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470节


直到那个土人被侍卫击毙,直到一群侍卫蜂拥出世子府的时候,人们的脑海中仍然充满了疑问。

这是怎么回事?

半个小时后,世子遇害的消息便传入了王宫,在得知世子已经不治时,吴三桂的眼睛睁大,喃喃道。

“这,这怎么可能?怎么,怎么会这样?”

“王上,那刺客手持转轮铳行刺,相隔数丈远,护卫的侍从也不曾想到”

“是明朝干的吗?”

吴三桂睁大眼睛怒吼道。

转轮铳!

那是大明特有的武器,具说是十年前西征时一个明军骑兵发明的,与普通的双管火铳只能打两铳不同,它能连打六铳,只不过转轮铳需要火帽,而火帽又是军器,禁止售往民间,所以转轮铳往往只有明军才有。

是明朝干的!

可明朝为什么要刺杀吴应熊?

对此,吴三桂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只是本能的想到这个敌人,除了明朝还能有谁呢?

“不一定,毕竟,转轮铳虽然是军国利器,可是在明国船上,总有船员通过各种渠道弄到它,在绥德的码头上,只要花上100两,准能买到一只转轮铳。”

因为转轮铳可以连放六铳,所以但凡是水手,都希望得到这种武器,毕竟在海上行船时,要是能有十几支转轮,即便是碰到一群海盗,也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在接舷战时重创海盗,保住自己的姓命。

“而且,凶手似乎是个天方教徒,他在行刺的时候,曾经喊着”

谢四新的话,让吴三桂陷入沉默中,从他们进入孟加拉以来,天方教作乱不是一次两次,刺杀官员也不是第一次,只不过,这次死的是他的儿子。他的目光中闪过一道厉色,狠声说道。

“难道他们真以为,本王的刀不利,不敢杀人吗?传旨下去,把所有的天方寺全部夷为平地,还有”

吴三桂最后又厉声道。

“这一次,非得让那些混帐东西,知道什么天子之怒”

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王上,若是如此,德里方面肯定会有所行动,毕竟”

“他敢如何?难道当直以为我大周二十万披甲不敢与其一战吗?他若敢来,孤必定亲征德里!一统天竺!”

说到“一统天竺”时,吴三桂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或许,他畏惧大明的国力,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己的理想,对于吴三桂来说,他也曾不止一次的幻想过,有朝一日“一统天竺”,像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开创莫卧儿朝一样,开创属于吴家的“大周朝”。

对于此,谢四新只是长揖遵旨,现在世子死了,必须要有人为世子的死付出代价,况且,这也是最初的计划。

借某些人的手达成一些目标,无论是米扎尔亦或是吴三桂,不过都只是一个棋子,仅此而已。

毫无疑问,正如最初的计划一样,米扎尔是凶手,行刺世子的原因再简单不过,是不满吴周的统治。

数股烟柱在港口附近的街坊中升起,街坊中尽是横冲直撞的军人,到处都是哭喊着平民,炮声更是不断的在街坊中回响着,辉煌的建筑被夷为平地,抵抗者被杀死

置身于港口船上的商人,看着陷入混乱中的城市,只是默默的言语道。

“吴三桂已经不足为患了”

第271章 南京事(求支持,求月票)

发生在“伪周”的混乱,与大明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这样的新闻都不会出现在报纸上,因为对于大明来说,“伪周”是不存的。顶多只存在于朝廷官员的奏折中,或者军正司的公函中。

更何,兴乾十七年七月的大明,朝野依然回响着南京的爆炸。

这一场爆炸改变了许多事情,大明从南至北的火药厂纷纷迁往远郊,没有任何人敢去承担火药厂爆炸后果。

当然,对于大明来说,南京火车站商埠地的爆炸,只是一个很快就会于报纸上消失的新闻。当新闻再一次出现,必定是以其案件告破收场。

而作为巡检署负责爆炸案的侦探,马辉在过去的几天中,可谓是不眠不休,几乎每天都在琢磨着案件。

全城搜查仍然在继续,无论是普通百姓亦或是王公勋贵,没有任何人能躲得过大搜查。也就是在搜查的时候,又发生了几起火灾,若是在平常,这几起火灾是很正常的,毕竟城内外有许多建筑都是木制建筑。

但是在仔细翻看着案件的通报之后,马辉隐约觉得的其中的一起火灾,很有可能与爆炸案有联系。

“这一定是在灭口!”

看到其中一起火灾中,有数人遇害的报告,马辉立即作出了这个判断。

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案情已经明朗了,现场的死者是附近的工人,他们是在那里做工,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是那里的报酬不低。

甚至军正司已经推测出了爆炸的原因,并不是人为的破坏,而是因为监工湖边的死者被杀后,工坊内的工人和过去一样继续制造火帽,却不曾想导致了雷汞的意外爆炸。

而且现场发现的十几万个铜帽,也证明了这一推测。

也正因如此,现在案件的侦破改由军正司主导,而也正因如此,马辉也见识到了军正司的力量短短两天内,超达三千名军正从中都、浙江、湖北等聚集到南京,天罗地网式的搜查展开时,他们不断的将一个个线索汇集在一起。

可还是没有发现那群间谍,尽管军正司查获了两伙间谍,但却都和火帽无关。

尽管是军正司主导,但并不意味着马辉会放弃案件,其实,署也不会让他放弃,竞争仍然在私下进行着。
首节 上一节 1470/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