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627节


“高皇帝在天之灵保佑末将能北伐功成,恢复我汉人河山!”

这时,一个兵卒牵来一头牛过来。按规矩,出征闪要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要杀牛祭天,这祭天仪式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军心士气,昨天夜里,这头牛按规矩被清水洗了三遍,又喂了些精饲料。清早在牵到这里之前,脖子上又套上一条红绸。

这头老牛并不明白此行是为了什么,就在牛被人牵到场中的时候。队伍中走出几个年轻力壮的士兵,他们来到老牛身边。他们分成四组蹲于牛边,然后齐力都用手抓住牛的四只脚,前面一人捏住牛角。然后只听见领头的那人喝了一声,众人同时发出一声吆喝,猛然将牛掀翻在地,与此同时,那人迅速从腰中拔出一把短刀来,对着牛颈的喉管猛地一刺,鲜血便喷了出来。一个兵卒赶快跑过来,用木盆接了一盆血。老牛就那么在地上四蹄乱踢,痛苦地抽搐着

一个穿着盔甲的兵将双手捧着装满牛血的盆,走向跪在桌边的李子渊身边,他站了起来,神情庄重地接过血盆,将它举过头顶,然后缓缓地走到旗杆边,然后跪下,接着默默祷告着。

“高皇帝保佑!”

在默默发出这声祈祷之后,他才站起来,然后将牛血淋在地上。接他又用力将木盆猛地一摔。随着木盆落地,锣鼓声、军号声、炮声在这江边汇成一团,直震得这江边只是一阵地动山摇。

“高皇帝保佑!”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瞬间,这“高皇帝保佑”便于那炮声汇成一团,在这江边回荡着,回响着。

作为其亲信留守武昌的姚启圣率领武官员们走过来,向李子渊敬献一杯壮行酒。

“军门,请尽饮此酒,下定等必不负军门重托,为军门看好武昌,在此静待军门佳音!”

“有熙止在,李某又岂会忧心武昌之事?”

说法,李子渊才接过酒杯,然后举杯环对周围,接着才一饮而尽。

“军门,这是本地士绅所赠之旗,还请军门能举此旗,复我大明江山!”

随着那士绅的一阵激动的言语,又有士绅举着一面赤底黑字大旗走了过来,那旗上着八个大字。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见到这旗,李子渊顿时喜出望外,他双手接过这旗,立即有亲兵过来接了去。

然后他才拱手向送行的士绅道谢道。

“请湖广父老放心,李某他日克取京城之时,必持父老所送之旗入京!请诸位转告湖广父纯,此次北伐,李某必定倾尽全力,不负众望。”

“祝大人此去旗开得胜,驱逐鞑子,救我黎民。”

那边又有凤山书院山长也捧着一杯酒走过来说道,

“李将军,在下受凤山书院内三百学子之托,向将军敬一杯酒,祝将军一路捷报频传,凯歌高奏。”

面对这杯酒,李子渊笑着接过来说道。

“李某与全军将士深谢凤山书院学子的美意。”

从其后面也走出两个青年学子,抬着另一面旗帜恭恭敬敬地送给李子渊。他看到那旗上也是八个字。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这话都出自高皇帝的奉天讨元北伐檄,李子渊自然是高兴地收了起来,他知道,这一切都在表明,今天之后这湖广士民已经认同了他李子渊。

这北伐,当真是可招揽民心士为已用啊!

曾几何时,这些人都曾不耻他李子渊的为人,纵是那些大明遗老,亦是不耻他之人格,但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的完全忘记昨日对他的讽刺,皆将他视为大明之干城。

哼哼,而等昨日又岂曾想到今天恢复汉人江山的正是我李子渊,而不是他朱明忠,不是他郑成功,亦不是他张煌言!

心下自得之余,那锣鼓声、军号声又一次响起了,李子渊这才与众人一一告别,满怀着壮志将酬的豪情,迈着稳重的步伐,向停泊在江边的舟船走去,他看着那舟船,心底只有一个念头中原,李某来了!

第353章 新闻人(第二更,求月票)

“号外、号外,湖广总兵李将军挥师北伐!”

“号外,北伐大军进抵河南、南阳诸地传檄而定”

天地间风云变幻,远超过世人的意料,就在几天前,人们还曾为一触即发的南北冲突而焦虑,而此时,世人的目光却已经完全为李子渊的北伐所吸引。大江南北,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李子渊的北伐,没有人想到,在这个时候,这位曾声名狼藉的有着“三姓家奴”生有反骨的李临川,居然会挥师北伐。

在世人关注着北伐的时候,在清河城内的明报报社内,那些因为在报纸上为百姓主持公道的而被称为之“报青天”的记者们,同样也在谈论着北伐。

“总编,汝州的虏官大都已经弃城而逃,北伐军先头已经兵进汝州了!”

冲进公房的记者带来的消息,让朱大勇先是一愣,随后又是一喜,急声问道。

“怎么这般快?照这个速度,恐怕不出五月,河南基本上就可以光复了!”

作为明报的总编朱大勇不仅与外人一样,为北伐的顺利而欢欣鼓舞,他同样也面临着一个选择如何报道此次北伐。

如果说北伐的是忠义军,他不但会大书特书,而且也会派记者随军一路报道,但是,现在尽管他已经在第一时间派出了记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如何报道此次北伐,却又成了他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毕竟挥师北伐的是那个“三姓家奴”李子渊,而不是朱明忠。

而这明报虽说看似立场公允,可是实际上,这报社的东家淮王,在这件事上他自然需要考虑到东家的态度,毕竟,李子渊曾叛出东家。

“总编,咱们这期报纸,必须要全面报道北伐的消息,不能再向之前那样,只用豆腐块大小的章了!”

“就是啊,这北伐是我大明第一要事,更是为天下所瞩目,如果我等不加以报道,又如何能彰显明报之公平?”

尽管他们并没有提什么李子渊与淮王的旧事,但是谁都知道之所以到现在没有详细报道,就是因为顾忌淮王。

“不单单是公平,想我江北忠义军素以忠义而闻名于世,今日李将军领兵三十万挥师北伐中原之时,我大明忠义军又在何处?”
首节 上一节 627/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