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753节


“让太子监国,加以磨练,这个道理我当然知道,可是,陛下这次会不会有些太太子才二十几岁,这么大事情,让太子去处置会不会出差池?”

差池!

突然,方以智似乎明白了,他明白了为什么陛下没有任何指示。

“其实,这件事,根本就不是什么事!或许表面上看起来,是件大事,可实际上,你说说,这算什么大事?不过就是几十万降敌而已,将来我大明要面对的事情,会比这更为重要,要是太子连这种事情都处置不了,将来如何面对更大的风浪?机会难得啊!”

想通了一切之后,方以智苦瓜似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他知道了陛下的用意,是为了考验太子,而对于他而言,也让他少了一个麻烦事。

“密之,你是想把这个球踢给太子?”

张煌言睁大眼睛,不解的看着方以智,磨练归磨练,可他并不希望太子因此声望受挫,他和方以智不同,他是勋臣,勋臣与皇家是天然一体的,必须要站在皇家的立场上。

“我等身为朝臣,不应该为君上分忧吗?现在陛下不在,太子既然监国,我等理应为君分忧才对!”

张煌言说的很委婉,其实态度也很明确,他不赞同把球踢给太子。让太子去处理这个麻烦事。

“苍水,你想多了!”

方以智笑着说道。

“不是要把麻烦事交给太子,而是机会难得,要是不让太子接触一些棘手的事情,又何必让太子监国?况且,即便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咱们可以直接劝阻,根本到不了门下司。”

大明朝廷的行政决策,往往都是由阁臣的“票拟”,然后再由皇帝的“批红”,而这个“批红”往往又是通过门下司,门下司的作为类似于司礼监,不过现在门下司角色往往是皇帝的“秘书”,设立这个机构也是为了牵制内阁,当然也是为了安置“幸臣”,毕竟,即便是作为皇帝,也没有权力直接任命五品以下的官员,五品以下官员由吏部任命,只有五品以上官员必须皇帝下旨任命。而在这一体系之中,皇权与朝权是互相制约的,不过朱明忠特意留了一个漏洞,就是门下司,这个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其官员自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不需要报请吏部,无须内阁同意。

多年来,在许多“幸臣”从门下司走向大明的朝枢的同时,经过不断的发展,门下司不仅取代了司礼监的作用,同样也在朝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不仅仅只是“批红”,更重要的是,作为皇帝的秘书,他们可以直接向陛下提出建议,与内阁相似,同样也是皇帝的幕僚。

也正因如此,内阁与门下司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微妙的,尽管大多数时候,都是合作大于分歧,可是在有些时候,内阁却又希望看到门下司闹出笑话。

“其实,如果门下司,能够主动介入这件事,倒是好事!”

张煌言的话声不大,也就仅只能让方以智自己听到他的话。

“毕竟,无论结果如果,到时候,都可以往门下司的身上推,即便是有人不满,也可以有人为太子担责。”

他的建议,让方以智,先是一愣,随后又哈哈笑道。

“苍水,要是顾宁人知道你这么说,估计以后你就别想到他那做客了。”

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门下司侍中顾衍生是顾炎武的养子,这样明摆着“坑害”故人之子,顾炎武又怎么可能不生气。

“就是换成宁人过来,他也说不出什么来,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作大臣的,为君上背黑锅,也是本份,门下司是宫内侍臣,更应该为君上分忧!”

张煌言说的是大义凛然,让人无法反驳,这是事实,作为大臣必须要有这种觉悟。即便是方以智,也只能点头称是,随后他摇头说道。

“不过,这次苍水恐怕要失望了,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顾衍生绝不会插手此事,倒不是因为他不愿意为君上分忧,而是因为现在是太子监国!”

特意提到“太子监国”,随后方以智又冷笑道。

“别忘了他们一直都是自认为自己是陛下的家臣!陛下的,不一定是太子的。”

第427章 (求支持,求月票)

政治就是协调的艺术,平衡的技巧。

尽管身为皇帝的朱明忠,记不清楚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这句话,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官一家独大,是明朝政治的诸多弊端之一,而官独大在科举取士的社会似乎是无解的。

也正因如此,如何破解官独大,确保权力平衡,就成了朱明忠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尽管设立了以开国功臣为核心的勋臣以及退役官兵为基础的勋士群体,并且通过严格的法令,禁止官染指军队,且通过近代化的官考试取代了科举制。可是总体上来说,掌握着中枢、地方以及人、财、法等权力的官,其影响力仍然远非武官所能相比。

如何打破官独大?

如果对手太强大,而且不能彻底打倒,那就往里掺沙子。禁止臣染指军事,是削弱其影响力,至于所谓的“沙子”,就是在兴乾元年设立的“门下司”,这个看似内廷侍从机构,成为官体系中唯一一个不需要通过官考试既可任官的机构,二十多年来,大量的勋臣子侄,正是以“幸臣”的身份通过“门下司”进入大明官场,成为封疆之吏或者中枢官员。于官体制中,他们是一个异类,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是纯粹的官。

身为门下司侍中的顾衍生,非常清楚自己并不是纯粹的官,做为“幸臣”必须要有作为幸臣的觉悟,但是他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门下司是陛下的门下司!”

尽管秉持这一原则,但是在太子监国时,他同样也会积极的向太子提供一些建议,供其参考,不过,这一次,他却选择沉默,不是因为他没有合适的建议,而是因为太子府,大明的太子可以自设幕府,可以自行招募官员,直接任命官职,所以,在太子身边,同样有一批颇有才学的官员,太子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征求他们的意见,作为侍中的顾衍生这才会选择沉默。

“陛下让太子监国,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太子,同样也是为了锻炼太子的幕府。”

“门下司是陛下的门下司!”

这个道理,朝廷百官明白,身为太子的朱和嘉也非常清楚,或许门下司会作为他处理国事的参谋,但是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门下司”,也就是太子幕府。

作为大明的第一个太子幕府,在设立幕府时,朱和嘉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应该以什么官员为主?尽管并没有类似的经验,但是在军队中任职的经验,却让他做出了另一个选择,他所需要幕僚并不是一定要经验丰富的事务官员,因为太子幕僚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实际性的事务,他需要是仅仅只是参谋,为他提供建议的参谋。

就像现在,当如何处置数十万俘虏的事情被内阁“丢”给自己之后,第一次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朱和嘉自然想到了自己的“参谋长”。

不过,朱和嘉为自己选择的“参谋长”并不是朝中的官员,甚至压根就不是官员,而只是一名学者。

“姜斋先生,现在内阁将西域善后事宜,交由本宫处置,这件事何等棘手你是知道的,这本宫应该如何处置?”

也许是因为从少年起就在军校以及军中任职的关系,所以朱和嘉行事素来直接干脆。

“嗯,殿下喝茶。”

王夫人略点下头,并没有说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753/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