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654节


非但普通的百姓如此,甚至就连同那些军人的亲友、家眷也纷纷寄信给儿子、丈夫、兄弟以及朋友,告诉他们,让他们为逝去的亲友复仇!

战争!

以另一种状态,在大明的后方打响了。

当痛苦的记忆被唤醒之后,在仇恨的驱使下,人们对于战争的热情也被点燃了,每一个人的热情都被点燃了。

不因为其它,只是因为他们逝去的亲人!

已经被遗忘的记忆,成为了人们渴望胜利的根源。他们不再像最初那样反对战争,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场战争之中,尽管他们并不能为这场战争做出太多的贡献。在更多的时候,人们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保持着对战争的关注,而他们的关注同样也在影响着舆论的导向。

现在,大明上下对于战争的关注也远远超过了过去,每一个人都在关注着战争,关注着战争的进程,同样的报纸上,只要刊登与战争有关的新闻,总是能卖的很快。

如此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更是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但同样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人们痛苦的回忆被唤醒了,所以人们才会如此的关注着战争,因为这场战争与他们每一个都是息息相关的。

面对百姓突然对战争产生的兴趣,一些报社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他们向前线派出了记者,通过记者在前线进行采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然后通过快信或者电报传回内地。大量的来自前线的新闻,使得人们看到了军人在前线的付出,在他们为军人们的牺牲而感动的同时,每一次胜利,哪怕是一次微小的胜利。也会让后方的人们欢欣鼓舞。

向前线派出记者!

面对那些因为刊登战地新闻而销量大增的报纸,许多报社都行动了起来。纷纷向前线派出了战地记者。

“开儿,你确定要去吗?”

看着自己的儿子,李渔笑着问道。

李家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办报,至于他也不再写香艳,由他人出版。,而是将香艳于报上连载,如此十几年后,现在“金陵日报”已经成为南京的十大报纸之二一。不过,早在三年前,他就已经把报社交给了长子李将舒,尽管他当时只有二十一岁,但报社在他的操持下,非但不见衰势,甚至发行量又上了几个台阶。如此,已经年过七十的李渔也就能安心养老了。不过,今天他平静的日子,又一次被打破了。

“父亲,请原谅孩儿不孝,圣人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此番孩儿欲望西域,既是因为现在举国上下皆关心前方战事,孩儿到那可就近采访前方将士,以便发回第一手报道,让金陵日报得已名扬天下,至于另外,孩儿亦有自己的私心。”

看着父亲,李将开犹豫片刻,然后说道。

“孩儿兄弟五人,排行第二,数年前就已经自立门户,但却仍然于托庇于报社,托庇于父兄,如此自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孩儿亦希望能在西域寻得些许门路,将来在那里定居,为我李家开支散叶”

作为次子的李将开有着自己的想法,对于他而言,他从不曾把自己的将来局限于这家报社,始终局限于家族的庇护之下。对于未来他有自己的想法。

儿子的话,让李渔沉默了下来,对于五十才得子的他来说,从长子将舒之后,次年,纪氏又生一子取名将开;五十二岁时,纪氏再生一子取名将荣,过了一个月,侧室汪氏也得一子取名将华;后来又得将芬、将芳、将蟠三子,共七子,将荣、将芬早殇,实存五子。晚年得子,为他寥落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可也正因如此,对每一个儿子,李渔都极为心疼,早年间为了能够让他们能够自立,他甚至不惜重金在南京为他们置办下门铺、房屋,并且把儿子们都送到报社中。

长子继承只说次子要离家,可没说过,自家的产业不能雇佣次子吧。为的只是把儿子留在身边。可现在老二的决定,还是让他一阵不舍。但即便是再多的不舍,他也知道,这一天总归是要来的。

只不过他并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早。在他看来,至少还应该再等上几年。

“哎,其实,都怪为父私心太重,要不是只想着天伦之乐,将开你又何必如远去西域?要是为父同意你去参加官考试,哎”

李渔长叹道,在将开书院毕业后,他没有同意儿子去考官,因为那一批官,都是要派往殖民地的,他不愿意儿子远去殖民地,那怕是只要去几年。他担心儿子去了那里,就一去不返。

但是现在,儿子将要去的地方又近上多少呢?其实,许多人想要谋生,总要去远的地方。毕竟在那里机会更多。

“父亲,其实,孩儿也不曾想过做官,当年之所以想考官,还是因为同学们大抵都是如此。”

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作为次子的他,知道自己有一天必定会离开李家,自立门户,所以他才会和同学们一起想考官。在过去的几年中,离开李家的念头并没有消失,反而是越来越浓了,寄人篱下并不是长久之计。

有一天,如果与兄长发生冲突,到那时再离开,难道只是靠着父亲送的商铺收租过日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是时候离开了!

过去他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但是现在,一会就在眼前,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离开了。

“这次孩儿想去西域,其实”

沉默片刻,李将开说道。

“孩儿是想到西域去看看,我想看看那里的沙漠,看看那里的雪山,看看那里的草原,大明在那里拓土岂止千万,孩儿想到那里看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模样”

对于异域,人们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想象,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类似于徐霞客那样的大明人在不断的探索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们被皇帝称为“探险家”,被称为“探索者”,正是那些探险家们的游记,让人们看到了这个世界,了解到这个世界。

同样也让普通人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想象。充满着向往,甚至现在有的人并不是因为海外的机遇前往海外,而是因为海外与大明迥然不同的世界,那个陌生的世界吸引着他们,让所有的年青人,对于外部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他们渴望着看到新世界。

或许,西域并不是新世界,但是雪山、沙漠,甚至还有传说中的火焰山,无不在吸引着他们,而作为年青人的李将开,同样也对那里充满了好奇。他渴望着在那里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同样也渴望着了解那个陌生的地区。

当然作为记者的他,很清楚在那里,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充满着太多的机会。作为第一批开拓者的他们,必然将获得难以想象的回报。

看着父亲,李将开笑着说道。

“父亲,现在与过去不同,做火车最多二十天,就可以赶过来,正可谓近在咫尺,要是父亲想念孩儿,只管发电报,孩儿一定会赶回来的。”

交通和通信的便捷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对此,这些年李渔可谓是深有感触,不过即便是如此,现在,儿子即将远去,而且将会在万里之外定居的现实,仍然让他有些不舍。

但良久之后,他还是长叹了口气,儿大不由娘。更何况,他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心去阻拦儿子。他同样也知道,对于儿子来说,这或许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

看着眼前态度坚决的儿子。李渔说道。

“唉,下午去给你爷爷上个坟吧”

父亲的长叹,让李将开点点头,然后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654/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