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690节


“这,这也太高了吧”

即使是距离很远,李德云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大小,它很大,甚至可以说非常大,从空中飘过来的它,整体散发着橘黄色的光,就像是大人们府上的灯笼似的,不过它们是飘浮在空中的。

非常高!

足足有一两百丈!

甚至可能更高。

“我的天,这,这得有一两百多丈高吧、这是啥东西,咋个到了天上”

城墙上的清军并不知道,这六个大灯笼,其实就是热气球,早在十几年前,清河书院就根据孔明灯的原理,制造出了可以载人的热气球,只不过因为它的用途有限,一直只是用于表演,直到数年前,军队才开始使用热气球进行侦察热气球可以飞到空中,居高临下对城池内部实施侦察,尽管通过设立高地等方式也可达成这一目的,但是都没有热气球使用灵活,在战场上,居高临下的热气球可以警戒方圆数十里的范围。

在多次演习中,使用热气球的一方,都借助这一功能,在数十里外的敌军开始调动时,就已经完成了部署,然后以逸待劳重创敌军,也正因热气球优异的表现,才会迅速被明军接纳,这次西征是热气球第一次投入战场,只不过因为清军完全没有偷袭的勇气所以一直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谁都没有想到,往日里只是用于警戒的热气球,可以派上另一个用场把热气球飞上天,然后顺着风飘到靖南城,然后再把燃烧弹投到城内,焚毁城内的粮库!

这个主意是高士奇想出来的,尽管他并不是一名职业军官。行军打仗也不是他的专长。但是他仍然从热气球中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作战方式。

他相信如果充分挖掘出这些热气球的潜力。战争的方式势必将从根本上被改变。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提出这个建议。用热气球对城内的粮库进行攻击。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当城头上的清军不明所以的时候,在热气球上的赵凌云眼睛却盯着地面,他在寻找着目标在寂静的午夜中,一团漆黑的靖南城内,几簇火焰分外的醒目。

“在那!”

手指的地面上的目标,赵凌云的显得有些焦急。

“队长,咱们偏了!我算了下,等咱们飞过去的时候,离那至少得有一百寻!咋办?”

“咋办?升高些,上面的气流不一样!”

赵凌云大声喊道。

在他的命令中,队员加大喷油口,为热气球加热,热气球上他们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高度。加热可以升高,降温可以降低。然后,再根据不同高度的风流来控制方向,同时也可以根据热气球的拉绳及气球上口的大小、角度进行调整。

这是空气是分层的,比如离地300500寻米吹南风,600800寻就吹北风。想往南走,就在300500寻的风层,往北,就升高。

“注意调查拉绳”

在赵凌云和战友们的努力下,热气球终于朝着地上火焰指示的粮库的位置飞去,对于这些平时习惯于在空中静静观察目标的气球兵来说,这确实是一场考验。同样也是一场全新的尝试。

这个尝试对于这些在战争中并没有发挥出什么作用的气球兵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他们希望能够在战争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功勋。

不过在夜间想要把气球飞到目标的上空并不容易,即便是他们走之前已经进行了几次试验,在这个时候当他们试图控制热气球的航向时,仍然面临了不少问题,毕竟,在过去绝大多数的时候,他们都只是固定在那里,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的“航行”。

虽然有些手忙脚乱的,但是在气球兵的努力一下,这几个气球仍然慢慢的在空中调整航向,朝着目标飞了过去。

在航向得到调整之后。他们又一次热气球的高度降了下来。在气球接近目标的时候。热气球上的气球兵们死死地盯着地上的目标。

什么时候投弹最合适?

对此每个人都没有什么把握,尽管在此之前他们曾经进行过试验,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风速的不同,高度的不同,直接影响轰炸的精度。

如果风很大,如果距离太高的话。也许扔下去的炸弹根本就无法击中目标。

尽管他们知道这些。但是却又没有办法控制着一切。至少没有什么好办法。也正因如此。在接近目标的时候,赵凌云对身边的战友命令道。

“降低高度。”

随后他又补充道,

“咱们飞得越低,投弹的精度就越高,争取一趟完事。”

说完这句话后,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盯着地面上黑洞洞的靖南城

第396章 火龙(求支持,求月票)

幕色笼罩着的靖南城静悄悄的,只有风刮过的时候,才会才会有些许风声打破深夜的宁静。

位于城内的粮库库门前的灯笼被风刮得左右晃动着。仅今晚按说风并不大,可是,因为这一带比较空旷,所以才会显得风大。粮库内座座相连的仓廒像坟包似的僵伏在黑暗中,这库存放上百万石粮食的粮库,是靖南城内最大的粮库,不过,早先它并不是粮库,而是八旗的校场,现在的粮库是新建的,是为了存放运进城内粮食。对于守卫靖南的清军而言,这座粮仓关系到他们口粮,关系到靖南的存亡,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一副戒备森严的模样。

在粮库中一队兵丁顶着夜风,沿着廒间的通道巡查着。风将吹动着兵丁头上的红缨帽的红缨,夜风虽不刺骨,却仍然让人感受到几分寒气逼人。

“龟儿子的,一到刮风的时候,就得加派,那些个大人们也不见出来巡号”

那个兵丁骂骂咧咧地说着,刮风时,粮库会加派巡丁,以避免意外发生,毕竟“风助火势”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对于粮库的官兵来说,这样的天气并不是什么好日子。对于他们而言,压根儿就没有保护粮仓的觉悟,有的只是满腹的牢骚。

毕竟在他们看来。仓库里走水起火的可能几乎为零,除非是有人放火。可谁会放火呢?

“得了,得了,有啥好抱怨的,这守粮仓总好过去前头拼命吧”

“可不是,再不济这里总不用上前线吧”

“就是啊,至少咱们在这里可比待在前线好多了。再不济总不用担心脑袋没了吧。”

就在他们一边巡视一边抱怨着的时候,先前抱怨着的兵丁像是觉察到什么动静似的,抬起头往空中看去,突然间双手僵住了在他自己头顶上的半空中悬着几个亮点。就像几个漂浮的大灯笼似的。
首节 上一节 1690/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