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758节


笑看着顾衍生,朱明忠反问道。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平南的土官同意这个条件?在不大动干戈的前提下。”

面对陛下的询问,顾衍生笑道。

“陛下,想让他们同意这个条件,简直是痴人说梦!”

一声“痴人说梦”,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朱明忠也放下了酒杯,颇感兴趣的看着顾衍生。

而黄百川则好奇的反问道。

“既然是“痴人说梦”,那顾总督准备怎么办这件事呢?”

黄百川好奇,朱和垊同样也很好奇,或许,将来他并不需要面对类似的问题,但并不妨碍他进行一些学”

面对陛下投来的目光,顾衍生并没有说话,而是看了一下桌上的水果,然后取过来两个火龙果,拿起一个火龙果猛然用力往桌上一拍,将它几乎拍个稀烂,然后又拿起另一个火龙果,握在手里作力一砸,砸烂了大半,之后他把两个火龙果放到桌子上,然后才继续说道。

“其实,现在平南土司反弹,他们反弹更多的只是表达不满,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没有任何能力反抗,在那里有得是土兵,等待着平叛获得军功,等待着军功后封赏勋田。可不满的情绪却在一天天的堆积着,早晚有一天会暴发,一但他们发现机会,势必会暴发出来,但是现在,他们不敢,既然无力更无胆!”

将两个烂的了火龙果摆到面前,顾衍生冷冰冰的说道。

“他们为什么不满,无非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朝廷包庇土人,土人只要逃出来,官府就会百般包庇,完全不顾及他们的利益,这一点,就像我们在西南一样,只不过,我们在西南强迫土官接受了这些条件,要么接受,要么去死。没有其它的选择,就像”

指着面前的两个水果,顾衍生说道。

“就像这两个烂水果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选择,无非就是一个稀烂的,一个烂一半的,这是一个选择题,面对朝廷的弹压,他们往往会选择”

拿起那个还剩下一半的火龙果,顾衍生冷笑道。

“至少,这个还能吃上几口,至于另外那个,没有人会选择。”

“两害相较取其轻。”

略点下头,朱明忠看着顾衍生,基本上已经猜出了他的办法。

“你的意思是给土司一个选择。”

“陛下,强硬的同时,作出适当的让步,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现在土司因为土人逃亡,对官府心生不满,那么臣到那里,就去化解他们的不满,零刀子割肉不觉痛,换一个法子来,他们觉得的官府包庇,那么,我就包庇,而且要光明正大的,征得他们同意的包庇!”

猛的睁大眼睛,黄百川盯着顾衍生,目中尽是疑惑。这不是激变吗?相比于他的惊讶,朱明忠反倒很平静,只是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不过,要求他们认同官府包庇的同时,臣还会作出让步,准许他们派人到城内抓捕逃亡的土人,但是,如果那个土人已经逃出来一年。土司就不能再抓捕。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年的时间,去抓捕逃亡土人!超过时间,那个土人就可以获得自由。”

微微一笑,朱明忠看着顾衍生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那些土人需要怎么逃脱追捕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汉化,他们会主动的换上国服,也会主动的说国语,毕竟求生的欲望总能激发出人的潜能,而为了逃避追捕,他们往往还会作出另一个选择,就是托庇于某个国人家中”

在顾衍生的话音刚落,黄百川就急声说道。

“你这办法其实说白了就是换个笼子!”

第430章 (求支持,求月票)

换个笼子。

说白了就是让那些从土司里逃出来的,“主动”藏到国人的家中,至于如何藏那就是他们之间有事情了。

说白了,到时候也就是主仆之间的关系,毕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助人为乐。有付出自然有索取。至于他们索取的是什么回报,是为奴还是为婢或是为仆,那就与官府无关了,官府从不曾介入其中,至少在表面了看来。

看着沉默不语的顾衍生,黄百川的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这家伙可真够“阴”的。

不过这种阴对大明、对百姓都是有好处的,即便是对土人也是有好处的。

但这似乎并不完美。

“这样,会不会太慢了?”

他口中的慢,指的是将来的“改土归流”,吸纳土人的过程太过缓慢了。

“慢是慢了点,就因为如此,土官们才会同意,才会选择这个烂果子不是?”

顾衍生直接了当的答道。

“而且慢点的话,到时候,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土人希望来到我们这里,他们在土司所的亲人才会越来越羡慕他们,毕竟,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好日子,谁不喜欢呢,即便是奴婢之间,也是有比较的。”

人性!

听着顾衍生的解释,黄百川将目光转向陛下,无论是内地亦或是将来平南对付土司,不仅仅是慢刀子割肉,更重要的是抓住了人性!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似乎,黄百川知道了,为什么每天都有从真腊逃出来的奴隶来到河口,那怕是在这里,他们自卖进入某人家里为家奴,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至少在河口,家奴或许是奴婢,但也是受法律保护,也是作为人,而不像是在真腊,被当成任意欺凌甚至杀害的牲口。

略点下头,朱明忠并没有就他的这个办法给予任何评价,只是随口说道。

“有些事情慢慢来的好!”

这一句话,其实也就表明了他的态度,然后,他又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758/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