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554节


不说其它,单就是那隆隆的炮声,就足以让巩成琪知道,这可不是什么雷声。单就是这么多炮,这黄州城定是守不住的。

怎么办?

“现、现在明贼在什么地方?”

与那衙役用“明军”不同,巩成琪开口便是“贼”,不过却又与朝中的许多满臣自欺欺从称其为“贼寇”不同,而是称其为“明”。或许是在因为在他心中,大明仍然还是一个国家。

“回大老爷,那江上尽是明军的兵船,江面都给遮严实了,成千上万的明军正准备上岸!若不然大老爷去城门上瞧瞧?”

衙役的回答让巩成琪的心头顿时一紧,那本就没有丝毫血色的脸,这会变得更白了。

现在还上城门上瞧个什么?难道去瞧死不成?

怎么办?

顿时巩成琪便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他之所以会这么焦急,是因为他知道黄州城根本就守不住,这城中不过只有几百民勇守城,那么点人能顶得住红夷大炮不停的轰击吗?

听着那似雷鸣般的炮声中,似巨锤敲打城墙的声响。这黄州城墙不一会定会被红夷大炮给轰碎开了,到时候,到时候可就全完了。

急成一团的巩成琪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在这个时候,这衙门里的几个衙役已经悄悄的离开了衙门,其实何止这衙门里的衙役,便是府衙里的一些官吏,在得到消息之后,无不是纷纷选择了离开,只有少数几个官吏,纷纷赶到了后衙,等待着知府大人的吩咐。

瞧见这衙内的几名官吏,心知不能再这么自乱阵脚的他,便强自镇定下来,瞧见其中少了不少人的他便开口问道。

“宋典吏,快,快去请宋典史”

这边巩成琪的话还没说完,那边就听着人说道。

“回大老爷,宋典吏逃了,还有康师爷,也逃了”

都逃了!

不单这府衙里的各房官吏都逃了,就连巩成琪请来的师爷,这会也独自一个人逃了。

“都他么的是群废物!大清国的天下就是让这群废物给毁了!”

嘴里头这么骂着,巩成琪的心思一转,立即沉声说道。

“快,快去藩户,把银子装上银车,那些银子,万万不能资敌了!”

片刻的慌乱之后,巩成琪立即做出了一个选择离开!

当然,他不会空着手离开,至少那府库里的银子是不会留在黄州城,他需要一个理由离开黄州城。随后他又抱着拳冲面前几位说道。

“诸位,非是我等不愿守城,实在是这各县解来秋税都在黄州府库内,若不将税银带走,恐怕只会留做资敌,我等虽有心以死报效君父,可,可这银子,总是要解走的”

原本神情惶恐不安的众人一听,眼前无不是一亮,连忙急听附和道。

“大老爷所言甚是,所言甚是,我等愿听大老爷吩咐!”

那里还需要什么吩咐,在瞧见巩成琪脱下官袍的时候,他们无不是吩吩脱下官袍,不过片刻功夫,便一众人便“护送”着银饷从北门离开了黄州城。

第294章 野心勃勃(第二更,求月票)

第二更了!终于把昨天拖欠的给补齐了。以后尽量保证每天6000的更新量,偶尔也会爆发一下!再次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欢迎大家加入讨论群,一起讨论故事情节。

大明永历十四年八月初二,正是中秋时节,虽说秋风已起,但正午之时,却仍然的时候,自九江出发的张煌言所部水陆大军五万,除此之外又携带家属、丁壮亦有数万人,号称十万,自九江陆续出发沿江西征。五六千艘战船更是舳舻相接,漫天蔽江,不过这战船大抵上都是小舢板,每艘船上不过只有兵卒十来人,这些船大抵上都是在沿江征发的小船。

虽是小船,可数千艘小船汇成一片之后,却也是浩浩荡荡的好不壮观,那江面上同样也是旌旗飘飘,那船浆划动江水时,几乎让江面为之沸扬,这支庞大的船上,犹如江上神龙见一般威武,一般雄壮。

虽说这江中大抵上都是小船,可却也有几艘大船,这是张煌言命人于九江打造的蜈蚣船,不过这船却不像江北水师的多浆战船那般庞大,不过虽是如此,这十几艘装有十数位佛郎机以及船头一门红夷大炮的蜈蚣船在这水军之中,仍然像是一艘巨无霸一般。

而在这中间一艘高大的蜈蚣船上,飘扬着前军主帅红绸大旗,那旗上写着一个硕大的“李”字,这正是西讨军前军主帅李子渊的座船,那船尾处高耸的船面甲板上放了一张高背大椅,江上江风呼啸,穿着玄色江北铁铠的侍卫持刀环卫于船侧,在诸军之中,也就是数张煌言所部最为“贫困”,毕竟其只取江西一地的税收,不像郑成功凭着海上贸易的银利充实军需,也不像朱明忠一样于江北推行重商,谋取商利。甚至如果不是因为其用江西的一些土货与江北保持贸易,恐怕就连这十几万大军也无法维持,也正因如此,相对贫困的现实,使得其麾下兵卒装备自然极为低劣。不过只有区区万余穿着铁铠的铁人军,这万余铁人军更是分布于麾下前后左右中五军之中,不过西讨军却有足足五千铁人军。

而身为一军主帅的李子渊身边的侍卫自然也是身着铁甲,甚至其铁甲比铁人军中的盔甲更为密实些许,此时,同样穿着一身铁甲的李子渊双眼凝视着前方,那神情倒是显得有些几分凝重。

此时穿着一身铁甲的他坐在这椅上,倒是显得颇为威武,凝视着江面放眼望去的时候,一艘接一艘,装置了大炮载满了士兵的先锋船舰,虽是逆流但却正是顺着风而上,按照这个速度,不出几日这大队人马便可以到达武昌。

他的视线又转向岸边,岸上青山茂林,水湾村舍,他并没有派出精锐沿江夹击,他需要要最短的时间内抵达武昌,然后打武昌清军一个措手不及。不过尽管如此,并不妨碍他命令部队沿途扫荡江岸附近的城市,凭借着十万大军的声势,总能让那些城池的伪官或是献城投降或是仓皇出逃。这也使得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的就夺取了沿江多座城市。

不过此时,李子渊所思所想的并不是这些,他所想却更为深远一引起。现在他所率领的这五万大军,虽说是张煌言麾下的精英,而且都是自少司马西征以来百战之余的良将,但却都由他李子渊统一指挥。这五万大军之中,至少有四万人,都是他的亲信统帅,换句话来说,他李子渊才是这支大军的真正主帅!

至于少司马

不过只是少司马罢了!

至于这西讨军,从今以后就姓李了!

在离开九江之后,他就已经召集亲信心腹在府中商定,力争于十天内抵达武昌,然后在半个月内克复武昌,随后,武昌就会成为他李子渊的根本。

武昌!

武昌,是此次西讨的关键所在,只要夺下武昌,就等于夺下大半个湖广。而大军所以等到入秋之后,才出兵西讨,一来是为了训练部队,毕竟这军中有太多的新兵,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盛夏时行军打仗,军中容易流传各种疾病,也正因如此,李子渊才会等建议将西讨的时间定在入秋之后。

当然,之所以如此,他同样也有私心,因为他需要时间把西讨军把握在自己手中,毕竟对于张煌言来说,西讨只是为了反清,为了中兴大明,而李子渊却是为了武昌,为了一片立足之地。

只要打下了武昌,他李子渊便可以拥有一片立足之地!

想到这李子渊自然想到了那位现在于江北同大将军、少司马鼎足而立的朱明忠,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又有什么?不过只是名声初显罢了。
首节 上一节 554/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