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700节


心有所思的靳良玉并没有听清门房的话,只是随口应了一声。正当他前脚刚要跨进门槛的时候,从墙角那里忽然跑来了个后生操着一嘴的山西话冲着靳良玉便叩头说道。

“六爷爷,六爷爷,孙儿可把您给等着了。”

被那后生如此一拦,靳良玉这才回过了神。定眼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着破棉袄,身背包裹的后生。这后生的身板倒魁梧,个头高出旁人一头出去,只是那相貌,一瞧就不是什么精明人。

不过因为是乡人的关系,靳良玉倒是没有显出丝毫厌烦,而且勉强挤出些笑来。

“你是?”

“六爷爷,您不认识俺啦。俺是大锁啊。俺爹当年是给六爷爷驼队里头牵驼的三鞍子”

眼前这后生这么一说,靳良玉到是有了些印象,当年出关做生意的时候,驼队里头确实有不少家里人,不过那三鞍子时运不济,水土不服死在了关外,到现在的骨头还在关外埋着。

虽说认不清眼前这后生,但听着他这一口家乡的口音,靳良玉倒是觉得有亲近,于是便打量了一番这个大锁。却见他还是那副憨厚模样,甚至还不时的用袖子擦了擦鼻涕。

“你爹我记得,当年死在了关外,我记得,当时还命人给你家送去了二百两银子,让你娘供你读几年书,将来做些小买卖,你怎么到了这?”

虽说从没有把国家放在眼里头,可是靳良玉对待乡人却是不薄,当年商队里遭个意外的,都会送上一笔丰厚的抚恤,也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

“回六爷爷,俺那是读什么书的料,没读两年,先生就不要俺了,做小买卖也亏了,在家里实在混不下去了,俺娘吩咐俺,让俺进京城里头投奔您,求六爷爷念在同宗的份上,给赏口饭吃。”

瞧着面前这身形颇为魁梧的大锁,靳良玉的心底顿时涌起了一阵其它的念头来。

“靳家的饭都是买卖饭,你不会做买卖,又能干啥?”

“六爷爷,俺有力气,在咱庄里头,就数俺力气大,别的不敢说,打架干啥的就没怕过谁!就是这家门口的石狮子俺也能抬起来,您不信,俺这就给搬起来给你看”

“不用了,不用了”

靳良玉一把拉住了他,然后说道。

“你这个憨货,难怪做不到买卖,这石狮子又岂是随便动的。既然你来了这,都是同乡本宗的,不能不给你口饭吃,这样吧,从今个起,你就留在家里吧。”

“多谢六爷,孙给六爷叩头了!”

大锁见六爷留下了自己,立刻激动得热泪盈的叩头谢着。

“好了,好了,不用这么多礼数。”

瞧着这憨货,靳良玉到有他的打算,这样的力气人,过去他瞧不上眼,可现在不同,将来若是真的去了海外,这身边多一个这样的人,总是没错的,万事总是小心些好,这人再怎么着也是家里人。

“管家,你先带着大锁进院里,给他安排个住处,再给他置办几身衣裳,好好的洗洗”

既然定了心思,靳良玉自然不忘记施起恩来。自此之后,这靳家便多了这么一个身高体壮的护院来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

第339章 船样(补更)

漏更了,现在补上,以后一定注意检查。

靳家三公子出息了!

消息是从济南传出来的,整个四九城里头,现如今,谁不知道,内务府小字辈里头,也就靳家的三公子第一个领了皇差,而且这差事全是全权交经他办,纵是十三衙门里头的人,想要插手其中,也得先过他这一关。一时间,这曾经不怎么显眼的靳家三公子顿时炙手可热起来,甚至就连靳家的大少爷,名声也不一定有他那么显赫。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朝廷命靳博操办南洋米一事,看似未假靳家之手,可实际上,怎么着也脱不了靳家的掌握,毕竟很多事情都需长辈们出面去办。大事有长辈的去办,那么小事,就必须要当晚辈的去办,

甚至如果不是有长辈们的支持,恐怕靳博想在京城里寻一处办差的地方,也不一定容易,这不,他现在办差事的地方,就是靳家名下的一栋产业,现如今,这宅子里头,非但有他,同样也有其它几家人的公子,

跑腿之类的活必定是小辈的活儿,这事在靳如此,在其它各家同样也是如此,不过因为靳博主办的关系,许多事情,往往都是由他经手的。

在这位于外城的宅子里,靳博正同刚从澳门过来亨利在那里讨论着造船的事情,亨利是鲁伊斯推荐在船师,按鲁伊斯信中所提,他是澳门船厂一流的船师,最擅长造各种商船,所以才会推荐他来京城,协助靳博造船。一同参与的还有王多福、王安邦以及田利威,他们都代表着各家,不过也就只有王多福知道,这造船是为了什么。

也许是因为来中国已久的关系,所以亨利说着一口并不算流利的带着广东腔的官话,他指着一张图纸认真的解释道。

“靳先生,这就是目前,在澳门最为流行的“老闸船”,与传统的中国船不同,它有传统中式帆装和西洋船身,比传统中式帆船快,比西洋帆船需要更少人手,建造维修也较简易。”

“这又是中国船,又是西洋船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王安邦瞧着那图纸,有些不解的问道,作为晋商后人,若是说到马驼或许他还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可是说到船,却根本不懂,不懂没关系,重要的是要知道去学,要知道不耻下问,在来的时候,因为有父兄的叮嘱,所以王安邦自然会主动发问。

“就是这个“老闸船”到底有什么好的?咱们在造这个船?”

田利威的话音刚落,亨利便说道。

“最大的好处是,它的帆具是中国式的硬帆,这样你们的水手就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就能够操纵这种帆船。”

“没错,这“老闸船”小弟在澳门的时候见过,其船身是西洋船身,不像鸟船、福船,在船内可以装很多货不说,而且速度较快,这帆也是硬帆,与运河上的帆用起来,也是大同小异。”

靳博在一旁附和道。自从他和亨利就商船的选择上,进行了一番讨论了之后,两人在很多意见上可以说是一拍既合。尤其是亨利在在不少见解上,都与他的很多想法相同,如此一来,他自然赞同造这种“老闸船”,而不是价格更为低廉的大鸟船。

“而且,这种“老闸船”的船身因为是西法建造,所以船肋极多,而不像鸟船无船肋作为支撑,仅仅只靠船板,所以其船身更为坚固耐用,可以说是往南洋运米的首选。”

因为知道,现在父亲还在试探着各家的态度,所以,靳博在这些人的面前,自然不会说出他真实的想法,而是继续打着往南洋买米的幌子。

“哦?要那么坚固干什么?这船肋那么多,这本钱估计肯定不得少了吧!”

王安邦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图纸上的船样,对于亨利提出的的造“老闸船”,他并没多大的兴趣,毕竟,虽说他不懂船,可却也知道,这多出来的船肋,就是多出来的料钱、工钱,这些多出来的银子,可都是几家人一起出的。
首节 上一节 700/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