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502节


“我也要走动一下,活动身子骨。另外,我还要问一句话。”

“主子要问什么话”

巩成琪刚挪动的脚步又停了下来,诧异的问道。

“咱们边走边说吧!”

巩成琪只得跟着简亲王走出小客厅,这会的他看起来并不是朝中的官员,而是与府中的奴才没有丝毫区别。

简亲王一边走一边说:

“我听说,今个你与伊图闹的有些不快?”

显然,简亲王说的就是今天的这个事。巩成琪连忙答道:

“这件事,说来是奴才逾越了,奴才当时只是心急着朝廷的事情,忘了本份,实在是奴才的罪过。”

奴才再有出息,那也是奴才!

伊图的话让巩成琪明白了他的身份,作为奴才,必须要摆正位置。

“嗯,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简亲王点点头,然后说道。

“伊图这个人,嗯,还是有些本事的,这件事就此过去吧,你说说,是什么事让你越过他,直接给皇上上折子?”

见主子主动问了这件事,巩成琪连忙说:

“主子,其实这件事,也是奴才听说了,一时看着糊涂,才办下了糊涂事,”

还没有说事,巩成琪先把自己的罪过说了一番,如此姿态倒是让简亲王暗自点点头,这奴才倒也知道分寸,

“哦?是什么事?”

“是江北的事,最近奴才得到消息说,江北的贼寇在江北的官道旁埋的都是烧黑的木桩子,一丈高的木柱子,他们按了那么多木桩子、柱子是为的什么?朝廷根本就不知道,也没有人关心,现在江北可以说是我大清的心腹之患,结果却无人关注,像这样的事情,真的有那么简单吗?若是那么简单的话,他们又岂会花上几十甚至上百万两银子?可,真的没有人在意”

巩成琪这么说着,简亲王济度不时的点着头,然后他说道。

“你提的对,咱们对南边的事儿,太宽纵了,若是搁过去,没入关的时候,别说是这样的事,便是大明放一七品的知县,咱们也会记下来,这些年,实在是小瞧汉人了”

说话问,二人来到王府庭院,巩成琪再次请王爷止步。济度这才点头说道:

“好吧,那本王就不送了,你就静候佳音吧!”

在临了时,济度又看着巩成琪说道。

“至于这个事,嗯,本王自有安排”

第264章 印象(求月票,求支持)

“到了这,就算是到江北了!”

压根儿就不需要奴才的提醒,骑在马上的巩成琪,就知道他到了江北的地界上,之所以能认出来,倒也再简单不过。

路!

江北的路与其它的地方的路截然不同!

对于任何初来江北的人来说,往往尚还未看到地界,便能够直接感受到江北的不同,而最直接的感受恐怕就是道路江北的官道不仅与清虏治下年久失修的坑坑洼洼的官道不同,即便是旧时的官道也与之大不同。

江北的路宽一丈五尺,不但可容两辆四轮马车并行而过,且可以避让第三辆,如此宽敞的官道,倒不是江北的道路最大的特点,与其它地方的官道相比,恐怕还是数这些路,这些路并不是夯土路。

那种夯土路平常还好,若是下雨的时候,经车轮一压、路人一踩,立即说会显出原形来,坑坑洼洼的,尽是泥巴,而雨停了那路上的泥巴会更黏,鞋底沾了厚厚一层,手里要带上一根树枝或者木柴,走几步停一下,找棵树靠着,把鞋底的泥巴刮掉。这一路上,从直隶往南,巩成琪可是没有少走这样的路。

可是来到江北之后,这坑坑洼洼的路变得平整了不说,而且路面是硬邦邦的,就像是铺着石板似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土路,只不过这土路里头加了些东西罢了。

“主子瞧我这嘴,老爷,这路就是他们说的砂礓路吧!”

为主子牵马的孙大个,一边走一边问道。

还没到江北的时候,就听山东人说什么江南的砂礓路,那语气里尽是羡慕甚至还有嫉妒。

“应该就是了!”

走在这中间高两边洼,弧形突起于地面的官道,巩成琪的神情显得很是凝重,原本的他只以为这路不过就是用“砂礓”铺成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这会,走在这路上,他立即感受到这道路的不同。

不是这硬邦邦似石板一般的路,也不是江北的那位经略使是个大能人,知道让百姓从地里头、河边拾砂礓用来铺路,江北很多地方没有山,但是田中、河边却有很多似似生姜般的砂礓,过去那些东西因为没有用处,且损毁农具而被堆放于田间,但是现在不但被用来修路,甚至官府还会出钱收购每两百斤砂礓可以换一钱,钱不多,但是对于乡间的儿童、老人来说,却又多了一个进项,而且还能让田间地头的会毁伤犁头的祸害变成钱。而官府收了砂礓之后,就会用砂礓来铺路,从而让道路变得更为坚实。

“那些砂礓路,即便是下雨时,也是照样畅通无阻”

既便是还没到江北,巩成琪也能听到外人对江北官道的形容,而现在当他直接走在这样的官道中,想着那一路上坑坑洼洼的道路与眼前所看到的硬邦邦的砂礓路之间的对比,他的心情却显得有些沉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江北把路修的这么宽,这么好,为的是什么?

不正是为了动兵马吗?
首节 上一节 502/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