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52节


“不是有人挡着嘛!”

朱大咸看似轻松的说了一句,但是那眉宇间还是闪过了一道忧色,因为他注意到,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各级官佐会主动站起身来阻挡兵丁,而是只有一人站出来阻拦这些兵丁。

李子渊、张金生于心底念着这些名字,朱大咸的心底只有一个念头,这事,没有那么简单!

南京之战,忠义军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世间可共患难者,数不胜数,但可共富贵的又有几人?

李子渊出这个头,真的是为了师弟?

张金生不加劝阻,亦真的关心师弟?

还有其它的官佐,他们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明哲保身?

一直以来,尽管仅只是作为师弟的幕僚,并不意味着朱大咸没有看到忠义军的隐患。忠义军最大的隐患是什么?是师弟于军中的根基太浅!

相比于李子渊、张金生等人,出身后劲营的他们于军中,可谓是根深蒂固。过去,忠义军尚未成事时,这些问题还未显现出来,但是现在,南京一战之后,世人皆知忠义军之悍勇,这忠义军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一群骄兵悍将,又会作何反应?

若是师弟没有经此一劫,或许这些骄兵悍将不会做任何反应,但是现在,面对师弟被关于大牢之中,若是有人居心叵测图谋忠义军的话

可,会是谁?

无非就是左右翼统领两人,一个是李子渊,一个是张金生,他们两人一人劝,一人隐?又是为何?

到底谁忠谁奸?

一时间,朱大咸的心底居然也没有答案,他的眉头蹙着,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片刻后,他又对于树杰说道。

“少行,这军中你能掌握多少人?”

相比其它人,于树杰并非出身于后劲营,出身江阴的他,相比其它人更能称之为的师弟的心腹,在面对这样的危机时,朱大咸更愿意相信他,而不是李子渊或者张金生。

“培林先生,您”

诧异的看着朱大咸,于树杰的耳中又突的传来了城下的话声。

“若是你们还想去向大将军问个明白,便从李某的尸身上踩过去”

看着骑在马上的李子渊将刀架于脖颈的模样,于树杰压低声音答道。

“请先生放心,别人不说,但凡江阴子弟,无不感军门当日救援之情,无论人叛以军门,江阴子弟绝不言叛!”

就在于树杰话声落下的时候,突的一旁传来了一个声音。

“现在,最要紧的不是这里,而是大将军那!”

走来的是石磊,他依然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虽然话声不大,但却依然传进两人的耳中。

“只要军门出来了,他们掀不起花来!”

第136章 委屈(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混帐东西,居然到这个时候,还是死不悔改,居然还说什么本王为人所骗”

话音刚落,那总督府后宅便是一声巨响,郑成功手中的茶杯应声碎裂,由于用力过猛,他的手也被碎片割伤淌血,一名近侍想上前为他止血包扎,却被踢出三丈远,吓得其余人纷纷垂首的,那里还敢再靠近。

而这时,瞧着身边的近侍,他又开口斥道:

“滚!都滚出去,全都滚!”

一时间这周围的近侍无不是如逢大赦似的连滚带爬离开这里,生怕惹恼了大将军,白白丢了性命!毕竟这种事并不是以前没有发生过。

待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喘着粗气的郑成功,只身一人坐在那里,他的眉头紧锁,胸膛起伏不定,尽管面上的怒容仍在,但是,已经慢慢冷静下来的他,终了那眉头还是猛然一锁。

“这朱成仁,有一天,本王非得让他成仁不可,居然反复言道本王中计”

尽管嘴上这么嘀咕着,但是他仍然暗示寻思道。难道,当真中了郎廷佐之奸计?

其实在内心里,他并非不知道有这种可能,只是性格有些固执的他,在没有证据之前更愿意相信自己。或者说,不愿意相信他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判断是错误的,毕竟他是堂堂延平王。

可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他会无视这一切。无视这件事,其他的可能。

“来人,请辜御史。本王要看看那些个伪吏的口供!”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在辜朝荐来时,这会郑成功已经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怒火,已经冷静下来的他,见辜朝荐来后,不等其见礼,他便主动拱手说道。

“已是入夜,尚是打扰在公,实是成功不是!”

虽然郑成功很是客气,但辜朝荐仍然恪守着本份,拱手见礼道。

“见过大将军!”

辜朝荐原本是崇祯年间的礼部主事,负责南京、江西、广东、广西四省的粮饷,恰逢北京被清兵攻陷,其便回归故乡。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位后,他被授为太常寺少卿。但由于与在朝的大学生何吾驺有隙,故才没有出任,反而转让往厦门投郑成功,与卢若腾、徐孚达等被一同被郑成功称为“七公”。大学士郭之奇上疏给永历皇帝称辜朝荐“毁家避敌”,“资望著于中外,忠愤盈于怀抱”。不久,辜朝荐被授为御史。在南京克复之后,辜朝荐受命审理伪官,若无大恶者可加以留用,由此可见郑成功对其信任。

“在公,成功如此打扰,实是因为心中尚有一疑,而在公又甄别伪官,所以,才会请在公来此”

“朝荐自是知晓大将军所疑何事,便是没有大将军召见,今晚,朝荐也会来求见大将军。大将军,这是朝荐审问伪官的口供”
首节 上一节 152/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