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89节


“大将军所言极是,不过自生火铳最是犀利,尤其适合体弱者,若是配以刺刀,于大雨时亦可勉强一用。”

对于什么才是未来,朱明忠自然清楚,并不是他并未着实反对,只是表述一下观点。

“嗯,你那自生火铳,我见过,确实犀利,可造价颇高,这数十万大军又岂能皆用火铳?毕竟”

造价高不到那去!

朱明忠暗自在心里寻思着,如果改良工艺的话,甚至比鸟铳还便宜一些。南京这边官造火铳之所以价格较高,并不仅仅只是工艺的问题。

原本想说,不是谁都能坐着一个两淮盐场的郑成功,话到嘴边还是收了回去,毕竟两淮场税,现在已经默许给了朱明忠,也算是让他守卫江北的回报,所以他并不想就这件事争论下去,于是就换了一个轻松的话题。

“江左好吃的东西多得很,你本是江左人士,这次你来南京,本王特地命人从带苏州、常州请来了几个名厨来,要他们变换花样,把江左好菜都做出来让你尝尝,尤其要他们将江左三道最负盛名的菜烧好。”

郑成功颇为自得地说。

“最负盛名?哦?是哪三道菜?”

尽管表面上看似对吃并不怎么讲究,但是实际上,朱明忠对吃却极有兴趣,之所以不讲究,是因为对于习惯了后世各种化学调味品的他来说,自从穿越之后,就从未在吃过什么稀奇的菜。甚至即便是这个时代的辣椒都没有太浓的辣味,而且也不是想吃就吃的。

相比于那些变着花样做出来的饭菜,朱明忠更喜欢后世的家常菜,或者后世所谓的农家土菜,如此才有了生活俭朴一说,因为其与寻常百姓没有多大差别,他自己天天都和大家一起吃饭,幕僚们虽说有些许意见,但也不好意思提了。

尽管每天皆有地锅鸡、鱼之类的肉食,但这些“地锅菜”在外人眼中,仍然是俭朴的象征。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对这个时代的美食没有兴趣,听说有苏州、常州等地的名厨烹调的苏南名菜,朱明忠当然表现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

“听说你在江北,每日皆读经诗子集,怎么想不起其中典故了!”

心情不错的郑成功有意卖起了关子来。

“大将军,您这不是有意难我吗!”

想了一会,朱子扬试探着问道。

“是不是菰菜、莼羹、鲈鱼脍?”

“正是,正是!看来成仁你这几个月,书可是没少读啊!”

郑成功立即哈哈大笑起来,大笑中,他又笑说道。

“不过,成仁,你可不要误会,本王端出这几道菜来,不是想把让你回老家啊!”

虽说朱明忠谈不上什么饱学之士,但耳濡目染下,现在也知道一些其中的典故,晋时吴郡张翰被齐王司马冏招为大司马东曹椽。他见政局混乱,为避祸,托辞秋风起,思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吴。从此,这三种食品便成为吴人引以自豪的名菜。

而郑成功的这番话,显然是玩笑话。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念着晋书中的典故,想到另一个时空中的“老家”,朱明忠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对家乡的怀念,甚至感叹道。

“若是有一天,末将倒是希望能解甲归田,如他一般洒脱,归返家乡,只是这家中亲人何在”

朱明忠的伤感让郑成功的一愣,看着他目中的涌现出来的些许泪光,只当是勾起他伤心旧事的郑成功,便说道。

“成仁,如今江南已经尽归我大明,不若成仁你便遣人寻找家中故亲,不定”

家中故亲?

在这个时代?能找得到吗?

见朱明忠并没有说话,郑成功便转移话题说道。

“成仁,你可听说松江鲈鱼以四鳃而闻名?”

“哦?这个末将倒是不知,鱼还有四鳃”。

“的确是有四鳃。”

郑成功以行家的口气答道。虽说出身于海盗之家,但是作为富家子弟,他就如同其它富家公子一般,远比朱明忠更懂得享受,当然,这也是为上位者的一种奢侈。

“只是有两个鳃大点,有两个鳃小点。明日本王命人送几尾到你府上去,到时候你可亲眼验看。”

“如此,末将便多谢大将军!”

爽快的接受了郑成功的礼,朱明忠又说道,

“此次来南京,末将也没带什么礼物,倒是近日在江北制成三尺玻璃镜,还请王爷不要嫌弃。”

对于玻璃镜,郑成功自然不陌生,毕竟郑家本身就是海商,玻璃镜也是其经营的商品,不过饶是如此,在听到三尺玻璃镜时,更是惊诧的看着朱明忠,好一会才说道。

“三尺玻璃镜!世间还有这么大的玻璃镜?”

在此之前,还真没有这么大的玻璃镜,甚至就是人工吹管摊片法也无法制造这么大的镜子,而为了制造大镜子,朱明忠最终还是选择了费时费工的浇注法,以生产大块玻璃,毕竟在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大幅透明玻璃,而人工吹管摊片法生产的玻璃尺寸却非常有限,而且成品率更多的时候,是依赖工人的吹制水平。如此一来,看似费工费时的浇注法反倒更容易生产一些。

而之所以把大镜子送给郑成功,原因再简单不过,是朱明忠想此打开江南的市场,把玻璃镜销售出去。

“也是玻璃厂偶然制成数面大镜,还请王爷不要嫌弃。”

郑成功更是惊诧不已的看着朱明忠,这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你居然会制西洋玻璃境?”
首节 上一节 389/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