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366节


在城中参观了一圈之后,李渭泽有了这个发现,他发现相比于明人,土人的身材普遍的较为瘦小,尤其是当看到巡逻队的时候,在巡逻队中身材高大的无一例外的都是明人,矮小瘦弱的肯定都是土人。

“也许,这就是他们不能抵挡西洋人的原因。”

李渭泽暗自这么想到,这些土人过去曾被西洋人奴役过,是大明的到来解救了他们几年前,这里曾是荷兰人的殖民地,荷兰人在这里实施着残酷的殖民统治,现在,大明的到来解救了他们,并将他们引向了教化,让他们最终成为诸夏的一部分。

离开了王宫之后,李渭泽又来了官署,官署的前院的正面是一片草地,草地正中有一通道,道旁有好几行树。草坪的左侧离王宫不远,就是军械局。军械局是周国最为重要的一个部门,那里制造着火铳、火炮以及火药,而在军械局的门前陈列着大量的火炮,还有数十尊装备完整的大炮,就那么半露天的展示着,而李渭泽毫不怀疑,只要有需要这些火炮会被随时拉上战场。

这个建筑物,重要的不在它的外表而在它的内部,他的内部的十分坚固,不但在地面上的仓库里,在地下的深窖之中,同样储存着无数的各种军械。

“老爷,你看,这就是军械局,这里的仓库藏着上万件军器。但是这并不是最大的的,真正的军械库在都城北的要塞里,那个要塞才是大周真正的军械库,除了几万件军械之外,其中有军官的住宅和可容上万名兵士的营房。但目前这些兵士都分散在周国各地以及与亚齐的边境堡垒之中,那些营房里都已不住人。军官们都迁到城外居住,部队也驻扎在郊区”

旅店里派来的陪同李渭泽的仆役于一旁解释道,然后他又解释道。

“这城里头,除了城墙上的卫兵之外,还有一队兵是专职守卫王宫的,其他部队则分散驻扎在城四周的几个防御区。”

“看样子,你对这里都很了解啊?”

李渭泽有些诧异的看着这个土人仆役,在中都即便是寻常的官员,也不一定了解中都的守备。

“回老爷的话,小人是自卫队的队员,自然知道周国防御。”

提及自卫队的身份时,那仆役立即挺着胸膛,一副颇为骄傲的模样,自卫队那是土人奴仆成为国人的一个台阶,只有进入自卫队,然后立下军功才够成为国人,获得自由,当然,他必须要能够熟练的说汉语,还要会写汉字,还要信儒教。就李渭泽所知,那些土人无不是以成为国人为荣。

离开了王宫之后,距离王宫不远的是城里最大的“圣庙”,那座圣庙是象征着儒家教化的中心所在,也是教化诸夷为夏的场所,圣庙的四周是墓地。与过去家族墓地不同,现在大明的墓地都设于圣庙周围。

圣庙是个宏大的大明式建筑,“大同殿”看起来极为壮观,而且里面装饰得也极为美观。在这个无尊卑之别的宫殿之中,不知见证了多少婚丧之事,不知多少儿童在这里进行“开笔礼”。无论是在大明亦或是诸夏这里都是一个极为神圣的场所,甚至在南洋,还有与大同殿有关的“神迹”,什么土人进攻乡社的时候,在大同殿外,突然停止的进攻,因为他们看到了圣人,是真是假,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在大明人的心中,大同殿是一个极为神圣的地方,也是南洋诸夏与大明最紧密的联系所在。

继续向前行走着,出了城之后,李渭泽与随行的仆役来到了城外的码头,码头附近筑有一座炮台,而周围放眼看去,到处都是货栈和商会。此外还有一个小造船厂,可以制造普通的帆船和几只不大的船只。

不过即便是像李渭泽这样毫无军事知识的人也能看出码头附近的防御,并不能阻止敌人从海上的进攻,像这样薄弱的防御力量,显然与国都的地位不相适应的,但是他并不知道,这是有意为之,毕竟,每一个封建国都必须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国都被土人攻战,然后诸夏联军收复,所以他们的防御侧重于陆地,而不是对海上,毕竟联军到来的时候,需要从海上进攻城市。

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李渭泽继续参观着这座城市,慢慢的他发现,似乎这里实施着严格的处罚是极为必要的,因为这地方的土人确实是野蛮强悍的,除非是经常性地加以最严厉处罚就不足以维持治安和秩序,而这种治安与秩序对明人的安宁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当李渭泽在报纸看到了一个个有关土人袭击乡社的新闻报道时,看着上面提及的屠杀时,他似乎能够理解了这里的一切。

“也许,这一切不过就是教化的必需吧”

第212章 探险家(第二更,求支持)

几乎是在皇帝特使的座舰驶抵旧港的当天,两艘半新不旧的快速帆船就驶离了秦国的都城新安,这两艘武装商船驶离港口后,岸边的炮台立即给予了十三响礼炮礼节加以送行。

这是给予探险家们特有的待遇,在过去的几年间,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尤其是皇家地理学会成立之后,在现实利益以及名誉的鼓励下,海上探险事业也随之兴起。几乎每一个人都渴望着在这个探险事业中功成名就。

