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41节


阎尔梅诧异的看着经略,时常与钱庄打交道的他,对其自然很是了解,最早的时候,银庄其实就是普通店铺,人们去店铺买东西,店铺顺便把碎银子铸成整块银子,可能有的店铺铸得好,有时人们将之称呼为钱铺,于是后来便只经营银钱兑换,但现在也有一些钱庄经营存钱,大家可以将银钱存入钱庄。

“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

略点下头,朱明忠继续解释道,

“大家往钱庄存银,需要找给钱庄钱,但若是百姓将银钱存入军饷局,则可以给出一定的利息,当然这个利息是依据其存银时间长短而定。当然,官府存银于军饷局中,军饷局是无需给付利息的。”

在银行业务没有引进中国之前,中国古代的钱庄非但没有利息,而且还要收取储户的手续费。甚至即使是现代银行进入中国之后,在一战前后大额存款才有利息,小额存款是没有的。

也正因如此,当朱明忠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都曾与钱庄打过交道的傅山、阎尔梅、顾炎武无是惊讶的看着经略,目光中全是不解与诧异,而傅山更是直接问道。

“经略,若是如此,军饷局岂不是尽做亏本生意?”

阎尔梅、顾炎武两人更是纷纷点头。他们自然无法理解为何往军饷局存银,军饷局非但不收费用,反而还要给储户利息。

“怎么会是亏本生意,这军饷局收取存款,就是聚沙成塔,聚民间之闲财,然后并非是将其闲置于银库之中,即便是钱庄,其存银不也时常用于放贷?”

只不过,对于此时的钱庄来说,放贷往往都是私下进行的,他们的放贷类似后世的拆借,利息极高。

“将来这军饷局,势必要作为银行,对外营业,其既可放贷于商人,同样会放贷于寻常百姓,乡间百姓若有急需皆可以地契、房契抵押,于军饷局获取贷款,而军饷局所出贷款利息,皆由官府制定,以免利高伤民。如此可缓和百姓所受高利贷盘剥。”

这种贷款瞧着与“青苗法”有些类似,但又与其截然不同,当然对于朱明忠来说,这种小额贷款不过只是为军饷局赢得支持的一种策略。

“经略此法大善!大有宋时王公青苗法之善,却无其流弊!”

顾炎武的称赞让朱明忠微微一笑,这种小额贷款的理念,不过只是新瓶装旧酒,与王安石的青苗法有些类似,当然,对于军饷局而言,小额贷款并不是它的主业,它真正的主业是扶持工商业。毕竟银行的作用就在于聚沙成塔,聚民间之闲财,用于工商发展。

当然,在这个工商业并不发达的时代,银行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购买官府的公债。而这才是朱明忠各方百计推动军饷局的根本原因所在。

“经略,这军饷局届时非但可以贷银于寻常百姓,亦可贷银于官府,如此官府自然不至于无银可用!”

傅山的话声刚落,那边顾炎武立即出言反问道。

“贷于官府?百姓可以地契、房契作以抵押,那么官府可于军饷借贷,又该以何为抵押?若仅是因为军饷局为官府所办,便不作抵押?那军饷局又有何信?”

顾炎武的反问让傅山一愣,就在他自觉失言时,一旁的阎尔梅说道。

“在商言商,军饷局虽是官府所办,可无信不立,断不能因此不要官府质物,如若官府借贷,自然可以官田以至于盐税!盐税亦可用作抵押!”

说罢,阎尔梅便看着经略,唯恐因此遭到斥责,从古至今,又岂有几人借款于官府,还敢要质物?更何况还是以税为质。就在这时,他看经略点头说道。

“此法亦可。”

其实何止是盐税可以用来抵押,对于来自未来的朱明忠来说,就是田赋、关税等等同样都可以用来抵押,甚至就连官府衙门等官产也能用来抵押,这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当然这种观点在这个时代显得有些太过匪夷所思,以至于阎尔梅在听到经略的赞同时,甚至有些不敢确实,至于朱明忠则冲其略点下头,心底这会甚至已经将阎尔梅的去处安排妥当了军饷局。

“非但盐税可以抵押,如山矿、田产等官产亦可抵押,若是官府以质押物向军饷局借款,自然不会影响到军饷局信用,而且官府也可将原本的死物变成现银,应一时之急,而无须加税地方,盘剥百姓!”

相比于阎尔梅,傅山似乎走的更远,看得也更远一些,他的赞同让顾炎武行是沉思片刻,然后反问道。

“青主所言诧异,如此抵押官物自然可解一时之急,可将来官府如何归还借款,毕竟这贷款是有利息的,到最后不还是要加税还债?”

顾炎武的反问,让朱明忠哈哈一笑,然后笑说道。

“如此,才需要官府千方百计拓以财源,而不单单只是加税!”

第142章 东方号(第一更,求月票)

当清晨第一丝曙光来临时,已经大海上航行了很长时间的“东方号”,已经在这片海域漂移了足够远的距离,几个星期前,他们第一次越过了海峡,对于这艘来自英格兰的帆船来说,这几乎等于奇迹一个世纪以来,只有葡萄牙以及荷兰的商船驶过台湾海峡。然后与日本进行贸易。

不过,对于“东方号”来说,之所以凭着于澳门购买的一张20英镑的海图,一路扬帆北上,并不是为了同日本进行贸易,而为了开辟一条新的商路。

因为逆风航行的关系,从离开澳门之后,“东方号”已经航行了整整两个月了,尽管这会船底充满了附着物,但是仍然以七节左右的速度在大海上航行着,寻找着那个只存在于海图上的城市。

而冬季时冷暖气流于海上交汇形成的海雾,却总会挡住海上的一切,以至于船上的人们,根本就无法识别出自己所身处的位置。就在所有人都开始绝望的时候,海雾消失了,尽管还不能确定位置,但是对于接下的航行,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

“自从一百年前,中国人摧毁了双屿之后,这片海域就再也没有来过欧洲的商船!”

拿着单筒望远镜,看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海岸,汤玛斯船长用一种激动的语气说道。

“也许,我们现在应该在双屿港附近!”

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商船已经向北偏航了。

“我看只要能够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宁波就行!”

作为的商路的开拓者,凝视着前方的史密斯,语气显得极为激动。

“你们不知道,宁波距离中国最好的生丝产地极近,而且更靠近瓷器产地,现在那里已经为郑家所控制,他们本身就是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相信我,他们一定不会阻止我们在宁波进行贸易”

之所以会冒险来到这里,是因为作为英国商人的史密斯,想在这里获得更为廉价的货源,如果不是因为在广州得知宁波所在的浙江省为郑成功所控制,他绝不会冒险来到这里,毕竟郑成功不同于其它中国人,他治下的厦门、金门就欢迎各国商船前去贸易。

现在既然宁波为其所控制,那么自然也不会排斥各国商船。也正因如此,当所有人都在观望的时候,作为船东的史密斯已经命令船长出航了。

只不过,这一路上所面临的困难远超过出发时的想象,逆风航行需要更长的时间,在通过台湾海峡上,海上的海雾几乎遮挡了所有的一切,使得“东方号”随时都有可能触礁,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远离近海以躲避礁石。

直到现在,这海雾终于消失了,天地重新回到了每个人的视野之中,而当太阳升起之后,原本似乎还有些激动的船长,颇为无奈的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41/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