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605节


“娘,你多吃点,我在兵营里的时候,天天都吃这个,娘,您不知道,我们忠义军的饭,那可是全大明都知道,就是寻常的大户人家,也不一定能比得上,白米饭顿顿管饱,大块肉想吃多少吃多少,鸡鱼肉蛋什么的,也是应有尽有,压根就没受过什么罪”

可他越是这么说,越是没有人信,所有人都知道,或许那忠义军饭吃的好,可是该受的罪,却不可能少上丝毫,毕竟,谁都知道,当兵吃粮吃的是断头粮,如果不是为了家里人的话,他压根就不需要受那些罪遭那么多的苦。

“老三,让你受累了。”

“真,真不累,爹,你看我这,”

指着衣领上的军衔,魏道安解释道。

“这,这是正兵的军衔,一天有50钱的津贴,若是打仗的时候,每天还有10钱的战地津贴,要是升军士,即便是下士,到时候,每个月的津贴至少有3两五钱银子加上两石半米,到时候,养家糊口什么的,全都不是事。”

之所以这么说,他是想要籍此来向家人表明,他在部队里有前途。不需要家人为他担心,而且他现在也不觉得在部队里有什么。

“老三,你别以为你爹我没出过门,就不知道,想挂上这三个铜豆豆,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不定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苦啊。”

见爹还是一副心疼的模样,魏道安便解释道。

“不苦,真不苦。爹,其实,我能当正兵,还多亏了当初您让我在社学里读了几年的书,若不是因为会写会算,也不会刚出新兵营,就晋了二等兵,两个月前,直接晋升正兵,爹,这忠义军和其它地方不一样,当兵的能写会算,才有前程,甚至将来还能读讲武堂,到时候,那可真就是官了,说到底,还是多亏了爹您的远见。”

与其它的军队不重视兵卒的教育不同,忠义军一直会用业余时间教授士兵识字,按朱明忠的说法“只有读书才能明礼”,只有让士兵读书他们才知道为何而战,为了激励士兵们主动学习,在忠义军中的“普及教育”的同时,晋升的标准也与其化挂钩,像魏道安这样,在社会中读了七八年书的人,很容易获得晋升而且在部队中,往往也都是由他充当教员,这些能够读写章、懂得数学的新兵,往往也是晋升军士的后备力量。

正是这种偏爱,才使得他晋升的很快。

“老三,你是说,会识字,就能在军营里头当官?”

魏风国看着儿子,目光中带着些期待,若是说先前还有些担心的话,现在听儿子说将来有可能做官,那态度自然发生了变化。武官也是官啊。

“嗯,会识字,然后训练再出色的话,通过讲武堂的考试,进讲武堂读一年的书,出来就是少尉排长,那可是正七品的官级。”

军衔对应有官阶,忠义军同样也不能免俗,尽管朱明忠参照后世的官阶,设立了将校尉士四级军阶,但同样也对应有官职品级。忠义军的少尉官格同知县,正七品的品级。

“那讲武堂是干啥的?”

“就是培训军官的学堂,谁都能考,考进去了,一毕业说是军官。”

即便是已经在军中呆了七个来月,但是魏道安只是知道进讲武堂出来之后,就能成为军官。

“真的,那个啥讲武堂好考不?”

老三的话,让老大连忙问道,这军官也是官,魏家还没出过官哪。

“不容易考,不过不容易考也不打紧,”

摇头头,魏道安又继续说道。

“大哥,只要通过了士官化水平测试,然后再一步步的来,晋升到上士的时候,一个月的军饷就得有7两多银子,若是军士长的话,一个月就得10两银子,而且这士官也是官,下士格同巡检,从九品。中士格同县主簿,正九品,至于上士格同训导,从八品,而额外军官军士长则是格同县丞,正八品。而且军饷也比同品的官俸禄高,九品官一年的俸禄才银36两,米33石,下士官除了每月三两半的军饷和两石半的饷米,再加上年前恩给一月饷米,算起来一年就42两银子,32.5石米”

与满清以及大明厚待官,使得官的俸禄普遍高出同级武官不同,忠义军的军官除了军饷丰厚,高出同级官之外,还有禄米以及新年恩给。在17世纪,这无疑是极为丰厚的待遇,也正因如此,才会使得那些老兵乐得从军,当然,如此丰厚的待遇同样也让像魏道安一样的新兵,对老兵们的日子更是羡慕到了极点,毕竟,军中的老兵大抵上都是军士,他们所过的那种丰衣足食的日子,在这些普通士兵看来,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爹”

扭头看着爹,魏道山笑说道。

“当兵真的不苦,若是当好了,反倒能混个前程!”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

第328章 当兵好(第二更,求支持)

“当兵真的不苦,若是当好了,反倒能混个前程!”

这样一句话,从魏道山的口中道出之后,魏风国的看着儿子,混个前程,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清楚的道出了儿子与其它人现在的不同之处来,对于庄户人家来说,除非儿子特别聪明,没准能读书谋个出身,可那样的人,可是万里挑一,几代人才有可能出一个。对于寻常百姓家的来说,无非就是谋个生计。

但现在,当初看着是要去吃断头粮,全家对他都有亏欠的老三,反倒可能会是老魏家最出息的一个将来可能是要当官的。

惊讶着世间怎能有这样的好事,好一会魏风国才说道。

“这,这都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孩儿还能诓您不成?”

儿子的回答让魏风国惊讶的睁大眼睛,然后才喃喃自语道。

“难怪人家说,当兵吃粮,当兵吃粮,这可还真是当兵吃粮,这一年40多两银子不说,就是30几石米,可不就够几家人吃用的了”

“哎,这,这那里是当兵,分明是当官啊!当上了这个什么军士,可不就是等于家有良田百亩吗?”

父兄的惊讶看在魏道安的眼里,他当初可也不是像大哥一样,惊讶于军士的收入之高,一个人,一年至多也就两三石米,一家四五口人,一年不过十三四米,剩下二十石米就全剩下来的。

“嗯,正是如此,就像我班长,一家不过四口人,一年。拿出去卖了银子,便够一家人的花销了,至于剩下的军饷,若是存入银行,一年也有百分之三的行息,要是胆大些的,买了工厂商号的股票,没准一年的收益便能翻了一番。若不然,就是买了债券,一年的利息足足有百分之六以上,一百两银子,一年的利息就足有六两之多。”

对于债券什么的,魏道安并不了解,但是并不妨碍他去羡慕着老兵们的好日子,毕竟,在军中,班长们总是会得瑟的向他们炫耀着各自的生活有多么的安逸。

“乖乖,若是能当个这个什么军士,岂不就一辈子吃喝不尽了?”

魏道平用羡慕的口吻看着老三,然后问道。

“那,那你啥时候,能当上这个什么军士?”
首节 上一节 605/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