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2067节


话音落下时汽车戛然而止,副驾驶上的彪形大汉忙即跳下车去,然后又向四下里瞥了一眼,接着才打开车门。然后等到老刘下车之后,戴德坤才下车。他抬起头,就看见迎面那所五层高楼的大门上正有“盛德纺织机械厂”,它的前身盛德纱厂上海历史最悠久的纱厂,也是上海第一座蒸汽纱厂,不过,早在三十几年前,他就已经把一大半纱机迁往孟国,那里位于天竺半岛,人口众多,当然最重要的人力足够廉价,现在,这里主要是生产纺织机械,多年来一直远销各国。

老刘紧跟在后面。

“魏国的那个单子怎么样了?千万不能拖单子,知道吗?”

一进门戴德坤就直接问道,年过六十的他声音依然宏亮而清晰,举止威严的他,一看就知道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东家”。他的话还没完,坐在那里的办事员霍地一齐站了起来,内中有一个瘦高个子堆起满脸的笑容抢上一步,恭恭敬敬回答:

“快了,快了!董事长。”

他是公司的销售科长孙存茂,他一面说话,一面跟在董事长的身后。

“现在魏国的那笔单子,我们已经完成了85,董事长,上次我和您提过的生产人造丝的设备,我已经和几家书院联系过,咱们现在的设备肯定不行,如果进行改造的话,大概需要投资380万,不过旧设备肯定要淘汰,我已经联系了一家德国的企业,如果价格合适的话,他们愿意买下咱们的设备,董事长,这些年人造丝一直都很红火,设备也是供不应求,所以我觉得”

一听说淘汰设备,戴德坤脸上的肌肉一动,似乎是微笑,对他瞥了一眼,然后就随口说道。

“孙科长啊,这件事情,容以后再议吧?”

“是,是”

尽管自己建议没有被批准书,但孙存茂仍然陪笑说道。

“董事长,我知道了”

就在他话音落下时候,突然,办公室里的灯熄灭了,不但灯熄灭了,就连同隔着窗户都能听到的机器的轰鸣声也戛然而止,原本脸上还带着微笑的戴德坤立即恼火道。

“他么的,给那些龟孙子打电话,问问他们,为什么又停电了!”

他口中的“龟孙子”自然是上海的埔东电力公司,这一带都是这家电力公司供电,现在电停了,肯定是那边拉了闸,很快,肚子正压着火的戴德坤就得到了汇报。

“董事长,电力公司那边回电话说,因为煤炭不够,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六点,所有的工厂都拉闸”

“什么,又拉闸,这个月是第几次了?你给我问问,他们到底是想涨价,还是真闹煤荒,我还就不信了,这么大的大明,还能天天闹煤荒!”

也难怪戴德坤这么恼火,拉闸限电亏得是钱,而几乎每一次都是因为煤荒。

其实对于“煤荒”,包括上海在内的沿江城市,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几次“煤荒”。只不过,这一次似乎和往常不太一样,不但上海拉了闸,就连南京、武汉以及沿江的许多城市都拉下了闸刀。

煤没了!

煤炭不足!

当天晚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刊载了一个新闻长江“煤荒”,详细解释了这场煤荒的起因大明的煤藏量极为不均,北多南少。东北、华北及关中地区占总额的七成,但是绝大多数市场都在江淮两地。尽管一直以来,大明的各家煤矿公司都一直通过海运以及铁路把北方生产的煤炭运到长江沿岸各地,但是运输量却总赶不上不断激增的消耗量,供需问题已经发生了几十年,“煤荒”以及相应的“电荒”总会时而发生,对于这一切,沿江各地的人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只不过,这一次似乎比过去更严重一些。

“现在,从上海到重庆,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在限电,除了湖南因为有本地煤矿的补充,情况还算凑和之外,其它的各地电荒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了!”

作用内阁首辅的方新如,听着下属的禀报,眉头皱得越来越紧,出身于桐城方家的他,一直都是以先祖方正公为榜样,成为方家第二位首辅的他,更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就一翻事业,可是现在看来

“那些煤矿公司怎么说?怎么就突然闹起了这么大的煤荒,就是当年乐浪省发洪水,也没有闹得这么大啊!”

方新如口中的乐浪省,就是朝鲜北部,在朝鲜并入大明后,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北方成了乐浪省,以此表明那里是中华故地,至于南方则称为“慕华省”,尽管在民间大家还是习惯用朝鲜称呼两地,但是在官方乐浪就是乐浪,慕华就是慕华,两个地方的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中华故地,后者是归义新土。

“这他们说朝鲜生产的是无烟煤,不适合发电,这两年辽东的露天煤矿产量越来越少,所以供应上有了问题。”

曾国藩看着首辅想了想,然后说道。

“其实,我觉得这些都不过只是借口罢了!”

“我知道,都是借口!”

方新如哼了一声,看着曾国藩,他对其一直非常欣赏,要不然也不会表露出这样情绪。

“那些人这些年这种事情干的少吗?他们这么干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想要涨价,还有一个就是想从朝廷这里得到一些东西,他们去年刚涨过价,也就是说他们想从朝廷这里得到一些东西,你能猜出来他们想要得到什么吗?”

第620章 为国为民的勋贵

他们想要得到什么吗?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会有任何人无缘无故的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人来说。他们每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他们的用意。

现在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那肯定有他们的用意和企图。不过他们到底是什么企图呢?

只有知道了他们的企图才能够从容应对。对于突然发生的变故,整个大明上下都显得有些摸不着头脑。边是作为帝国的首辅,最后方新如也只能拿起一部电话,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拨动电话。

当方新如的眉头皱成一团拨通电话的时候,在中都的武威公府的书房中,站在书柜旁边的张远正翻看着书,似乎看得非常入神,身为武威公的他,最喜欢的就是看书,其实,大抵上这也是勋臣共同的特点但凡勋臣家中都会有一个规模可观的书房,当然这并不是摆设,就像现任的武威公张远,本身就是一个颇有些名气的学者,其实大抵上有上百年的传承,而且代代都接受最好的教育,这倒是再平常不过。

“今天首辅公室已经打了一个电话过来,说首辅对煤炭减产和问题很关心,他认为现在的产能减少已经影响到了大明的经济,必须要尽快解决。”

广宁伯王继业看着武威公,语气显得很是谨慎,作为辽东露天煤矿的拥有者,减产对他的影响最大,当然,这也是因为那座露天煤矿确实已经无煤可采了,毕竟,那里从兴乾十三年就已经开采了,足足开采了一两百年。

“哎,解决,怎么解决呢?当年世祖皇帝授意开采辽东矿的时候,不是说了嘛,那座矿也就是够用一两百年,在世祖皇帝那会一年三百多万吨,到后来一年五六百万吨的开采,开采了这么多年,这煤早就采空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海康伯李承坤在一旁抱怨了起来,他同样也是辽东矿的股东,其实辽东煤矿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都是大明利润最高的煤矿,毕竟那是少见的露天煤矿,即便是在西域也有不少露天煤矿,但是那里的煤很难运到内地,可是辽东矿却不同,可以直接经火车转海路运往长江流域。只不过,它的历史太悠久,以至于现在资源接近枯竭。

“首辅的意思是,可以加大鸿基煤和乐浪煤的开采”

“鸿基那边在下大雨,乐浪那边,哎,产能提升有限,短期内肯定是没有办法提高的。”

一直看着书的张远并没有说话,只是听着他们两个人的表演,当然,如果不知情的话,或许会以为他不知情,可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策划的。
首节 上一节 2067/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