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257节


然后瞧着他那惶恐的模样,皱起眉头,大声呵斥道。

“站着,别跟没长骨头一样。本经略这里需要匠师,不需要奴才!”

“唉,是,是、草、草民遵命!”

孙兴全跪不下去了,只好用颤抖的声音回应着,又不断用长揖谢恩。

“谢,谢谢大老爷,谢谢大老爷的赏”

“这不是赏,是你孙兴全应得的!这法子既然是你孙兴全想出的,自然应该得到专利!”

看着面前这个神情惶恐不安的工匠,朱明忠又朝其它的工匠看去,然后大声说道。

“以后在我这兵器厂中,大家伙如果在其他地方,想到什么好法子,也可以一并说出来,只要有用,非但会给赏银,而且额外还有属于你们个人的专有之利的专利金!”

专利!

这是朱明忠临时想到的办法,这个时代的中国工匠大都喜欢敝帚自珍,即便是授艺传徒时,也喜欢藏一手,不知多少绝技,就是在这种藏一手的作风下,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想要改变他们的这个习惯,就必须要诱之于利。

说着,朱明忠扭头对戴苍说道。

“你一会儿去钱磊,让他以江淮经略使的名义下一道命令。无论谁知道有关制铁、造炮和造兵器的新办法,都可以到前往工科汇报,申请专利。只要他汇报的东西,兵器厂这边能用得上。就根据用途大小给他赏钱,用途越广赏金越高,最少一两银子,上不封顶!若是加以使用的话,另外还有专利金”

“下官遵命!”

心知经略是想以此让这些工匠献出独门绝技的戴苍,回答得自然是极为大声。而那些原本于一旁围观的工匠们的眼睛无不是瞬间为之一亮了。他们都是匠户出身,虽说清虏放了匠籍,可是几百年来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传下来,谁家里没几样压箱子底的绝活?

以前大伙都唯恐祖传秘笈被人偷学了去,干活的时候都是偷着藏着。可现在既然经略大人许下了重赏,自家里的那些绝活是继续留着传给儿子,还是拿出来换银子,反倒是让他们不得加以思考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些围观的工匠开始七嘴八舌讨论其来,试图想要给这钻炮提出工艺改进方面的主意。还有一些肚子里没绝活的,则将全部精神都集中在眼下的兵器制造上,没准将来也能奖赏。

在工匠们因为朱明忠的一番话,而心思浮乱的时候,这边随着一声令下膛床已经转动起来,在钻头于炮口转动时,绞车处的工匠不断的转动绞车,以拉动行车,让钻头深入炮膛,在刺耳的金属声中,那钻头缓缓的向炮膛内伸入着,那顺竹片流入的水顺着炮口流出来的时候,更是带出了许多金属碎屑

在那金属碎屑流出的时候,朱明忠特意伸手接了一些,看着手中的铁屑,他的唇角微挑这炮成了!

第59章 小玩意(第一更,求月票)

清河县城南船厂附近一片荒地上,四门炮身黝黑的铸铁炮,一并排固定事先搭好的石墙后方,阳光照耀在炮身上,与寻常火炮的炮体的粗糙满是沙眼不同,这四门炮那光滑的炮身上散发出诱人的金属光泽。

这片占地数千亩的空地就是兵器厂试验场,此时,这四门炮相隔数丈,每门炮都只是简单的置于石墙后方那类似于舰炮的炮车上。这种炮车正是清军的炮车,也是当年明朝于海上打捞时获得舰炮炮车,半个世纪来一直沿用着这种舰上的四轮炮车。尽管其机动不便,但在试验场上,用其充当试验炮车倒是再合适不过。

这会朱明忠却没心思去考虑国人为何数十年未曾研制野战炮车,他只是眼巴巴的看着这四门炮,这四门新铸的火炮,很可能会彻底改变忠义军与清军的力量对比。

待众人都退到三十丈外之后,随着一声令下午那边的炮手立即点烧了引火绳,两尺长的引火绳,足以燃烧一分钟。

“哒”

眼睛盯着那边炮尾的引火绳,朱明忠打开了怀表,这怀表是郑成功赏赐了,足足十二块怀表,其中有十块,都被朱明忠交给了炮兵,以用于计时。

在秒针转动一圈之后,突然,那炮口猛的喷出一团灼热的炮焰,只听“轰!”、“轰!”、“轰!”、“轰!”数声,固定在墙后炮位上的火炮立即猛烈后座,在后座的同时,整个炮位上都被硝烟笼罩着,与此同时,架设在一百丈外的木靶,更是被重达六斤的弹丸砸出了一个足足一尺有余的孔洞来。

“赶紧过去看看,还有几个没有炸膛!”

