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719节


“想想当初,咱爷们何时曾怕过,那些个山地,打仗的时候,往地上一跪,念上几句经,然后就杀了过来,死?人家就没怕过,人家是要打圣战,说什么死后升天有几十个大闺女等着他们,好嘛,一个个打起来的时候,那可是没有一个怕死的,咱们和他们打的时候,可是没少头痛,可咱们怕过吗?”

“没有!”

众人跟着大吼一声,他们似乎都想到了当初南下的一幕幕,那时候,他们与大将军同生共死,把那些个山民杀得落荒而逃,那时候,他们是何等的得意,何等的猖狂。

“可不是,想想那时候,可真简单啊,无非就是杀人,杀人,把那些个山民全都杀了,他们不是不怕死嘛,咱爷们就杀了他们,他们想要大闺女,咱们就把他们的媳妇、女儿都抢走了,他们上天去享受什么大闺女,咱们享用他们的媳妇、妹妹、女儿,那时候啊”

感叹中,王化行的语气显得有些学生。

“想想就跟昨日一样,我王化行还是记得真真的呢。”

勒喀吉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听着大将军的话,那双眼睛倒是湿了,哽咽着说:“大将军”

“好了,别哭了”

拍拍他的肩膀,王化吉又走到纳海的跟前,抬手锤了他胸脯一拳,然后说道。

“你小子,当年也是跟着我干的吧?我记得你小子刚进营的时候,说什么自己是骁骑校,我安排你小喂马,你还不阴,还让我抽了一鞭子呢。”

“大将军,当时年少,不知道大将军的苦心,要不是您栽培,小的还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不定早就死在战场上了,那会像现在这样成了佐领,全是大将军栽培。”

“栽培?我可没栽培你,你小子的佐领是一刀刀杀出来的,这个功劳,就是天王老子来,也是你小子的!”

听着众人都笑了,笑着的时候,却又都哭了,他们知道,当年他们的功劳是落了实,可是大将军自己呢?纳海眼里含着泪花,说道。

“大将军,您忠义,这天下谁不知道,当年朝廷把您老调回去,我们只当朝廷是要重要您,可,可谁知道。这一转眼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您又来了,想想从前,跟着您痛快。”

“甭跟了!”

王化行摆摆手,看着屋中的一些部下说道。

“我现在是自身难保,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了,更何不住你们的,方才大家伙该说的都说了,大家伙说什么,都是为了我,这份情我王某人承了,可也得轮到我说话了”

转身走到厅中,王化行看着左右说道。

“弟兄们方才说,反了,降了,为什么?为得了王某人的活路,这活路,确实是活路,可是,肯定也有不愿意的,这里,王某人也不强求”

接着,王化行看着纳海等人长叹一声。

“你们差不多都是我的老部下,咱们都有有生死交情的。有些话,我必须得说出来,你们要是不愿意,王某人也不强求,这军中的弟兄不愿意,我也不强求,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愿意走的,王某不强留,只希望弟兄们一路平安”

第411章 固执(求支持,求月票)

晨曦中,数只信鸽,从城中飞了出来。从被围困的城市中带来了一个简短的情报。

“粮将尽,人相食!”

简单的六个字,透露出靖南的窘态。同样也道出了现在这座城市之中的人们所处于的状态。

但凡守军坚守城池,人吃人,总是无法避免的。而人吃人往往是一座城市开始沦陷的开始。是城市中的人们陷入绝境的象征。

不过这一切对于城外的明军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相比于城内那些忍饥挨饿的守军,他们有着足够的粮食,让他们可以长期执行围城任务。

上午时分,在一人深的战壕中,当战士们在那里抽着烟说笑的时候,李定国缓步沿着战壕来到了前沿,置身于战壕之中,他的双眼凝视着靖南城。

在他的左前方是清军的堡垒,石质的棱堡依然完好的耸立着,似乎,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明军的火炮突然耗尽了弹药,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摧枯拉朽的摧毁要塞。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李定国的命令禁止部队主动攻击清军,除非是清军反击,否则各部一率不准进攻。

违者,军法事!

为什么会下达这个命令?

作为指挥官的李定国当然知道,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攻下靖南,但是然后呢?

“父王,弟兄们等了几个月,都有些不耐烦了!”

想着一路上看到情形,李嗣兴看着父王提醒道。

“耗了这么长时间,成天在战壕里呆着,他们眼不得现在就冲出去,父王,孩儿敢保证,只要您一声令下,他们只要一个冲锋,就能拿下靖南,”

对于明军的攻城,李嗣兴可谓是极具自信心,毕竟,再坚固的堡垒也敌不过攻城炮,只要用攻城炮轰垮台城墙,剩下的无非就是刺刀冲锋罢了。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眼前的这座城市已经是熟透的桃子,等着人摘了。

不过因为没有命令,所有人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这个熟透的桃子,而不能有丝毫轻举妄动。

“现在大家伙儿可成天想着把这里拿下来,再这么等下去,我怕大家伙会等得不耐烦。”

何止是不耐烦。甚至可以说是怨声载道。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这也许是他们人生之中最后一次获取军功的机会。

想要得到军功就必须要攻城,如果不攻城的话,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想。对于大明的军人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军功,军功不仅可以光宗耀祖,更重要的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但是现在围而不攻,却让他们觉得获得军功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了。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对此颇有怨言。甚至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表示对晋王的不满。

对于这一切,李定国当然非常清楚。只不过他一直都是一副视若无睹的模样。他根本就不在乎外界对他的评判,也不在乎外界对围城的看法,他只是在那里固执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着这场战役。
首节 上一节 1719/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