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29节


将朱明忠请入书房后,尽管表面上看起来颇为客气,但是梁天佑却表现的有些疏远,几乎是从其进门之后,与其所谈的不过仅只是如何宽待江北百姓。

“江北百姓不比江南,江南自古为鱼米之乡,素为丰腴之地,而江北却有黄淮为害,百姓生活贫苦,且二十余年来,江北郡县叠罹兵燹,乡间白骨青磷,荆棘千里,经略欲以江北为基,北伐清虏,虽是为国,然江北地贫民乏,又遭清虏十数年压榨,百姓财力早就为之耗尽,还需经略爱惜”

梁天佑的话语落入朱明忠的耳中,让他的心思一动,然后点头赞同道,

“老先生所言极是,清虏治下予我汉人只是一味压榨,脂膏强半供以豺狼,本官虽意北伐,可江北民力已乏,自不堪劳役,然军需所需,又是事关北伐大事,本官,也是颇是为难啊!”

在这一番感叹之后,朱明忠又继续说道。

“然江北百姓苦矣,本官焉能如清虏一般继续加以盘剥,所以这军需只得另辟蹊径,以其它手段加以解决,目下,江北所持过不过只是两淮盐税,但两淮盐税因清虏查禁,所得不及过去之半,仅凭以盐税亦不能持久”

虽说十几年未曾出府,但是梁天佑仍然关注着外面的时事变化,自然知道朱明忠所言绝非虚言。

一方面是民力苦乏,一方面是财源不畅。如此一来,这经略使衙署自然是左右为难。

“所以,经略意欲北伐,就非得开源不可!”

见梁天佑被引到了这个话题上,朱明忠便点头说道。

“老先生所言极是,这开源实是本官经略江北第一要务,目下为行以开源,我已经命人重开利国驿铁矿,于利国驿设厂炼铁,并开以徐州煤矿,从而图谋煤铁之利。”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他们并没有看到煤铁之中所贮藏暴利,但朱明忠很清楚,在燃料相对匮乏的城市之中,只要推广煤炭的使用,就可以获取超乎想象的暴利。

在朱明忠提到“煤铁之利”之后,已经成功引起了这书房中梁家父子的性致,就连一向沈默寡言的梁赞也偶尔也会插上一句,不过父子两人的建议大都局限于时代,除了偶尔的一些开源的建议之外,他们的建议更多的节流,对此朱明忠只笑而不语,当然,他们同样也对朱明忠用俘虏垦屯之举大加赞赏。

“以数万俘敌垦屯百万亩,每岁可得军粮数十万石,如此垦屯之粮不费半分民力,经略此举,可谓是一举数得!既可令军中不至缺粮,又可避免熟地荒废,他日民力恢复之时,亦可将熟地交予百姓耕种,从而安以民心。”

面对他们对俘虏屯垦的赞扬,朱明忠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在这个话题上谈下去,尽管那几万俘虏屯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军粮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他此行的目的。

“这中原之地,屯垦只能缓一时之需,想要开拓财源,非得另辟蹊径不可,延平王能以金厦两处孤岛与清虏对峙数年,所凭者即是赴海谋以商利!”

借着梁天佑的话,将话题引入海上贸易的朱明忠,看着对方直接说道。

“而清江可由河入海,若能拓以海上商路,必可充实军需!”

第130章 诱饵(第二更,求月票)

“拓以海上商路,必可充实军需!”

这边话声不过是刚落,原本端着茶杯正欲喝茶的梁天佑的动作便为之一僵,尽管他的依然是笑容满面,可那笑容就像突然经了冰霜似的,森然透着几分冷意,方才屋子里的气氛也顿时一扫而空。

“经略是想开以海路?”

梁天佑的话声显得有些冰冷,有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味道。

突然的转变让朱明忠心中顿生一丝不妙,转眼看梁赞脸上也颇是迷惑惶恐,显然他父亲表情的变化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是的,老先生,本官确实是想重开清河通海之路。”

朱明忠斟酌着词句道,心念却飞速旋转着,从石磊那里获得的信息里,他自认大致了解了梁天佑。他本是明朝的举人,其父亦曾为官至四品,其之所以退出海商,是因为清江陷落,梁家虽是为官,可却也是世代为商,现在既然这重开海路,他们自然不会拒绝重为海商,所以朱明忠才会对此行报以相当大的信心。

唯一的顾虑是什么?

就是梁家是否愿意作为“官商”!像郑氏门下的商人一样,以海上贸易所得商利支持郑成功的抗清大业。

“那么,经略此次前来,想必也是因为知道梁家曾经滔海为生,所以意劝说梁某重拾旧业?”

放下茶杯,面无表情的梁天佑语气中带着拒之以千里的味道。

“正是!”

朱明忠自然没有否认他的来意。

“既然如此,那经略请回吧!”

放下茶杯,梁天佑没有丝毫犹豫不决加以拒绝道。

“哦,老先生为何不想助本官开拓清河海路?”

“非是不想,而是不愿!”

摇摇头,梁天佑看着似乎有所动的儿子,又毅然说道。

“老夫膝下只有三子,两子皆以为国尽忠,虽说贩海往返一次可得数倍暴利,然而暴利之间风险甚大,只余一子,只希望他能为老夫养老送终,至于其它岂还敢再有他想”

长叹口气,梁天佑拱手说道。

“还请经略切勿再提此事!”

梁天佑的拒绝完全不在朱明忠的意料之中,先是一愣,朱明忠沉思片刻后,方才继续说道。

“贩海确实有风险,但如老先生所言,这江北民力已乏,贩海行商每岁可得银数十万,且倭国有铜,可供铸钱、铸炮,于军需民用可谓助力颇多,再则,若清河再行通海,海舟聚集,他日北伐之时,亦可助力北伐”

如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朱明忠自然很清楚,尽管梁天佑只有一子,但是沟通海路事关诸多大计,朱明忠又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再则,本官所图者,在于成立商会,专司海贸,一但商会进入倭国,商路重开之后,又岂需商会会首再行入海?”

尽管朱明忠的话声不大,但却轻易的许出了一个诱饵,商会专司海贸,而这商会会首,这就是送给梁家的“大礼”。
首节 上一节 329/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