不待硝烟散尽,朱明忠就第一个冲了过去,然后冲到炮位上。只见四门火炮里面,有三门看起来都没有裂纹,只有一门隐约的似乎裂纹,显然,这一门炮已经没办法再进行试验了。

“继续试炮!”

没有任何迟疑,朱明忠一声令下,那边已经训练了半个来月的炮手们,立即用包裹着几层棉布炮杆沾着水,然后塞进炮膛之中,将炮膛擦冷之后,又用干布炮杆擦去其中的水分,然后加大火药量再试。

“用药六斤!”

六斤炮正常装药为三斤,加倍装药就是六斤,在徐又铮操练下的炮手,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用竹筒盛药,而是取出一包臂粗纸筒,那纸筒里装满了火药,然后直接将其塞进炮膛。

“整装药!”

看到这一幕,朱明忠突然想到曾经在看过的前装炮弹整装弹的图片。那种炮弹的结构很简单,无非就布制的药包加木塞与铁弹,那种整装药可以最大限度火炮的提高射速。

“你这榆木脑袋,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想到整装弹,朱明忠自然想到了得已纵横驰骋大洋两百余年的英国海军,他们凭什么纵横大洋?当时火炮的精度都不高,只好追求铺天盖地的火力密度压倒对手,提高火力密度的办法有两条:一是尽可能多装炮,二是提高火炮的射击速度。

很多时候,多装炮只是其中,而射击速度快,除了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达到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整装弹!可以说,正是通过反复的高强度训练,以及整装弹,让英国海军以并不占优势的火炮数量,一次又一次赢得了海战。火炮射击速度,如同拳击场上的拳手出拳快一样,有的时候,并不一定一击必杀,但先敌打坏了对手的眼睛和头部,也能降低对手的抵抗能力,最终取得胜利。

当然,仅仅只是训练和整装弹,并不是全部,英国海军的炮术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海军,还有一些他们的独门绝技豪猪刺。英国人通过对豪猪的研究,发现豪猪刺是空心的,结实而富有韧性且能燃烧。所以他们就拨下豪猪的尖刺灌满火药,海上打炮的时候,直接就能捅进引火孔,这就是英国人打炮快的秘诀之一。后来,他们也采用更容易获得的鹅毛管制作引火管。

这种硬质的装满火药引火管,捅进引火孔与膛内火药连在一起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而不至于像引火绳一样缓慢燃烧,从而大大加快了射速。当然除了豪猪刺和鹅毛管,后来英国人就开始采用燧发机为火炮发火,而法国海军直到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仍然还没有普遍采用这种发火机构,打炮慢一拍就不奇怪了。

炮兵技术的不断革新,正是英国海军纵横大海的原因所在!

“没错!就是鹅毛管!先把鹅毛管引入军队,等将来再用燧发机”

整装弹带来的启示,让朱明忠不断的于脑海中回忆着拿破仑时代的技术革新,慢慢的一些曾经被忽视的,甚至有些不起眼的小东西,都被他一一想了起来的。

而在他不断回忆着那些可以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小玩意”时,第二轮和第三轮,加倍、再加倍的试射三门火炮,依旧都坚持了下来。

不过尽管如此,三门火炮依然装填着九斤火药发射六斤铁弹,按照这个时代试炮的规定,连续试验五次之后,火炮才算合格。

而在试验中,朱明忠从一旁的木箱中取出一发形似铅球的实心铁弹,这就是六斤炮的炮弹,弹重为六斤,如果折算成后世的公斤的话,应该是3.6公斤左右,换算成英制的话,应该是8磅左右。尽管它的威力无法与鼎鼎大名的十二磅炮相比,但1200斤重量,勉强适合充当野战炮,至于重量为1400斤的十斤炮,虽然只重了200斤,但是增加炮车后的重量却是水涨船高至少近两吨之重,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机动水平。即便是6斤炮包括炮身、炮架加上车轮的全重也超过2500斤。
首节 上一节 257/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