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260节


“加莱赛船?”

几乎是在刚一看到图样,史司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这种威尼斯桨帆船。

其实,“加莱赛船”正是朱明忠设计的原型,只不过它更适合内河航行。

“划桨仅是在战斗中需增加速度时才使用,每边可以有几十把桨,每把桨需67人操纵,除此而外,它还应该装备数量众多的火炮,比如其舰艏的这个圆柱状炮塔,可以装备双层火炮,而且其船艏还带有一个撞角,与其排浆所产生的巨大速度配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一般的船只很难抵挡它的撞击”

朱明忠解释着他的想法时,他的眼睛盯着史司,尽管并不知道这个英国人是否了解威尼斯桨帆船,但他很清楚,这是相对最适合长江、黄河等内河作战的船只,当然,其船底应该改成平底,以更适应内河作战。

“将军”

看着面前的草图,史司思索片刻后,然后说道。

“在欧洲就有一种类似的船只,就是曾在地中海非常盛行的威尼斯桨帆船,它的设计相当完善,我想没有比它更适合您的需要的了,”

盯着纸上的图样,至少有那么一瞬间,史司甚至怀疑眼前这位朱将军去过地中海,去过欧洲,要不然怎么会画出与加莱赛船如此相似的模样。

“哦,是吗?”

故作不知朱明忠看着史司说道。

“这种船是什么船,说给我听听?”

当然,朱明忠是希望史司把这种船介绍给自己的三位水军提督,毕竟,将来他们才是使用这种桨帆船的主力。而李成乾、潘子钦、王安民三人自然不会有任何不满,毕竟,这船是经略绘制的。

“是的,将军!”

随且史司便介绍起了这种桨帆船,尽管他并不了解这种地中海船,但是毕竟在学习造船的时候,也曾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其船身的特点,所以很轻易的便结合着内河水战的特点,将其与桨帆船结合在一起。

“因为内河风小,所以帆的动力不足而导致必须依靠人力来驱动船只航行,这也是在内战中排浆船更为适用的原因,而相比中国的蜈蚣船,除了它的船身坚固非常,可以凭借速度优势对敌船实施撞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加装更多的火炮”

最后史司抬头看着那三位似乎被这种桨船所吸引的水军提督说道。

“火炮,在水战之中火炮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无论是在水战亦或是海战中,无非就是船多胜船少,炮多胜炮少,只要有数量足够的大炮,就足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接着史司又反问道。

“将军,你们开始铸炮了吗?”

因为水军需要大量的火炮,所以史司才会特意提及此事,没有了火炮的军舰,不过只是一个残疾人。

在史司提及火炮的时候,朱明忠只是哈哈一笑,他随即笑道:

“我们先不说火炮,史司现在最要紧的是军舰,是战船,我清河现在有完备的船厂,也有工匠,只差没有战船,怎么样,史司,你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制造出战船?”

清河不仅有船厂,同样也有造船的木料,尽管并不是橡木,但是那些松木,楠木等船料却非常多,或许这些木料远远不如橡木,但是对于眼下来说,倒也可以用来应急,毕竟现在忠义军并没有合适的战船。

至于木料不适合造船,反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在眼下来说,当务之急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至于造船的木料,可以等到将来再加以解决,将来可以派人到远东去砍伐蒙古栎,在哪里这种橡木有大片的分布,完全可以满足造船的需要,甚至将来可以在那里直接建立船厂,直接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造船,毕竟,在这个木制帆船的时代,森林资源直接决定了国家的航海事业以及海上力量。

当然,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眼下对于朱明忠来说,他需要的是在时间内建造出他心目中适合在黄河等内河做战的军舰,毕竟现在的水军只有那么一些并不怎么适用的,火力弱小的蜈蚣船,想要在黄河上作战,船才是最重要的武器。

“现在吗?”

史司诧异的看着面前的将军,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梦想会实现的这么快,眼看着梦想就要成为现实,他连忙说到。

“只要你能够投入足够的财力,人力,物力,我相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出您所需要的军舰,当然,您必须要建立铸炮厂,解决火炮的问题,要不然你的军舰用什么作为武器?”

第62章 铸炮厂(第二更,求月票)

“我的上帝!”

置身于清河的铸炮厂中,史司简单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这个仅只有六十人的火炮铸造厂内,可以看到多门已经铸成大炮。

而真正让他发出这声惊叹的是这么一个规模并不大的铸造厂,每天居然可以铸造数门火炮,甚至现在,他们已经铸造了十余门火炮。这种效率是欧洲的任何一个炮厂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这怎么可能,上帝,将军,您不是刚刚到江北吗?”

史司的语气中全是不敢置信的惊讶,或许他是造船工程师,但是他同样也精通铸造火炮。所以他非常清楚铸炮所面临的问题,想要在短时间内铸造这么多的火炮根本就不可能。

“因为我们采用了新式的铸炮方法!”

史司的惊讶早就在朱明忠的意料之中,毕竟砂模炮相比泥模炮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他记得似乎某一个西方人的游记中就曾提到,19世纪土耳其的一座数百人的铸炮厂采用砂模铸炮一年能铸炮数千门,当然如果他们愿意的话。

而在泥模铸炮的时代,这种铸炮速度却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清河的炮厂就可以用远超过时代的技术,铸造大量的火炮。当然,如果解决原料的问题,比如说适合铸炮的低磷铁的问题,这个炮厂可以以更高的效率铸造火炮。现在是原料限制了炮厂的规模。

等一切都安稳下来之后,应该是时候想办法解决低磷铁矿石的问题了,毕竟无论是火枪或者火炮都需要这种优质铁矿石。

“砂范铸炮在制得模型后,就不需要再制作模型,因此只需要铸炮工匠和制形芯的工匠。包括膛洗工在内一共用工匠60人,每日可出炮两位,即便是阴雨天也不影响工期。”

在介绍着这个火炮铸造作坊的时候,朱明忠的语气中显得很是得意,因为这座炮厂正是由他一手创办的,尽管炮厂是在铁厂的基础上创建,但是毕竟其技术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现在的清河铁厂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座铸炮厂,其生产的铁大都用于铸造火炮,毕竟,现在对于忠义军来说,对于火炮的需求量一直都无法得到满足。当然,更重要的是,火炮真的非常便宜!

“于一门砂模炮所需工本不过仅数两银子,比泥模炮节省十余倍。且火炮模型也可重复使用数百次依然完好如初”

在清河铸炮厂之中铸炮的成本之低,几乎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砂模炮的成本之低,远超过众人的想象,与泥模炮动辄百两的铸造成本相比,砂模炮的制模费用几乎不值一提,而最大的工本就是铁,而清河铁厂的生铁每斤厂价不过仅为0.03两,每门6斤炮所用生铁不到1300斤,即便是包括膛铣以及工工匠薪酬在内,每门炮的实际成本不超过6两,而为了保证兵器厂的利润,朱明忠甚至大笔一挥同意兵器厂保持60的利润,尽管如此,6斤炮包括500发炮弹及炮车等在内的全套设备出厂价不过仅为25两出头,如果仅仅只是购买炮身的话,出厂价仅为9两出头。可以说根本就是白菜价。
首节 上一节 260/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