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384节


现在,面对同样的选择,面对着这更为残酷的现实,玄烨似乎可以理解崇祯当年的为难,当然也能够理解父皇当年做出那个决定是何等的不易。

“皇上,既然如此”

看着面色犹豫不决的皇上,皇后便说道。

“那便遵从先帝遗命,西狩西域吧!”

大清不是逃!

皇上同样也不是,当年先帝离开京师,是“西狩西安”,现在皇上离开西安,那也是奉先帝的遗命。

皇后的话让玄烨看着她,然后笑道。

“得皇后如此聪慧,实在是朕的福气啊!”

玄烨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皇后的一句话,让他打消了所有的顾忌西狩西域,那是先帝的遗命,他离开西安,不过只是奉先帝的遗命,至于其它人若是敢阻拦的话,那就是大逆!

当然,也不会有任何人会阻拦。

对于现在大清国上下玄烨自然是非常了解,他知道那些人绝不愿意在西安与明军拼个鱼死网破,实际上,自从当年“西狩西安”之后,大清国上下就一个心思好死不如赖活着。

只要能活着,就比什么都好,即便是对河州对用兵,对叶尔羌用兵,杀掠色目人,为的也是活下去,为的是能够掠来那些色目女子让八旗子弟能够传宗接代,让旗人能够活下去。

现在让他们在西安与明军拼他个鱼死网破,玄烨甚至相信,不等鱼死恐怕网就破了,甚至那网还是被有些人主动弄破的。

还是趁着有一线生机的时候,先行离开吧!

尽管心里已经做出了这个决定,可是玄烨的心里还是些依依不舍,毕竟西安也是中原啊!

“皇上,你在想什么?”

看着面色不定的皇上,皇后轻声问道。

“大清国用了几代人,不知付出多少代价才入了中原,可现在这一走,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

再也回不来了!

玄烨又一次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

“曾几何时,咱们入了关,便想尽一切办法想留在这里,为了能留在中原这花花世界,剃发易服,不知杀了多少汉人,当年为什么要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要杀尽有骨气的汉人,那么剩下来的自然也就是没有骨气的,即便是不是贪生怕死的,也是惜生之人,这样,咱们大清国就能坐住中原的江山,若是有人敢长出骨头来,那就继续杀,一直杀到他们全都变成无骨之辈,杀到他们对咱们大清国歌功颂德的时候,自然,也就不用再去担心他们了,这江山便可以世世代代为我大清国稳坐了,可是”

玄烨苦笑道,

“谁曾想到,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咱们就被赶了出去,这中原咱们就呆不下去了,甚至就连忙盛京的祖宗陵墓,也被那明朝皇帝给扒了”

提及盛京的祖宗陵墓被扒的时候,玄烨的语气中既看不出喜,也看不出来恼,似乎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即便是挫骨扬灰,在他看来,也是应该的,毕竟杀了那么多汉人,汉人想要报复,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甚至于对此,玄烨早就做好了准备父皇去世后之所以一直到现在都不下葬,就是为了避免入土下葬后,将来被明军扒了陵墓,然后像太祖、太宗皇帝那样,被明军挖了出来,然后被沉入海中。

“皇上,谁能想到那朱贼居然暴虐如此,当年先帝入关的时候,也不曾对其祖宗陵墓有损丝毫,他倒好,居然敢太祖、太宗之陵,他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皇后气恼的话话,让玄烨无奈摇头说道。

“又不是他干的,报纸上不是写了吗?为盗墓贼所掘,骸骨全无,他只是把空墓犁为平地而已”

冷笑着这种自欺欺人之言,玄烨的眼睛朝着东方看去,然后自言自语道。

“潼关,怕是保不住了”

第223章 破潼关(求支持,求月票)

战争总是会在出人意料的时候保罚。尽管对于这场战争的爆发,大家早就已经心里有数了。

可是当战争突然打响的时候,仍然让很多人极为惊讶,毕竟在他们看来,现在明军仍然在调动,即便是动手也应该等到大军完成集结之后再动手吧。

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明军压根就没有等,之所以没有等待大军完成集结,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铁路。铁路的出现可以保证军队的调动。

从黎明到黄昏,潼关这座千年古关,从三月十六那天起,就陷入了炮火之后,成百上千门不停地朝着潼关城开炮,成千上万的炮弹在空中呼啸着拖着轰鸣声狠狠的砸在潼关城内外。

炮弹像雨点似的朝潼关城墙砸去,只是一天的功夫就把潼关的城墙砸得千疮百孔,尽管如此,城墙依然屹立在那里。不过谁都能看出来,距离破城补过只是时间问题,只要不断的炮击。

当然,不少炮弹总不至于那么巧可以直接落在城墙上,而落在城墙附近的房屋上,不过即便是如此,那重达数百斤的炮弹,每一次落在城墙上的时候都会引起一阵地动山摇,让人产生城墙不久就会完全塌下来的错觉。

有时候,除了实心弹之外,还会有爆炸弹打过去,爆炸爆炸的时候,一个烟柱接着一个烟柱,从地面上腾起,夹着着砖块、泥土,扬到半空中。

大炮的轰击,比人们想象的更为猛烈,甚至就是作为进攻方的明军,也没有想到炮击居然如此的猛烈。有时候,雨点般的炮弹象暴雨般地倾泻下来。一时间,不仅潼关的城墙在颤抖着,就连同城内外的房屋、树木,总之大地上所有的一切,都在颤抖着,摇晃着。

不过,即便是如此,那道城墙仍然耸立在那里,尽管已经有不少地方塌陷下来,不但露出了砖墙的包裹着的夯土,而且在炮弹的冲击下夯土已经倒塌下来,于城墙前方形成了一个缓坡,可是部队仍然没有进攻,仍然在远处观望着,等待着命令。

在距离潼关城墙不到200寻米远的田地间数道堑壕一直绵延至黄河边,而战士们就靠着堑壕的保护,与城上的清军隔空相对。他们也就是这样彼此看着对方,有时候甚至能够看到对方的模样。

苏炳放和班里的弟兄们一样,已经守备在堑壕里足足两天半了,在过去的两天半中,他们一铳没放,一个手榴弹也没甩过,而每个人的铳弹都补足了,足足六十发铳弹,足够用上半个月的了。可即便是如此,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放铳。

除去昨天上午,因为炮兵需要观察城墙的情况,然后停止了炮击,也就是借着这个功夫,在从黄河上吹来的风把的潼关显现在大家伙眼中的时候,班里的王有田觉得实在是憋得慌,然后他端起火铳,对着城墙上的一个黑景打了一铳而外,大家伙都是一样的一铳未发。

那一铳到底有没有打中,王有田自己也不知道,反正那一铳之后,原本想借着那个空当修补城墙的清军就没有了动静。

再然后,炮兵又继续实施炮击,他们就继续在这里等着。

“老子当了三年的兵,可是这样的仗?我还是头一回!”
首节 上一节 1384/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