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83节


在作坊最后方的工棚之中,几座泥垒的炉灶上支着几口大铁锅,不远的棚间内堆满了提纯过滤后的硝酸钾、硫磺,以及精制的木炭,这里便是工匠坊内的火药坊。与平素不同的是,那些从城中炮竹行里请来的工匠却没有如往常一般混药,只是按照要求将硝土、硫磺精制。

朱明忠人未进工棚,那此工匠便纷纷跪下磕头。

“小、小的,见过守备大人!”

看着进入工棚的朱明忠,工匠们都显得有些紧张,毕竟千百年来,国人对官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敬畏,而他们这些匠人更因身份地位极为低下,自然更不敢造次。

看着眼前跪成一片的工匠,朱明忠连忙说道。

“诸位,快快请起!赵公子,这是作甚!大家都起来,都起来!”

连忙将最前面的赵士棋扶起来,他是赵记炮竹行的少东家,最擅长的就是配制各种火药,不过这几天,在这里倒是学了不少新奇的法子,而他对于传授这些法子朱明忠,更可谓是敬佩之至极。

朱明忠自然不知道赵士棋又对面前的工匠说道。

“各位以后见着朱某,切莫再行此大礼,我过去和大家伙一样,也就是普通人,若非局势逼人,估计,这会还和各位一样,也是走南闯北,靠着医术吃饭!以后在这匠坊之中,一率不准行跪礼!这规矩,就这么定下了!”

简单的客气之后,朱明忠便走到工棚中,仔细查看了一下那些硝酸钾、硫磺以及木炭,看着粉状的硫磺与木炭便询问身边的赵士棋说道。

“这些都过了筛?”

“回,回大人的话,都用米粉筛过了一遍!”

这会赵士棋倒不像先前那般紧张,毕竟他也算是见过场面的人,这硫磺、木炭过筛是朱明忠特意要求的,中国古代制火药只讲究把原料舂成细粉,然后便加以使用,而西方则要求原料用细筛筛出粗粒,只保留细粉,从而易于制药,让原料结合更紧密,以增加威胁。

用手捏了点原料,在指尖感觉下,感觉炭粉、磺粉皆像米粉般细滑后,朱明忠才满意的点点头,又走到了一旁支锅的工棚中,在众人的不解中,他手指那口不过只两尺的小铁锅说道。

“先在锅里倒七斤五两硝!”

这?

这自古以来都是在木舂里混药,那有在铁锅里混药的,赵士棋连忙出口提醒。

“大人,”

许是有些放松的原因,赵士棋的话一出口,他才意识到,眼前的这位可是江阴守备,看着好说话,可万一惹恼了他,到时候不知道会惹出什么麻烦来,于是那话硬是憋了回去,那里还敢提醒这位大人不能在锅里混药。

别说是他,就是其它人也无不是诧异的看着大人,混了这么多年的药,他们自然知道,不能在铁锅内混药。在众人的不解甚至紧张中,工匠用量药的精秤称了七斤五两硝雪硝,然后倒入锅内。

“再些净水!”

“将军,是滤过的水吗?”

赵士棋轻声询问道,炼硝用的水都是用多层麻木滤过沉砂杂物的净水。

“对!”

在赵士棋将一桶水倒锅中时,朱明忠接着说道。

“不要加多了,漫过两指就行!”

呃,第68章不是漏发了,而是被禁了,开车失败了,痛苦,回头看看能不能解禁!大家推荐票安慰一下无语吧泪奔了!

第71章 颗粒化(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71章

在众人的不解之中,朱明忠继续说道。

“以后过滤水,可以用一个两尺长的竹筒,竹筒的一头不要去撞竹节,在上面钻几个孔,然后再塞进一些棉花,然后用布将石子、细砂、木炭包裹起来,并用细绳系好,再把它们都塞进竹筒内,这样几次过滤之后的水,会更干净一些”

向他们讲解着如何过滤水的时候,朱明忠在心底想到,也许,可以制造一些净水过滤器供军队里使用,毕竟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够保证饮水安全的话,就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

回头可以制造一些,反正这些东西又不值钱。

在锅里的水加好之后,接下来就简单了,无非就是起火煮熬,升火后朱明忠不断用木铲划着锅中的硝,

赵士棋和一旁那些少则造了五六年多则造了十几年火药的工匠,无不是惊讶的看着这一幕。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守备大人在干什么。

难不成守备大人对他们炼的硝不满意还要再炼一次?在众人的疑惑与不解中,待锅中的雪硝在铁锅里沸腾之后,就看到朱明忠用木铲取少许硝水向下淋。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当的硝水成白蜡状长条不再向下滴落时,见硝已经熬好了,朱明忠连忙吩咐道。

“立即熄火!”

在炉膛内的火被熄灭后,朱明忠观察着锅内的如蜡条般的硝,待其不再沸腾后,又对赵士棋吩咐道。

“把称好的木炭粉拿来!”

在赵士棋慢慢将一斤木炭粉倒入锅内时,朱明忠则不断用木铲搅拌,直到将其完全混合后,朱明忠才用手指感觉了一下锅中硝炭的温度,感觉其只比手指稍热,便又倒入定量的硫磺粉,继续令人搅拌。

“赵东家,这是湿混火药,相比于舂混更安全一些,而且原料混合更充分,药力更大!”

尽管朱明忠更希望用装有木球的木制转鼓中混合火药,那样原料混合才能最为充分,不过因为暂时还没制出混药木鼓,所以暂时先采用这种湿混法,不过虽是如此,相比传统的舂混造药,它的威力也大出不少。

“好了,现在把药取出,放到石碾上!”

“是,是”
首节 上一节 83/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