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65节


“可即便是再不易,也不能行此下策啊!”

想到朱明忠从去年至今为国屡屡立下的奇功,吕留良收起心中的不满说道:

“他这么一干,不知会得罪多少人,不知令多少士子家破人亡,那寒门士子被革了功名,又勒令其退还积免钱粮,岂不是逼人上绝路?”

心里仍然有些怨言的吕留良,便对张煌言说道:

“再者,众所周知,江南士林唯少司马是从,朱经略此举,分明是陷少司马于不义,若是少司马同决此法,必将令江南士林为之心冷,如此岂不正是邀好延平?”

陷少司马于不义!

令江南士林为之心冷!

邀好延平!

面对这样的言语,张煌言只觉得一阵疲惫,他确实是有些累了,尽管他可以理解朱明忠,但是却同样无法接受对方的法子对他造成的打击,可以说,他同样也是极为失望。

因为他从未曾想到,有一天,朱明忠会为了邀好延平,而选择他作为打击的目标。

难道,成仁真的变了?

这因清算引起的风波,让张煌言一直耿耿于怀,而更让他无奈的是,朱明忠偏偏还占据着大义,让他更有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来的苦楚。

“唉!”

在衙署中无人的院子中,张煌言仰视着天际的云彩,那眉宇间带着此忧色。这件事,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少司马!”

听着身后的略带些广东口音的话语,张煌言知道来的是陈恭尹,他是广东抗清志士陈邦彦的儿子,前年前往云贵,欲投奔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在得知大军北伐后,立即往芜湖投奔。虽说尚是年青,可却也颇有才能。而且他还与朱明忠幕中的屈大均结交甚深。

“少司马,可是仍为朱经略所提之事烦恼?”

张煌言点点头,看着远处说道。

“成仁之心,意为大明,可”

摇摇头,那句“难免有私”终于还是没说出来。

“其实,少司马既然知道,朱经略此法既是为了令清虏治下陷入内乱,何不在此事上做些章?”

回头看着陈恭尹,张煌言的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少司马,以下官看来,经略此事所针对的,并非是寻常士子,而是食清虏俸禄的官吏,而且所针对的也是那些死不悔改极少数人,若是他们能弃印南归,自然是大明忠良,若其无意弃官,那正是汉奸,如此奸徒,即便是流其家人,又有何妨?至于寻常士子,这功名看来十之八九无法保全,少司马可以请延平王法外开恩,免其补偿积免钱粮”

听着陈恭尹的解释,张煌言的脸上露出难得的一笑:

“元孝,你这也是老成之言!若是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少司马。”

陈恭尹见其同意他的建议,又说道。

“少司马可知,经略为何邀好延平王?”

第164章 解决问题(第二更,求月票)

“少司马可知,经略为何邀好延平王?”

在陈恭尹问出这句话后,这后园里的气氛顿时发生了些许变化,张煌言只是静静的看着远方,却没有说话,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朱明忠为何邀好延平。

邀好延平的原因再简单不过,无非就是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罢了。

见张煌言并没有说话,陈恭尹便替其说道。

“因为江北的局势,所以,即便是其百般不愿,亦只能邀好延平!”

如果不是因为理解朱明忠所处的局势,没准张煌言早就与其决裂了,尽管他无法理解朱明忠的选择,但他却能够理解他的处境。

“此事,虽是为国,可却难免有私,而这私,就是因成仁必须邀好延平,以缓和与延平之间的关系,从而令将来无后顾之忧,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公!”

尽管并不愿意承认,但张煌言却不得不承认一点,即便是拿他作为目标,朱明忠同样也是为了大明!

“正是如此,众所周知,当日经略出走江北,是与延平有隙,且于南京,又有人离间两者关系,他日宿迁战时,延平更是未派一兵一卒增援江北,若非是经略身先士卒,以身为饵,又岂能击败达素,虽说击败过素所领安南军,可却也是场惨胜,今日清虏酋首领二十余万八旗精兵又欲南征,所以,于江北独木难撑之下,他又怎能不求助于延平?”

陈恭尹的直接指出了江北以此事邀好延平的原因后,又说道,

“而相比之下,少司马于江西,于江北又岂有助力?权衡之下,朱经略也只能弃旧谊于不顾,而谋眼前了!”

“若是成仁求助于我,我又岂不会派出援军?”

这番话说出来的时候,连张煌言自己都觉得有些牵强,尽管他麾下号称十五万大军,但实际上却不过只是十五万新募兵,这十五万大军,除了李子渊、张亮等人的不过四万精锐,其它的也就是凑个人数。

在清虏从西南等地调兵回援的时候,张煌言又怎么敢把精锐北调至少江北,用于救援朱明忠。在这个时候,只有郑成功能助他一臂之力。

“若是少司马派了,又置延平王于何地?”

陈恭尹并没有说派兵支援江北不现实,而是直接指出江西不可能派兵,不是不派,而是因为有延平王在那,一但派兵反倒会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首节 上一节 365/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