“我们将比任何一个航海家向南考察的更远雄心驱使着我向着大海的尽头,向着更遥远的远方航行”

在“奋进号”的船长室中,赵登科用铅笔在航海日志上如此书写着。

作为船长的赵登科出身是极为平常的,他原本是盐民出身,17岁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从军,也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其实,那个时候,很多两淮盐场的盐丁命运都在那时发生了改变,正是那些试图用军功换取自由身的盐丁,用他们的鲜血奠定了江北的初局,也为未来大明的中兴铺平了道路。

那就是在那一战中,作为士兵的赵登科失去了一条腿,如果在过去,失去一条腿的他,很难再好好的生活下去,但是在战斗致残的他得到了一块面积不小的勋田足足有一百一十三亩,本来这块勋田,足够他一辈子吃喝不尽。

但是一年之后,赵玉名果断地做出了人生中第二个重要决定他把勋田未来三十年的收成全都抵押给了银行,这是因为勋田不得出售,否则售卖双方都会客以巨额罚金,这种“抵押”,实际上就等于卖出了三十年的田皮。

随后,只有一条腿的他去了海州,然后他用抵押土地获得的银子买了一条船,只是一艘单桅纵帆船,船身长度仅仅只二十寻米,仅有一根、偶尔有两根后倾安装的桅杆,上挂一到两面横帆和一副大型斜桁主帆,忠义军海军就是凭借这种灵活的快速帆船起家,随后他便雇佣了一个船长,去到大海上,成为一名见习水手。开始投身于贸易之中。

五年的见习水手生涯里,作为船东他在海上航行中学习到了代数、几何、三角函数、航海和天学等知识,他甚至还曾在军队北伐的时候,加入了忠义军海军舰队,率领着自己的快速商船,参与了北伐,尽管在那一过程中,他的船甚至都没有开炮,但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便一直自称“少尉”这是当年他的临时军衔。

尽管在多年的海上贸易中,赵登科挣了不少钱,可这一次,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可以说是倾家荡产,即便是如此,还是在得到了银行以及皇家地理学会的资助后,才得已成行。

“从这里驶出,然后再沿着可以贴着海岸航行最终科,我将会抵达“广阔而未知的南方大陆””

在茫茫南太平洋中寻找某个“广阔而未知的南方大陆”正是赵登科此行的目的所在。

在这个全世界都在进行着海外殖民的年代,谁能发现更多的新地盘,都将意味着大批资源的攫取,以及国力的迅速提升。自从美洲大陆被发现后,无数航海家都疯狂地寻找可能的新大陆,某个神秘的南方大陆便是赵登科此行的目标。

而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赵登科可谓是倾家荡产,除了购买两艘船之外,他还向所有的船员预付了三年的薪水,甚至还为他们购买了一份保险,如果三年后还没有他们的消息,那么保险公司就会支付死亡赔偿金。

总之,赵登科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要么生!要么死!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就是这里了”

在海图的一片空白处画上一个圆圈,赵登科的神情变得越发凝重,他的眼神也变得越来越狂热。

南太平洋盛夏的烈日,照耀着浩瀚的大洋。兴乾七年九月初三,这一天万里晴空下,海岸边的海水如翡翠般清澈见底。不远处的洋面上,停泊着一艘悬挂大明日月旗的三桅帆船“奋进”号和“希望号”,这两艘快速纵帆船的吨位都仅只有不到500吨,是大明最为流行的远洋快速商船,而与其它的船只不同,这两船上搭载着一支远洋探险队,尽管四个月的漫长航行,让他们的三位同伴因为疾病永远地长眠在大海下,但在这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岛上长达两周的韬光养晦,这些探险者们已经暂时把艰苦的征途抛在脑后。

从早上开始,整支探险队都在为即将开始的远航做着准备,所有人都显得极为兴奋,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应该是大明所有的船队之中,往南行驶最远的船队。

“过去,肯定没有来过这里!”

早在两周前,他们来到这片荒芜之地之后,就立即作出了这种判断,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他们在陆地上升起了大明的国旗,并且按照大明的规矩利用当地的石材制作为了十几块石碑,在石碑上刻下了“大明之土”以及刻碑的时间,当然还有赵登科以及两艘快速商船的船名,这既是在宣布所有权,同样也是在留下一个记号,如果他们迷失在大洋上,那么未来的航海家们发现这里的时候,至少知道他们曾经来过这里。

在七手八脚地为远航作着的人群后方,这支探险队的队长赵登科清瘦而坚毅的脸上,却流露出一副心事重重的神情,他的双眼盯着远方,盯着这片土地,看似坚毅的神情中却带着一丝迷惑。

“这里究竟是大陆,还是一个岛屿?”

作为第一个向南方大陆发起挑战的探险家,赵登科在临行前,曾经在海军部见过一位军官,那位军官告诉他,在南方确实有一片陆地。
首节 上一节 1366/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