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45节


在杰克逊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所有人都看着他,他身边的同僚们更是目光中隐含着一些期待。

“你现在的收入是多少?”

朱明忠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反问道。

“2240英镑!”

杰克逊适当的提高了一个他的收入,足足提高的差不多100英镑。要知道即便是很多乡间的绅士,一年的收入也不过200英镑左右。而140英镑不过是因为他远航至中国才能拿到这样的高薪,如果不是这种特殊情况,他的年收入不会超过100英镑。

当然,现在,面对这个邀请,杰克逊不由自主的提高了他的身份,也许是害怕对方戳穿他的“谎言”于是便又开口说道。

“将军阁下,这份收入里不仅有我的薪水,根据合同,我还可以从商船销售中获得一定的利润,而且船上还有一些属于我的货物,所以240英镑是合适的。”

看似合理的回答,其实不过只是掩饰,毕竟,他不可能年年来中国,对此朱明忠只是微微一笑,看着这个已经心动的“东方号”大副。

“400英镑!”

朱明忠毫不犹豫的开出了一个高价,什么是“千金买骨”?杰克逊甚至“东方号”商船上的其它人,都是马骨。

尽管顾炎武等人进入衙署,加之“聚贤馆”中每天都有士子投奔而来,但并不意味着朱明忠对人才的渴望得到了满足,比如海军和航海方面,他就需要来自欧洲的专业人士,把现代航海技术引入中国,从而让中国在这个大航海时代的黎明中,像其它的欧洲国家一样,能够扬帆远航,在大航海时代中去夺取属于中国的利益。

什么!

别说是其它人,即便是作为商人的史密斯,整个人也被这个数字给吓了一跳。

400英镑!

既然是伦敦的上层绅士一年的收入至多也就是400英镑,而这样的上层绅士,全英国又有多少?

顶多不过区区数千人!

而现在,这位将军直接向杰克逊,这个收入不过一百英镑的家伙开出这样的高薪,如何能不让人惊讶,甚至就是史密斯也随之心动起来,相比于充满风险的海上贸易,也许,这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阁、阁下,这,这是真的吗?”

面对杰克逊的结结巴巴的问题,朱明忠笑道。

“怎么,需要我现在提前付现款给你吗?”

尽管对于英镑现在的汇率并不太了解,但是朱明忠隐约记得应该是在1比3.8左右,400英镑,不过只是一千多两,看似高价,但是相比于其所带来的回报却是值得的。

“怎么样,我的船长,你愿意留下来吗?”

将视线转向汤玛士,朱明忠暗自想到,也许这个家伙还没有发现自己有多么幸运吧!

“如果你愿的话”

“650英镑!”

一直沉默的汤玛士终于打破了沉默。

“如果您愿意和我签下五年以上的合同,每年650英镑的报酬,我愿意留在这里,向你的船员教授航海知识,教会他们如何在大海上航行!”

汤玛士的同意,让朱明忠哈哈大笑起来,而原本犹豫不决的几名高级船员,也纷纷表示同意,就在这时,明白没了船长和商船,无法离开这里的史密斯有些急切的说道。

“将军阁下,请问您需要一名会计吗?”

第146章 银元(第一更,求月票)

会计当然需要。

不仅需要会计,更需要现代的财会知识,虽说对于财会知识有些许了解,但因为事关重大,只是一知半解的朱明忠,自然不会轻易提出改变,所以江北原本一直沿用旧例用单式账法。

而在傅山进入军饷局之后,其立即推行了由他发明的“龙门账”这一新式的复式双向记账法,其原理;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并按照四大类各自包含的内容在其下又分列若干项目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分项核算,通过“进-缴存-该”进行双轨计算盈亏的会计思想;以及它对试算平衡公式的运用等等,均与西式复式簿记不谋而合,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不过当对史密斯的财会水平加以考验之后,对财会知识本就有所了解的朱明忠,立即作出了决定,雇佣他协助傅山制定的新记帐方式,而同时引入的不仅仅只有西式复式簿记,同时引入的还有字母以及阿拉伯数字,对于原本一直有意引入这两者的朱明忠来说,引入西式复式簿记,不过只是一个契机。

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就可以带来出乎意料的改变。尽管并不知道史密斯的西式复式簿记与傅山的龙门账之间,能开出什么样的果实,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史密斯这个曾经的破产银行家,贸易商人,现在军饷局的雇员,他的到来,却在不经意间给江北带来了改变。

“阁下,您看,这是在中国最为常见的波多西十字双柱,它是打制币,外型不够规整。虽说成色重量有一定定量,但实际铸造过程中,偷色减重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这一点与中国的银两比较类似,故而他在中国一直都是按银块称重的方式流通的”

作为军饷局这个“大明银行”的高级雇员的史密斯,几乎是刚一进入军饷局,在研究着“龙门帐”的同时,他又研究起了银两,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银两。

“而这则是昂西塞姻银币,您看它的外表极为精美,他采用统一的铸造标准,就像你们的制钱一样,它的成色形制标准,而且图案精美,携带方便,所以在欧洲,只有少数的几种银币,不需要考虑成色等问题,直接在各国流通”

在史密斯解释的时候,朱明忠只是看着这几枚银元,有一些银元看起来不仅外形不圆,而且表面看起来也不够精美,拿起其中一枚看起来模样倒是颇为精美的银币,朱明忠笑着问道。

“威利,你有什么想法?”

不用猜,朱明忠都能猜测出他的想法,他恐怕是想制造银币。

“银币!”

看着朱明忠,史密斯继续说道。

“来到中国之后,我发现你们使用的银两作为记银的单位,而银两除了重量又有成色的差别,而且因为市民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的都是重量一钱左右的散碎银子,所以即便是军饷局发出的军饷,也会被钱庄剪碎,作为散碎银子,而政府收税时,又需要将碎银收回,然后重新铸造,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反复增加的火耗,对于市民来说却是一种负担”

听史密斯提到“火耗”的时候,朱明忠的眉头微微一挑,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半年多的他,自然很清楚,“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首节 上一节 345/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