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37节


默点下头,如果不是屈大均提及此事,恐怕朱明忠压根就想不起这种琐事来。煤炭不能够直接在屋子内取暖。那样会导致煤气中毒,这是一个在起码不过的常识,虽然木炭同样也会。可总归还是安全一些。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直接拿起铅笔月前去利国铁矿时,那里有部分铁矿石含有石墨,所以在离开之前朱明忠特意吩咐先矿时把石墨送至清河他在清河创办了一个原始的铅笔作坊。

在作坊中工匠先是把石墨磨成粉,然后添加一定比例的黏土混合搅拌,再用一个特殊模具把混合物挤出来,挤成面条一样的长条,晾晒干之后就得到了石墨条。然后再将石墨条嵌入细板条内,用牛皮胶粘盒后就成了铅笔,而根据石墨和黏土比例的不同,铅笔的软硬程度、颜色深浅都可以随之调整。

尽管现在这衙署中的官员对于铅笔尚有些抵触,但是朱明忠却一直着力在军中以及工厂推广铅笔,与衙署内的抵触不同,军队因其方便使用,几乎是立即接受了铅笔,而工厂同样也发现其比炭笔更适合制图。

拿起铅笔的朱明忠直接在纸上绘制着一个三百多年后常见的蜂窝煤取暖炉,相比于炭笔,铅笔更适宜绘图,当然,他也更习惯使用铅笔。

很快一个蜂窝煤取暖炉就被绘了出来,在一旁标注了尺寸以及炉膛的结构等结节之后,一个简单的燃煤取暖炉便被制了出来。思索片刻,想到这个时代并没有蜂窝煤球,他又绘制了一个简单的人力蜂窝煤球机。然后便对屈大均说道。

“一会你命人把这个取暖炉送到工房,先登计专利,然后交给工厂制造,这玩意制造简单,一天制出几百个不成问题,到时候这营中的取暖,可以先改用这种炉子,然后是衙署,至于军中还有衙署的炭薪,可以直接发到市间出售”

瞧着那带着烟道的取暖炉,尽管还不知道它的效果,但屈大均今曰的能够猜出来,那烟道应该是排出煤烟的,于是他又提到了另一个问题。

“经略,若是皆用煤取暖的话,这用煤自然就会激增,兵工厂、铁厂皆需要用煤,这河路断绝,恐怕运煤亦会受到影响。”

“这个事情好办,用马拉雪橇运煤,冬天的时候用马拉雪橇运力比马车还要大上不少”

如果说领先时代三个半世纪以上的见识,对于朱明忠来说,最大的好外就是什么,就是见多识广下,许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可以轻易的加以解决。

在提到马车的时候,朱明忠自然又想到了四轮马车,其实早在江阴的时候,忠义军就已经有了四轮马车,不过那是炮车的前车,并没有运货的四轮的马车。相比于两轮的中式马车,四轮马车的运力更大。

马车需要改进,同样这里的道路。也需要加以整修,满清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对百姓极尽压榨,收取重税,但是非到不得已,否则决不会在说了许多公共建设上投资,哪怕一钱。

“翁山,现在已经到了冬闲的时候,嗯,我准备按计划征发江北各府的劳役,整体官道,不知翁山以为如何?”

对于深知交通后勤就是战斗力的朱明忠,原本就计划的重修官道,更何况这徭役本身就是百姓的一种责任。利用百姓去整修官道,本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且如果江北的官道能够修缮一新,不仅有利于部队行军以及后勤运输。同样也能够促进商品的流通,刺激商业经济的发展。

“清虏治下官道早就年久失修,现今官道必加以修葺,以利物运,不过这各府征发劳役,需要加以筹划,以妥善完成此事,此事还需衙署先拿出方案,再交由各府县操办,下官会命人先拿出方案,再由众人议定。”

作为衙署幕僚的屈大均又就是其它的一些事情作了汇报之后,在他准备退出去的时候,看着经略似乎心情不错,于是便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经略,这个,下官前日于崇贤馆,偶尔听闻并非所有欲投奔我江北之贤才皆愿于崇贤馆待召,就下官所知,目下确实还有一些贤才虽已至清河,却大都住于好友家中。”

“嗯,翁山所言甚是,崇贤馆本就非聚贤之地,若方真是世间大贤,又岂会于崇贤馆中?”

