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239节


“老师说的极是,民心在我,便看这天下士子纷纷来投,便可知其民心在我了!”郑成功的语气中尽是一副得意之状,这改变天下局势的北伐是他发动的,这南都也是由他克复的呃,朱明忠,也是他郑成功麾下部将!

“正是如此!”

钱谦益并不想谈论这个问题,他似有意似无意的说道。

“大木,为师听说,成仁前几日,来函推荐前工部司务郑侠如为盐运使?”

“郑侠如曾是我朝之官,且曾参加抗清义军,兵败后方才被擒。不过因他以往与清朝将领有旧交,方才留得一命。此人于成仁克复扬州、淮安两府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成仁推荐他为盐运使,也是人尽其才,不过成仁确实是好运气,刚一过江,便得郑侠如相助,若非如此,又岂能不费吹灰之力,便轻取江北两府之地”

提及朱明忠于江北的顺利,郑成功倒是颇为感叹地说道。

“行军打仗,运气自是重要,江阴、常州,常熟说来常熟能降,也是老师之功哩!”

郑成功的称赞,听在钱谦益的耳中,只让他的心思微微一沉,但仍是不露声色的言道。

“皆是你师母之功,与为师何干,不过,成仁的运气如此,也确属世间难得啊!”

顺着郑成功的话,钱谦益长叹道。

“其凭着大将军克复江南的威名,于江北得江北士民相助,轻取江北两府之地,且不说其它,便是淮安常盈仓中的百万石漕粮,便可令其再无需忧虑军粮,再加上扬州每年两百万之盐税,粮饷充足,便就是户部诸人也是羡慕的紧啊”

看似有意无意的一句话,随后又从钱谦益口中道出。

“哎,听说目下户部粮饷奇缺,有人寻思着,大将军是否可先从成仁那里借些粮饷过来,以应目下之急”

钱谦益的话音刚落,郑成功的眉头便是一皱,他又岂不知道现在户部库中的银子几乎耗尽,可他从未曾想过从江北得银饷,毕竟在出身“海商”的他看来,那些东西即然是朱明忠打下来的,便应该是他的,可现在钱谦益的话,却让他心里极不舒服,闷哼一声他并没有说话。

“弘光年间,两淮盐税断绝,才使得朝廷穷困莫名,盐税实为朝廷之命脉,只可惜”

故作不语的钱谦益,在摇头轻叹时,似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郑成功,见其神情凝重,便知道,他已经心动了。

财帛最动人心,更何况,行军打仗需要银子!

“郑侠如出于盐商,自然了解其中之中,想来其必定可为成仁筹得充足银饷,成会荐其为盐运使,也是人尽其用啊!”

钱谦益的话,听在郑成功的耳中,让他的目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眼神,这会他已经听出了老师的意思。

“老师,这扬州是明忠克复,当时他离开南京时无论如何,学生也不能回了他的这个要求!”

想到当时朱明忠离开南京时的决然,郑成功的心情便是有些不悦,尽管对其没有丝毫芥蒂,但当时那般离开南京,确实让他的脸上不甚光彩。

“自是应该,郑侠如任盐运使,自是再恰当不过。”

钱谦益自然不会惹什么没趣,他只是用心平气和的说道。

“这两淮盐官分为五阶,一为总理,往往由总督兼管盐政,二为巡视,便就是巡盐御使,三为都转,便是盐运,再下为分司,场所,若是”

看着郑成功,钱谦益委婉的说道。

“这五阶盐政,实为常理,大木不妨委成仁兼管盐政,如此以来,其操办盐政也算是名正言顺不是?”

第44章 何为苍生(第一更,求月票)

人生七十古来稀!

对于已经七十七岁的钱谦益来说,尽管已经年近八十,但是他仍然有着他的追求与梦想。屡经宦海浮沉的他,曾经是东林领袖,为天下士人所瞩目,也曾降以清虏,为天下人所不齿,亦曾暗助东南,以图挽回天下。

人生如此可谓是毁誉参半。按理来说,到了这个年龄应该没有什么追求了。而且人生经历那么多,如此毁誉参半之下,应该退隐山林才是。

可是他没有!

非但没有退隐,反而如少年人一般再次涉足官场。现在,虽说再为礼堂郎中,但钱谦益的心中却还有着更高的追求。

人生追求的最高境地是什么?

作为圣门弟子来说,可不就是入阁拜相吗?达着兼济天下!

能够成为一代辅佐圣君成就大业的贤相,斯世足矣,夫复何求!

对于钱谦益来说,这当然是他的梦想,但他真正的梦想是什么?是有职有权,是身为人上之人。倘若能凭借这一切,再辅佐圣君成就大业,如此人生足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想要成就一番功业,只有身居高位,才有可能实现这个愿望。古稀之年的钱谦益,正是怀着这样一种美好的憧憬,为他的高位而努力着,过去,他看不到希望,尽管他不断的努力着,可是希望,却总是飘渺的。但是现在,希望就在他的眼前。

也正因如此,他才不惜代价追逐着梦想,于他看来,这是他实现梦想的最后机会了。

而且对于荣誉参半的钱谦益来说,他需要做一些事来挽回名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问这世间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或者说又有几人有机会做到?

“目下,江南克复,以延平所掌之闽兵擅长水战来看,清虏断无可能渡过长江”

于秦淮河官码头附近的一间酒楼之中,钱谦益看着面前的吴伟业,五年前他被迫应清虏之命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两年前,他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便不复出仕,几天前,一直居乡的他被钱谦益差人请出,如此方才复出。

类似的经历,再加上两人的故交,使得他深得钱谦益的信任,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是钱谦益选择的第一对象。
首节 上一节 239/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