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624节


“当初,淮王入江北时,所领之兵可其之手,却可轻易夺以江北,若是军门出奇不意挥师北伐,必可为我大明立下奇功。”

李子渊想起朱明忠于江北的功业,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此事兹关体大,非李某一人所能决,少行,这天色已经晚上,你便在衙门里休息吧?”

尽管李子渊没有立即回答,但于树杰也能看到他似乎有些心动了。

“熙止,随我到书房去。”

进书房后,姚启圣自己关好门窗,压低声音对李子渊说。

“以偏师入晋,以主力隔河引其主力不敢轻举动,倒无不可”

李子渊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看着他点头说道。

“确实如此,若是说这个策,确实是奇策,目下河南清军不过区区数万,若是避其主力,自然可以轻过河南,纵是遭遇其主力,亦可聚强兵败之,至于山西,那里的清军兵力亦不过区区数千,一但取了山西,这京师也就是门户大开了!现在京师不过只余清虏霉妇孺,一但大军兵临城下,克复京师可谓是轻而易举之事!”

提及克复京师的时候,李子渊的呼吸忍不住为之一紧,对于名声不佳的他来说,他所看到的是收复京师之后,到时候所收取的声名,到那时,这天下谁不知道他所立奇功?谁还会再提昨日旧事?

“若是能北伐攻取京师,到时候,清虏所谓二十万大军,必将人心惶惶,其家人皆聚于京师,若以其为质自然无心恋战。”

李子渊轻轻点了一下头,姚启圣把声音再压低。

“所以,以在下看来,那淮王之所以建议军门以偏师入晋,以再主力集于河南,表面上看似为军门着想,实际却是对军门百般防范!”

“哦?”

看着姚启圣,李子渊诧异的问道。

“这是为何?”

“军门,你想啊,清虏入关后,所谓之满蒙汉八旗皆悉数携家眷入关,于京师内城驱汉民,设满城,八旗皆驻于满城,若是我军攻取京师,其为稳定军心,必定全力回援京师,若是我军以偏师入京,攻城时稍有不顺,既有可能为陷清虏重兵重围之中,届时,这偏师如何南返?虽说失以偏师于大军无损,可却亦可令军门伤以元气,,”

姚启圣的解释,让李子渊立即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他的眉头一皱,然后说道。

“确实如此,淮王好计策啊,若是我如其所愿,出兵北伐,到时候,既可搅得满清腹地天翻地覆,若无我军相助,延平必不至于挥师江北,如此自可解其当下之困,且又能借助杀人,损我兵力,果然不愧是他朱明忠,如此一石数鸟之计,也就只有他了!”

在感叹着朱明忠“算无遗策”的同时,李子渊又看着姚启圣问道。

“既然熙止已经看到淮王的算计,那以熙止看来,现在咱们怎么办?”

面对李子渊的问题,姚启圣先是沉思片刻,而后才对他说道。

“这就要看军门想要什么了?”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

第351章 今非往日(第二更,求支持)

天下!

置身于江边小舟上的李子渊,看着那江涛时,心头却是一阵阵的激荡,即便是已经过去数日,但是他却依然无法平静,毕竟,这件事,委实太过出人意料了。

就在几天前,李子渊的所思所想不过只是如何在这乱世之中,为将来谋取一席之地,而现在,他却有了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甚至是别人送给他的。

挥师北伐!

无论是郑成功也好、张煌言也罢,朱明忠亦可,他们的梦想就是北伐,就是北伐逐满清,恢复大明江山。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们都为这一梦想而努力着,而这也是天下人的梦想,可他们谁又做到了?

都没有!

现在,这个机会却因为朱郑两人的冲突,平白的送到了他的面前,他又怎么能不激动,甚至朱明忠为了让他北伐,更是不惜赠以大量的兵器,尽管不少兵器将会在其北伐河南后,再沿黄河运至开封,但如此奇功伟业如何能不让人心动?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心情激荡之中,李子渊忍不住吟咏着高皇帝的奉天讨元北伐檄,在此时,他甚至感觉自己与295年前的高皇帝在此时此刻,达成了某种心灵上的共鸣。

想来当年高皇帝的北伐之时,心情亦是如此的激荡吧!

“军门!”

呼声从岸上传来,打断了李子渊的遐想。他回头一望,岸上的亲兵正对他打手势,示意他把船划到岸边来。

钱谦益到了武昌,因为是其老师的关系,所以姚启圣才会命人来告诉他。

已经吟完那首奉天讨元北伐檄的李子渊,这会正是心情激荡的时候,就是没有人来喊,他也准备上岸了,北伐在即许多事急于要处理,这闲暇之事不可久为。

李子渊匆匆回到湖广总兵衙门,姚启圣已经笑吟吟地迎上前。

“军门,你看谁来了?”

话音刚落,从里屋走出一个身材瘦削的老人,只见他笑容满面地说道。

“临川,还认得我吗?”

“恩师驾到,学生未曾亲迎,还请老师恕罪!”

看到已经身为一省总兵,把持湖广半省的学生,钱谦益用其表字称呼他的得意门生。他一生中收徒众多,但是成名者不过区区数人而已。
首节 上一节 624/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