心知所谓的大贤都是多少都有那么一点清高,而且本身也没指望那个地方招来什么大贤的朱明忠见屈大均有所顾虑,就直接说道。

“这崇贤馆所聚者,大抵皆是有意投我江北之士子,当世大贤自然不屑于此,这个本官自然是知道的。”

在设立崇贤馆时,朱明忠就已经从宋千敏那里知道,到时候崇贤馆中大抵来的会是什么人,其中大多数恐怕都是没有什么名气,甚至郁郁不得其志的士人,这些人中多少总些许贤才,而真正的那些稍有名气的士人,恐怕不会自降身份到崇贤馆中,那崇贤馆不过只是马骨而已,只是表明江北唯才是举的态度。

“再说,翁山,我不是早就说过了吗?江北用人是多措并举,内举不避亲嘛。”

笑看着屈大均,朱明忠说道。

“若是有故友来投奔你,你自会将其推荐于我不是?”

“经略,下官,听说”

犹豫片刻,屈大均才开口说道。

“听说王起田府上这几日来了几位于士林之中声望很高的贤才,若是经略有意,不若先往王起田府上拜见?”

“王起田?”

朱明忠自然知道王起田是谁,其是户科司务,本地知名的遗民。作为江淮经略使的他,这阵子倒也曾经拜访过一些遗民,当然也有选择性了邀请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入府为官。而王起田正是其中之一。

“这个王起田,来了客人怎么也不说一声。此人叫什么名字?在士林当中声望很高么?”

“他叫顾炎武,前朝虽为生员未举功名,得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是弘光朝兵部司务!”

第138章 劣政(第一更,求月票)

虽是天寒地冻,可在这挂着棉帘的房内,那厚厚的棉帘挡住了门外的寒气,一个本用来取暖的火炉前,围坐着几人,他们不时的将肉菜放锅中,涮菜引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用着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傅山看着那盆中的白菜、蘑菇、萝卜,但凡是冬时能寻着的菜在皆可于锅中涮吃。

“起田,这个吃法倒也新鲜,虽看似粗鄙,可于此寒冬之中,几人围于火盆间,一边取暖一边饮酒吃菜,倒也是乐事,这锅当真是火锅。”

傅山的笑言落在王略的耳中,他笑说道。

“三位仁兄有所不知,这火锅虽说自古有之,但如此这般将锅直接架于炭火上的吃法,却是由经略所创,因为这府中事务繁忙,早前天将寒的时候,经略与众人议事至深夜,见大家似都觉得有天寒、腹饥,所以经略便命人直接切了一锅羊肉,将锅吊挂在取暖的炭炉上,待用羊肉烧好后,以肉汤涮菜,经略更是亲自为众人涮菜盛肉,自此这吊锅便于清河时兴起来”

听王略言道着这府中的趣事,众人只是哈哈一笑,如此反倒让他们觉得此人更加亲近一些。随后他们又聊起了一些府中之中,对于王略来说,或许他只曾见过经略数面,但是并不妨碍他于衙署之中道听途说的一些逸闻。

而顾炎武、傅山、阎尔梅无不是一副兴致盎然的模样,对于他们来说,通过这些逸闻趣事恰可了解那位早已名动天下的朱经略。而在听到那几句为郑成功、张苍水所心折的“绝命残句”时,那面上顿时一阵心驰神往之色。

“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予之精神兮,变为日星,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轻念着这残句,半闭着眼睛的阎尔梅神情显得很是激动,这几段残句恰应了他的心境。感叹之中,他猛的喝下杯中酒,然后感叹道。

“快哉快哉,经略虽起草莽,可仅凭此残句,其名自可留传千古!”
首节 上一节 337/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