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610节


“这次皇上派在下过来,其实倒也不是为了其它,国相是知道的,我大清与阿富汗接壤,有作乱土人逃入阿富汗,所以需要不时进入阿富汗清剿叛逆,也正因如此,我们从当地那边得到一个与贵国有关的情报,皇上得知后,特意派在下通知贵国。”

“哦?阿富汗?不知大人所指何事?”

谢四新看着佟国维反问道。

“国相应该知道,奥朗则布麾下战斗力强悍的部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阿富汗,除非当地的山民之外,每年天气最热的几个月,其麾下的骑兵就会撤往阿富汗的山谷避暑,以保证其战马恢复战斗力。”

佟国维提及这些的时候,谢四新只是略微点下头,这倒不是什么秘密,自从莫卧尔王朝征服阿富汗后,阿富汗山民就是其麾下极其重要的一支力量,那些来自山地的山民野蛮而不畏死亡,在战场上甚至有着以一挡十的悍勇,但现在的火铳、火炮的时代,在火铳火炮的面前,个人的悍勇并没有太多的意义,至于奥朗则布的骑兵每年都撤往阿富汗,既是为了休养生息,恢复马力,同样也是为了震慑当地的山民。当然,在上百年的统治之后,前者更为重要,就像周国的战马每年也都会撤往阿萨姆等地避暑,无非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

“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谢四新回答,让佟国维笑道。

“确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国相,如果我告诉您,今年奥朗则布的骑兵,并没有到喀布尔呢?”

喀布尔是莫卧尔帝国崛起的根基,当年巴布尔就从那里向印度发起了入侵。

“没有到喀布尔?”

眉头微微一挑,谢四新说道。

“嗯,也许是因为南方马塔拉人的抵抗太过激烈,还有锡克人。毕竟,现在奥朗则布面对的敌人实在太多。”

在奥朗则布的统治下,尤其是在他不断通过征收印度教徒重税,摧毁寺院等方式强迫印度教徒改变信仰之后,越来越多人的开始踏上了反抗的道路,贾特人、锡克人、马拉塔人甚至阿罗阇弗人纷纷揭竿而起。

现在的莫卧尔帝国看似强大,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甚至周国能够立足于印度,也是利益于此。所以,谢四新更倾向于奥朗则布的部队没有从南方抽出身来。

“国相,在我来这里之前,奥朗则布的征兵官,在阿富汗征召了十五万山民作为雇佣兵!现在,这支由山民组成的部队,正在阿富汗等地集结,国相,我想南方的马拉塔人并不值得奥朗则布如此大动干戈吧!”

15万人!

佟国维带来的情报让谢四新的眉头猛然紧锁,与奥朗则布进行过多次冲突,让身为周国国相的谢四新很了解这个对手,尽管莫卧尔帝国纸面上拥有超过44万大军,如果再加上各路王公的近二十万军队,其麾下可以调动的军队超过60万,可是多年来,莫卧尔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就是阿富汗山民部队,但过去,即便是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只有五万人。

过去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山民,对于莫卧儿帝国来说。来自阿富汗的山民。是用来镇压南方天竺人最好的人选。

已少统多,有一个原则就是借助一方力量,统治打压另一方。就是积极制造矛盾。所以他们会用南方的天竺人去打阿富汗人。同样也会用阿富汗人去镇压天竺人。

现在他们一下子征召了这么多的阿富汗人。

十五万人

“十五万人,这次奥朗则布可是下了血本了。”

抬头看着佟国维,谢四新笑道。

“阿富汗的人口不过一百多万,既然现在他们被征召了十几万人,可以说,整个阿富汗各部落的壮丁都没征召个差不多了,这岂不就是你们的机会?”

盯着佟国维,谢四新的话音变得冰冷,语气中甚至带着嘲讽。

“估且不说奥朗则布征召这么多雇佣兵是想用兵什么地方,见阿富汗如此空虚,想必贵国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吧!”

