

然后顺利的考上了陆军学校,现在毕业了。

可是将来呢?

第176章 往他处(第二更,求支持)

将来呢?

躺在行军床上的林东默默的思索着。

作为寒门子弟的他,之所以考进陆军学校,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这里是免费的,而且提供伙食,每个月都发放津贴。

当然,真正吸引他的又是什么呢?

是毕业后可以进入军队,在军队中获得晋升。

或许,作为武官并不是林东最初的计划,但是却足以改变他的命运。

寒门子弟没有选择权!

在有科举的时候没有,在兴乾之后,更没有,就像王鸣久一样,他同样也没有选择权,正因为没有选择,他才会进入专门学堂,在毕业后,进入商号,现在已经被商号派去了蒙古。

寒门子弟没有选择权!

在求学时没有,在求学之后同样也没有。

可是林东却不甘心,不甘心拿着五百两银子的补偿金,然后就此碌碌无为。
首节 上一节 1322/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