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06节


“经略,此役我忠义军中伤亡甚重,伤亡者大都是两淮灶丁,虽说军中对伤亡兵卒恩给抚恤,可抚恤毕竟只是一时,若是能将熟田赏给伤亡兵卒家人,必可定军中兵卒一心,如此我忠义军中之兵卒岂不尽感经略赏田之恩!”

第106章 规划(第一更,求月票)

赏田之恩!

张国久的建议,让朱明忠的眼前顿时为之一亮。

虽说现在田不值钱,但是对于失去劳力的灶丁家人来说,因为男人阵亡,只余妇孺的她们,即便是脱籍了,也无力开荒,只能依靠抚恤过活。对于家庭来说,他们得到了自由,却失去了改变生活的机会。

可若是将熟田赏给他们,不仅能给衙署省下一笔银子,而且官府还可以获得田赋税收。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收买军心!

毕竟对于那些”从军脱籍”的灶丁来说,土地意味着依靠,或许现在田地不值钱,清虏屠杀之千里赤地之下,遍地的熟荒可以任人开垦。但他们很清楚,因为他们已经从军,所以家中自然无力开荒,现在将熟荒赏给伤亡兵卒的家人,无疑就免除了他们最后的顾虑,如此一来,又何愁将士不能归心?对于这种”无本生意”,他当然不会拒绝。

“,此议甚好!”

在点头赞同之时,朱明忠若有所思的沉思片刻,然后才说道。

“不过,这用俘虏开荒一定要注意,要小心其逃脱”

“经略,此事好办,可令其十人连座,一人逃脱,十人皆斩,如此一来,令其互相监视,自然可免其逃脱。”

在张国久拿出”连座法”的时候,朱明忠只是点点头,而后说道。

“这些俘虏万万不能集中使用,可以十人一组,百人一队,然后交给地方管束,令其分散才能不至于形成祸害,而且要如囚犯一般,给他们打上脚镣,烙上记号,总之一句话,绝不能轻易放其自由”

几乎是自然而然的,朱明忠想到了后世的”劳动改造”,这也许是一种措施。

“这些人必须要通过劳动去赎他们犯下的罪过,必须要用他们的教训去的警醒天下之人,敢为汉奸者绝不能得到好下场!”

如果当了汉奸不会受到任何惩罚,那么将来如何正以天下人心?如何让天下人畏惧。若不然的话,恐怕这边出来把以”八大皇商”为首的晋商打了下去,将来不定还会冒出一个什么样的群体,继续卖国求荣。

“经略所言极是,非但汉奸不应得到好下场,便是其家人,亦不能安然享受汉奸卖国所得财富,非但要抄其家,没其产,还要将家人悉数打入的贱籍,永世不得翻身!”

时代总有其时代的特点,贱籍正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尽管对于”贱籍”略有抵触,但是对汉奸恶感却远胜于抵触,自然的对张国久的建议,朱明忠并没有表示反对。

随后两人又就一些细节稍加商讨之后,这船继续一路南行,在往南的路上,看着河边一排正在建造中的水车,心知那是新建火药厂所在的朱明忠便随口问道。

“,现在硝磺局的采购怎么样?”

朱明忠口中的硝磺局是月前,为了解决制造火药原料火硝以及硫磺的供应问题特意成立的贸易局,而为了获得充足的供应,衙署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

“虽说有山东、河南等地有火硝南运受清虏阻挠,可是现在每日硝磺局仍然可收得不下10万斤硝,等到冬天的时候,随着产量的提高,估计到时候,每日可得硝20万斤以上,而其中江北自产将不下五万斤”

张国久的回答让朱明忠颇为满意的点头说道。

“每天20万斤,差不多够用了”

何止是够用了,甚至有些太多了!

尽管与欧洲相同,中国的天然硝石矿,产量同样也非常有限,但相比于欧洲人为获得硝土设立集硝官,到处收集硝土不同,在中国的黄河两岸,因为黄河泛滥导致的千百万亩盐碱地中却富产硝土。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几乎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火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没有欧洲”集硝官”的原因,因为官府从不曾为硝土担心过。

而为了刺激山东、河南等地的火硝生产,朱明忠特意截断了对两地的海盐输出,从而迫使两地百姓纷纷扫土制盐,而块硝作为制盐的附产品,产量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从每天万斤增加至数十万斤。

当然,为了刺激生产,现在硝磺局除了敞开收购之外,还屡次加价,等级最高的块硝每斤收购价可高达10。可即便如此,以块硝为主的土硝价格也远远低于欧洲。也正得益于廉价充足的原料供应,使得朱明忠可以放心的推动武器的火器化,而不至于为火药担心。不至于像欧洲人那样,总担心火药不足。

“块硝要继续收购,不要觉得多,打起仗来的时候,家里多个几百万斤块硝,总让人踏实一些,硝的供应能根上,硫磺的采购怎么样,能跟上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中国自古皆不盛产硫磺,相比于火硝的资源丰富,硫磺非但价格高,而且来源有限。

“经略,目下江北的硫磺皆来自南京,因为郑王爷麾下有船队与日人贸易,日本自古盛产硫磺,所以,我军所用硫磺皆是高价从南京购得”

眉头微微一皱,对于硫磺是从南京购买之事,朱明忠自然很清楚,这根本就没有办法,谁让江北没有硫磺。

“嗯,这件事我知道,等到海船造成之后,咱们的船队就会与日人进行贸易,到时候可以从日本购买硫磺,而且除了日本之外,台湾也有硫磺,咱们可以先运几千人去台湾北部,在先行拓殖的时候,寻找当地的硫磺矿,如此一来,也好满足军需”

这海上贸易必须要尽快展开啊!

心里这般思索着,朱明忠暗自寻思着,这船好造,只是这熟知海上航线以及日本情况的海商委实难找啊。

“实在不行的话,就直接以江淮经略使使节的身份命使节出使日本!”

或许,这也是一个办法,至于不了解航线这倒是个问题。若不然,从澳门寻找一位荷兰船长,他们似乎也和日本有贸易往来?应该了能够帮助自己开辟一条清江至日本的航线吧

第107章 施恩(第二更,求月票)

经略使到了扬州!

几乎是在官船刚一靠上码头,这扬州城内外的盐商,便纷纷打探着消息。而那些盐商更是主动的认捐了多达二百万两的劳军款,只待经略使接见时,便会将银饷献上。

对于扬州的晋陕盐商来说,原本心存异心的他们,宿迁一战忠义军大胜的结果,早已让这些原本还一门心思祈盼着”王师搭救”的众人,无不是收起那三分侥幸,只盼着能够用银钱买个平安。

这阵子,无论是巡盐御史衙门或是盐运使衙门,总会有盐商拜访,这些盐商出手更是极为大方,银子、古董、字画,对于身为巡盐御史的吴伟业来说,即便是自许清廉,可是面对那些名家的字画,却难免总会动心。

置身于书房之中,端着茶杯的吴伟业,面对着刚刚送至府中的这副唐伯虎的画作,他的眉头时皱时松,时而深思,时而叹气。

这是张命人送到府上的,作为一个人,吴伟业自然喜好字画,但是他知道对方送来这份厚礼的目的是什么。

“只是为了与经略见上一面”
首节 上一节 306/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