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609节


几个排把儿听见了他的训斥,无不是赶紧跑回自己的位置去了。其它人也是各自注意着脚下的木排以及江南上的情况,毕竟,谁都知道,这数百里的水路上,不知会有多少风险,那河流浅窄水流湍急的地方,不知隐藏着多少暗流、险滩以及暗礁什么的。

万一要是一个不留神,排被撞散了,到时候,这木头散去了,大伙一冬白干了不说,这春时的江水是山上的雪水,正是水气最寒的时候,人掉到江里头,就是铁打的汉子,也能泡出毛病来,若是身子骨差点,不定性命也就难保了。往年里这江上木帮放排,使多少勇猛的汉子一去不归,成为九死一生的营生。由不得人们不谨慎。

放在江上的木排是随着江流顺流而下,一天也走不了多远,一般也就是三四十里地罢了。几百里水路,从长白到江口,顺当的话,也得一个来月,要是水浅的话,可能就得更长时间。开春的这趟排还算不错,这时候江水汹涌,水流也急,走的自然比平常更快一些。随着木排的起伏,站在排长的人们也是跟着上下起伏摇摆。那些头一回上排的排把儿们,有的适应不了这种颠簸,有的忍不住吐了出来。就在他们大口吐着着的时候,那边对面的江岸上却传来一阵吆喝声,那吆喝声中,隐约的可以有看到一群人在那里拜天敬神的。

“李老大,你瞧,这对面的朝鲜人,也有放排的。”

跟在李谓成身边的一个后生,手指着江对岸那些正拜天敬神的朝鲜说道,之所以能一眼认出这些人是在放排,是因为那江面上可以看到数串已经扎好的长排。

“靠山吃山,就兴咱们放排,就不兴他们放排?”

李谓成只是瞧了一眼,心里可却也是犯着疑惑,他和其它人不一样,他打小就是在辽东长大,他爹就是江里放排为生,后来这后金夺了辽东,他爹就带着他们逃回了山东老家,后来在老家也是以伐木为生。三少爷之所以找到他,就是因为他知道鸭绿江的水性。

这鸭绿江从上江到下江,七七四十九个哨口,虽说已经过去几十年,可他却也记在心里头,可却就是不记得,什么时候朝鲜人也有人在江上放排,往年里,可没有朝鲜人靠山吃山的说法,他们也就是只知道进山挖些高丽参罢了,这放排的活,又那里是他们能干得了的?

“是清国人的木排!”

置身于义州的崔慕华,看着数十个开屏排在江口对岸处汇成一串巨排,在心里暗自寻思着。

“这清国人,怎么会这里放排造船?”

如果不是得知清国人从去年冬天,开始在长白山东伐木造船,崔慕华根本就不会来义州,毕竟这里有他的堂弟做镇,只要保证开江之后,把一冬砍伐的柞树装船,运到海州便成了。

可他怎么都没想到,现在索虏居然会干同样的事情,他们甚至还在这江口处建了船厂,在那里造起了船来。

“五弟,可打探到什么消息吗?”

崔慕华侧身问道身边的崔安东,他是他的堂弟因为庶出的关系,所以现在一直跟在他的身边,做事也是颇为精明。

“回大兄,小弟几个月前,就让安乐楼的金掌柜带着一些妓女去了对岸,听对岸的那些人说,他们造的船都是西洋船,而且船厂里头还有西洋人,不过金掌柜并没有见着那西洋人,”

“西洋船、西洋人”

眉头紧锁着,崔慕华的心里尽是浓浓疑惑。

“可知道他们为什么造西洋船?难不成,他们是想从海路南下?五弟,我一会写封信,你让今天走的船带着,还有,尽量多打听一些消息,不要怕花银子,明白吗?”

第341章 (第二更,求支持)

郁洲岛,作为江北的第一大岛,这座距离大陆不过区区数里的海岛,一直都是忠义军海军最为重要的港口,尽管在台湾的基隆有着更为良好的港口条件,但却无法改变郁洲岛是海军的根基所在的现实。

而郁洲岛之所以会成为海军最重要的基地,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设施良好的码头,它还有一座大型船厂以及数千名工匠,当然还有冶炼厂以及铸炮厂。从朝鲜运来的柞木在干燥车间进行的干燥,运来的优质低磷、低硫铁矿砂,在这里进行冶炼然后被铸为火炮。

正是完备的基础设施,使得郁洲岛在海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甚至,就连同海军衙门亦迁至郁洲,而在清河的兵务衙门中,不过只保留一个“海军处”的牌子和十几名联络员罢了。

不过只所以,敢于放权如此,倒也再简单不过海军永远也离不开大陆。一但其脱离大陆,就会成为无根之萍。

“提督阁下知道建造一艘“胜利”号需要多少株橡树吗?我可以告诉您,需要耗用2500株优质橡树,相当于60英亩的百年橡树林,也就是360余亩林地,而我可以清楚的告诉你!”