对此,佟国维当然没有反驳,甚至还笑着说道。

“国相英明,不过我们要是对阿富汗用兵,不也正好为贵国分担压力不是,毕竟,能够让奥朗则布下这么大本钱的,也就只有贵国了,所以皇上派在下过来,是知会贵国,希望与大周一同携手对付奥朗则布。”

迎着谢四新投来的目光,佟国维继续说道。

“天竺地阔不逊于中原,而大周以一已之力,即便是对奥朗则布立于不败,但也就是如此了,要是我们两国携手,在奥朗则布发兵大周时,我大清直取喀布尔,然后两国再合兵攻取德里,如此,奥朗则布必败,到时候,周清两国平分天竺,永结兄弟之国,如此,不知国相以为如何?”

尽管佟国维的建议,看似颇为可行,现在的莫卧儿帝国看似强大,但是绝不可能在三个对手的围攻下坚持下来。毕竟莫卧儿帝国内部的问题重重,只要他们在战场上遭到一次大的挫败。他们在这里的统治就很有可能结束。

可谢四新并没有答应下来,而且将眼睛却眯成一条缝,冷冰冰的说道。

“那明国呢?”

第357章 职责(求支持,求月票)

兴乾二十一年四月,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大明各书院的毕业季,不仅民间如此,军事院校同样也是如此。尽管现在随着军事分科的越来越细,建立了炮兵学校、骑兵学校以及陆海师经理学校等诸多其他军事院校。但是众所周知,大明军事教育体系中,惟有皇家陆师学校和皇家海师学校才是其真正的核心,同属于大明最高军事学府。

多年来,位于中都的陆师学校与位于连岛的海师校,两所学校的较劲从不曾停止过,尤其是书院的各种体育赛事中,陆海师学校的碰撞更是激烈至极,每一次都会引起轰动。“击沉海师”、“打败陆师”更会成为双方的口号。双方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军费以及各种体育比赛上,甚至就连毕业季也在暗自较劲,而双方所较劲的不是其他,正是毕业日期,毕竟与其它的学校不同,他们名义上的校长都是皇帝,所以,皇帝会出席毕业典礼,而他们较劲的就是皇帝先参加那所学校的毕业典礼。

尽管因为陆师学校成立最早,所以他的毕业时间比海师学校提前了三天,但是海师学校多年来,一直试图提前五天,两所院校的较劲,同样也让陆、海两军部怼上了,在原则问题上,双方都不曾让步。

面对这种暗中竞争,身为陛下的朱明忠,曾试图将两校的毕业典礼合并,但却遭到陆海师的反对,显然双方都不愿意到对方或者让对方到自己的“地盘”上毕业,所以,多年来双方的毕业典礼仍然沿着旧例。

陆师学校仍然是每年的四月初六举行毕业典礼,而海师则要等到三天后。

每年的陆师学校的毕业季,对于中都的人们来说,都是一场盛宴,尽管在中都,每个月都有近卫镇举行的两次校阅。但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仍然是陆师学校的毕业校阅。

其实,每一次在皇宫前方举行的校阅,都会引起民众的狂热,在激昂乐声与军旗行进的宏大场面往往令沿路的围观人群激动异常,甚至令他们渴望在军旗的指引下分享荣誉。每次校阅结束后,都会有若干青年人志愿加入官军。

不仅中都的本地人如此,外地游人同样对校阅兴趣盎然,许多人都认为校阅是一件令人赞叹、向往的事情。本地的市民们自然不会放过提供观景平台的商机,他们会出租自家的一扇窗户,从那里能够完美地看到受阅部队的通过。

和过去一样,陆师学校的校阅是在校内举行,与往日的封闭不同,今天陆师学校是开放的,一大清早,就有成千上万的市民涌入学校,挤在宽阔的训练场两侧,一个多少小时后,那些穿着华丽礼服的讲武堂生们,排成长队以讲武堂生特有军容,列着队走入训练场。面对这一拨拨军容整齐的军士,尽管没有近卫镇守部队的炮兵等军械助威,但整齐的军容,仍然让百姓们为之激动的欢呼起来的。

九点一刻,当身着戎装的朱明忠,在一队御林军簇拥下缓缓出现的时候,立即响起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

“皇帝万岁!”
首节 上一节 1610/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