穿着一身海军军装的史司,看着端坐于他面前的,用近乎于咆哮的语气说道。

“现在,我们没有那怕一亩橡树林,我们造船所需要的橡树,一部分尺寸较小的木料来自河南、山东等地,而大尺寸木料,完全来自朝鲜,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海军最重要的造船工程师的史司,在过去的近两年来,已经设计督造了大量的军舰,而凭借着从朱明忠那里得到的“胜利号”以及“宪法号”的图纸,使得他对于造船技术的掌握上,远超过此时的欧洲同行,甚至在建造“胜利号”朱明忠甚至都没有改名,这艘后世最负盛名的风帆战舰时,史司甚至还发现了“胜利”号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那艘军舰比例失当太宽,太高,船底补偿容积太小。

现在他已经将督造“胜利号”的事情交给了他的学生清河书院已经开设了船政科,而船政科并不是设在清河书院,而是设于郁州岛上,与对岸连岛的海军学校一同被视为“海军两校”,因为“胜利号”的主体已经完工,所以史司才会重新投入到新式一级战舰设计中,当然是基于“胜利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最终成品在吨位和火力上都超过了“胜利号”。

而这也是他与发生冲突的原因,他要求建造新式一级舰的报告,被拒绝了,而拒绝他的原因非常简单没有木材。

“外国人什么情况,本提督不知道,但是,我大明就是这样的情况,没办法,别说是造船了,就连皇帝老子造宫殿都没有大木头,咱们现在能有朝鲜的木头用,就已经不错了,等将来,新的林场开了出来,不用你说,我都会同意你造新的一级舰,但是现在,四级巡航舰是海军未来建造的主流,至于一级舰、二级舰、三级舰,没有办法,同样多的木料,我能造四艘巡航舰,它们的火力,肯定超过一艘一级舰,况且”

直视着史司,的语气显得极为不爽,他确实很不高兴,不仅仅是因为现在舰队被王安民带走了,更重要的是,作为海军提督的他,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摆设,完全不能插手舰队的事务舰队,有舰队提督主管,至于作战有衙署直接过问,如此一来,他这个海军提督就成了摆设,也就是在造船等问题上,他还有发言权。现在史司又这么顶撞他,他又怎么可能高兴?

不过,他之所以拒绝,并不是因为史司的无礼,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必要。

“况且,你是知道的,现在咱们已经建造了“胜利号”还有它的姐妹舰“凯旋号”其火力、吨位远远超过英国的“海上君王号”,可以说,它们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舰,你不也曾说过吗?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欧洲都不可能建造出与之抗衡的军舰。而且我们的巡航舰的火力吨位也很强大,现在,建造新型一级舰,实在是太过浪费了!”

作为海军提督的,并没有让个人的感情左右他的决定,或许史司的顶撞让他极为不满,但是作为海军提督的他,还是很清楚,比“胜利级”更为强大的军舰,并不是海军所需要的,因为一但“胜利级”服役之后,普天之下就没有它的对手,在这一情况下,再建造新型一级军舰,无疑是有些浪费之嫌。

相比之下,那些航速快、火力强的四级舰,反而是海军所需要的,毕竟现在海军需要首先在数量上得到满足。

“现在,海军所需要的是数量足够多的四级舰!我想对此,你不反对吧,毕竟现在,我们很多地方都需要军舰!”

提督的拒绝让史司愣住了,他甚至有些不解的看着,然后说道。

“我们是需要更多的军舰,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大、更强的军舰,只有如此,才能威胁欧洲各国海军,才能让他们同意南洋属于大明的势力范围,阁下,海上的角力是现实的,只要我们的军舰比他们的大,他们就会选择退让,而不是战斗!”

因为经常出入经略使衙署的关系,所以,史司自然知道,那位经略使与其它中国官员的不同之处,尽管他并不是出生于海边,但是他更了解大海,甚至对大海的了解,远胜于郑成功。

曾经身在郑家军的史司很清楚,或许郑成功通过海上贸易获得巨额财富,但也仅限于此,也仅只是止步于贸易,而不像经略使一样,在涉足海上贸易的同时,同样也看到了更为深远的未来,按照汤玛士等人的说法,经略使在这一方面是位拥有“西洋人视野的中国人”。也正因如此,他们都断言,当满清被驱逐出中国之后,一但经略使主掌中国朝政,那么其必定会向南洋的西班牙人、荷兰人以及其它欧洲人展示自己的力量存在,甚至会因为殖民地与他们发生冲突。

在这一情况下,史司所考虑的自然是要用最低的成本去赢得战争,不战而胜才是最好的选择,而想要不战而胜,就必须要拥有让敌人为之畏惧的力量,足够强大的一级舰,就是最好的选择。

“数量多,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海军提督的回答,让史司的眉头一皱,他立即反驳道。

“如果是数量众多的一级战舰,更容易让敌国为之崩溃,甚至丧失作战的勇气!”
首节 上一节 609/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